<h3> 走近你,我的重阳<br> .<br> 文/万杏春<br> <br> 风把日历翻到菊香满纸的页脚,我扶着阳台的藤椅坐下,看阳光把孙子的积木,晒成当年讲台前的粉笔灰颜色。<br> <br> 三十多个春秋在三尺台上流淌,我曾握着粉笔,把加减乘除写成成长的阶梯,把abcd拼成眺望世界的窗。那些被我牵着手走进校园的孩子,后来有的也站上了讲台,接过我递去的教案,把知识的种子再播向新的土壤。墙上的荣誉证书早已蒙了薄尘,可每当学生家长笑着说“您教过我家三代人”,心底仍会漫起比奖状更暖的光。<br> <br> 如今退休在家,哄孙女的间隙总忍不住刷学校的公众号。看新盖的教学楼落成了,看年轻教师的公开课上得热闹,看操场边的老槐树又添了年轮——那树还是我刚入职时栽下的,如今枝繁叶茂,像极了我送走的一茬茬学生,在各自的天地里生长。<br> <br> 重阳的风裹着桂香吹过来,我摸了摸鬓角新添的霜,忽然觉得这岁月也像一堂课。从前我站在讲台上教别人成长,如今含饴弄孙的琐碎里,在牵挂学校的目光里,慢慢读懂:所谓重阳,不是时光的终点,而是把半生的热忱酿成酒,把对教育的牵挂折成菊,在新的日子里,依然能看见花开的方向。<br> <br> 你看那窗外的白菊开得正好,多像我教过的那些孩子的眼睛,也像我心里,从未熄灭的、关于教育的微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