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西:这片浸透英雄热血的土地,是抵御日寇的“华北堡垒”,八路军总部曾在此运筹帷幄,平型关大捷在此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的峰火在此燃遍千里山。巍巍太行,是铜墙铁壁般的天然屏障,滔滔黄河水奔涌着救亡图存的磅礴力量。</p><p class="ql-block">山西的每一寸山河,都锡刻着中华儿女共赴国难的铁血丹心。这片浸透英雄的土地,是这壮丽史诗的核心篇章。</p> <p class="ql-block">10月4日早上9点40分乘昆明一吕梁的飞机。12:15达。</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冒雨来到了山西的小西天。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的凤凰山巅。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东明禅师创建。因其大雄宝殿内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入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p><p class="ql-block">游戏黑神悟空的取景地,悬竖技艺,雕塑工艺的精谌名存,有谱度人生,过81级台阶为过81难等特色。</p> <p class="ql-block">吕梁山绵延千里的臂弯中,三晋厚土上无数珍宝与胜景均深藏于此。这里一座堂皇无朋的西天盛境,隰县千佛庵,展现了晚明世俗审美中,繁复奢华的风格中的最强音。.</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游历半日。细雨如丝,轻轻笼罩着小西天的飞檐斗拱,琉璃瓦上跳跃的水珠,仿佛将千年古刹的禅意晕染得愈发深邃。雨水顺着山间石阶流淌,与殿内壁上的飞天彩绘遥相呼应,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水墨对话。雨声淅沥,香火袅袅,小西天的钟声在雨雾中显得格外悠远,让人恍若置身于一方清净的佛国净土。临别时我回望小西天,檐角坠下一滴水珠,砸在青石上碎成八瓣——原来小西天的禅,是让红尘在佛前自解。</p> <p class="ql-block">10月5日早上从隰县出发,去壶口瀑布。</p><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在山西和陕西的交界。中国第二大瀑布。这里黄河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挟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落差9米。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p><p class="ql-block">黄河之“黄”,实为泥沙。古籍有载:“黄河斗水,泥居其七”。</p> <p class="ql-block">我们仍然冒雨来到了黄河壶口瀑布游览。雨丝斜织成帘,游人如蚁群般簇拥在观景台前。五颜六色的雨衣在灰白的水雾中晃动,仿佛被壶口咆哮的黄河水溅起的浪花染成了调色盘。雷声般的轰鸣从峡谷深处炸开,浑浊的巨浪撞向崖壁,腾起十丈水烟。人群在湿滑的石阶上踉跄后退,摇摇晃晃,却无人舍得移开目光——此刻的黄河,正以最野性的姿态撕开雨幕。当水雾混着雨水扑上脸颊,终于懂得何为“黄河之水天上来”——千万人挤在逼仄的岸上,却仍挡不住那股从天而降的洪荒之力。当湿透的鞋底终于离开观景台,回头望去,雨幕中的瀑布依然如龙吟虎啸。那些被挤掉的帽子、踩脏的鞋、模糊的镜头,都成了这场黄河朝圣的独特印记。</p> <p class="ql-block">“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震慑人心的景象。</p><p class="ql-block">“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笔下的黄河那磅礴的气势。</p><p class="ql-block">瀑布如千军万马奔腾而下,水雾弥漫,在阳光下,彩虹横跨在瀑布之上。</p> <p class="ql-block">10月5日下午,天公真作美,似乎要考验我们的意志,一直在下雨,我们冒雨来到了云丘山。踏入云丘山冰洞的刹那,我们宛如闯进水晶宫殿,万年的冰柱在灯光下折射出幽蓝的冷光,每一道棱角都凝固着时间的呼吸。寒气裹挟着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指尖触碰冰壁的瞬间,凉意从皮肤直窜心底,而头顶垂落的冰锥正以毫米为单位,缓慢生长着新的传说。当洞外秋色正浓,这里却封存着永恒的冬。或许人类对永恒的执念,早被这些冰晶写成了最透明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玄宫深锁万年霜,鬼斧神工未肯降。玉柱垂天星斗近,琼枝挂壁月华双。何年仙客遗冰魄?此日凡夫见古腔。莫道瑶台云外远,羊年一梦到云丘。</p> <p class="ql-block">丘云山冰洞群。云丘山冰洞群是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的自然奇观,作为全球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冰洞群,其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期,具有极高科研价值和游览吸引力。地质特征:属于喀斯特地貌,由11个洞腔构成,1号冰洞长100余米,最高处达15米,洞内冰笋、冰柱等景观受灯光映射呈梦幻效果。</p> <p class="ql-block">10月6日早餐后游尧庙。</p><p class="ql-block">尧庙,集纳深厚丰富历史文化与娱乐庙会于一体的华夏文明圣地,展现尧帝丰功伟绩,传承五千年文明精髓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讲尧、舜、禹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山西尧庙位于临汾市尧都区,是纪念中国上古时期贤明君主帝尧的重要历史遗迹,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红墙古柏间,穿过五凤楼的朱漆门廊,仿佛触摸到四千年前的文明温度。广运殿前,仰望帝尧塑像的威仪,耳边似传来“禅让天下”的远古回响。尧井亭畔,一泓清泉映照日月,恰如帝尧治水润泽苍生的智慧。</p><p class="ql-block">华表龙纹下,指尖划过碑刻的斑驳,每一道裂痕都是历史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华门:象征尧、舜、禹三帝。主门高达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门,主门以刚刚开启的形式,象征尧帝开启中华文明之门。华门内部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并以“源远流长、门开国盛、尧天舜日、东方巨龙、连环九鼎、天下巨联、登高望远、华门飞愿、名门博览、华门之夜”等十大景观而著称。雄居世界第一,在建筑规模和高度上堪称“天下第一门”。</p> <p class="ql-block">大槐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一捰树连起了亿万中华儿女思乡的“念”,一座城承载了华人老字根脉的“源”,被称为“华人老家”。景区有</p><p class="ql-block">“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汉族人的发源地,5A。明朝建朝人口6千多万人。疏散到全国各地。“解手”口头禅的人是汉人。“小指甲盖”有两个的是汉人。大槐树祭祖。有1200多姓氏的祖牌。</p> <p class="ql-block">祭祖堂:是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与施工,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p> <p class="ql-block">广胜寺:亲眼目睹世界最高的现存最完整的最古老的多彩琉璃塔。</p><p class="ql-block">塔下仰望,阳光闪耀,流光溢彩,雕造精湛,无一重复雷同。盘龙舞凤,山水花卉,祥狮瑞兽点缀其中,堪称我国建筑塔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中餐时,胜亲佳游给我们过了一个特別的中秋宴。《月亮代表我的心》表达了大家深深的中秋节情怀。|</p> <p class="ql-block">下午5点我们到平遥古城。它是中国四大名古城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在西周朝开始建。明朝时是最富有的古城。72巷。日升昌记中国最早的银行。其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以“龟城”布局闻名。城池占地2.25平方公里,以市楼为中心,形成“左城隍、右衙署”的礼制布局,街道呈“土”字形,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城墙高12米,周长6163米,含72座敌楼和3000垛口,象征孔子弟子与贤人。</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中心位置平遥市楼静静矗立,是晋商精神的象征,位列平遥“名胜八景”之一,历经岁月洗礼,见证了一代晋商的兴起与衰落,成为平遥古城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一座活着的明清博物馆,青砖灰瓦间藏着六百年的晋商传奇。城墙巍峨,票号林立,漫步街巷,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厚重的历史脉搏。</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平遥的月光下定格笑脸,灯笼映红古城的夜,月饼🥮的甜香与欢声笑语交织。我们举杯邀月,镜头里是飞檐翘角与圆月的浪漫同框,历史与团圆都温柔可触!这一刻,我们在平遥的月光下,把祝福包进了月饼里:祝愿我的家人和圈里的亲朋好友们的生活如平遥古城墙般坚实,如票号银钱般的丰盈,中秋吉祥快乐!</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0月7日早上游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景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1921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为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坐西朝东,占地面积8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共由6座大院,20进小院,313间房屋组成。平面呈“喜喜”字形布局。院四周筑以堡墙,防御性与私密性极强。</p><p class="ql-block">南北六院不仅设计精巧,而且变化多姿,从院的形式看,有四合院、穿心院、偏正套院、过庭院;从屋顶的造型看,有悬山、硬山、歇山、卷棚及平顶房。门与窗的结构也多种多样,形式不同,集中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也吸取了西洋式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至今完整地保留了乔家鼎盛时期商业和民俗的风貌。全面展陈了北方农耕习俗、商业习俗、岁时节令、人生礼仪、民俗社火、乔家史料、乔家珍宝、传统晋剧、祁太秧歌、形意拳术、影视道具等12大系列上万件文物,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北方汉民族的民俗风情和晋商文化。</p><p class="ql-block">30万两银子借给慈喜逃避八国联军。踢四字挂在大门上。乔家大院历经二百多年。其家规家训。“学喫虧”。吃小一亏,吃一堑长一智。“喬氏家规”六不准”等存流于史。</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是晋商文化的活态博物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以“在中堂”为核心,占地万余平方米,由6座大院、20进小院组成,被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更因影视剧《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闻名遐迩。我们步入乔家大院,青砖高墙围起一方天地,飞檐斗拱如鹰隼展翅,砖雕、木雕、石雕“三绝”遍布门廊窗棂,每一笔纹样都暗藏“福禄寿喜”的祈愿。我们穿行于回廊相连的院落,正厅的“万卷书楼”墨香犹存,偏房的“晋商账簿”泛黄斑驳,仿佛能听见驼队启程的铜铃与算盘珠子碰撞的脆响。</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来一曲。</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来到了雁门关。雁<span style="font-size:18px;">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被称为“中华第一关”。边座关隘从战国李牧大破匈奴,汉朝飞将军李广戍守边疆,到昭君出塞落雁和亲,杨家将血战抗辽的状烈,再到八路军雁门关伏击战的峰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漫步青石古道,抚摸斑攷城墙,仿佛听见金戈铁马的回响,苍凉雄浑的边塞气息扑面而来。似一脚踏进三千年的峰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雁门关景区面积约30平方千米,以军事</span>门关坐落在代县北部的陉岭上,陉岭也称勾注山、雁门山。历史上,在此山的两个重要壑口上建立了两个关,通称雁门关。两关相距约5千米,东曰东陉关,西曰西陉关。东陉关即现雁门关,西陉关在太和岭上铁裹门。两关约同时所建,先后泯没。防御体系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集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关隘文化旅游区为一体。包括关城、长城、隘城、兵堡、烽火台等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不同形质的历史建筑遗存。作为古代中国北境咽喉要塞,雁门关见证和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交汇点,雁门关亲历了民族融合的历程,积淀了色彩斑斓的多民族文化精华;作为中国历史上千古商道,对促进古时商贸活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起到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阿苹记曰: 雁门关,素有“中华第一关”之称,历史上曾是汉抵御匈奴、宋抗击辽金的军事要塞。其地势险要,两侧峰峦叠嶂,关城巍峨,古道沧桑,登高远眺,可感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磅礴气势。</p><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雁门关的城楼上,秋风呼啸,仿佛能听见金戈铁马的嘶鸣。千百年来,多少将士在此戍守疆土,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豪情。关隘不仅是防御的屏障,更是文明的见证。如今烽烟已散,唯余苍山如海,残阳似血,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10月8日朔州—大同—云冈石窟—九龙壁 早上我们游览云冈石窟,其在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石窟依山开凿,东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Kan252个。石雕造象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它是一部刻在石壁上的史诗!在历史的长河中,云冈石窟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一部刻在石壁上的史诗!在历史的长河中,云冈石窟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p><p class="ql-block">: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令沙门统昙曜主持复法大业。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昙曜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云冈的大部分洞窟在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520~525年)。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云冈石窟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等,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的,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阿苹哲思:雨点砸在伞面上,像无数细小的鼓槌,敲得人心情发闷。老天总作对,今天我们仍然冒雨前行,山道泥泞不堪,鞋底黏着湿重的黄土,每一步都像被湿冷的失望拖拽着。然而当拐过一道崖壁,云冈石窟的轮廓突然劈开雨雾:那些被雨水洗亮的佛像,从斑驳的岩壁中缓缓浮出,衣袂的褶皱里蓄着水光,仿佛千年的悲悯正顺着石纹滴落。最震撼的是第20窟的露天大佛,雨水冲刷过他的眉目,却让那抹微笑愈发慈悲,仿佛连雨丝都成了他垂落的眼睑。那一刻,我听见自己的心跳与千年前的凿刻声重叠——原来最深的震撼,从来不需要晴空来成全和铺路。</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参观大同九龙壁。九龙壁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和阳街南侧。坐南朝北,南北长38.6米,东西宽64.5米,占地面积2490平方米。据《大同县志》记载,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1392),为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邸照壁。府邸于明崇祯末年毁于兵火,唯九龙壁幸存。清代、民国曾予修缮。壁长45.5米,高8米,厚2米,下部为琉璃贴面须弥基座,束腰部分雕刻狮、象、麒麟、鹿、飞马等动物图案,壁身正面雕刻九条巨龙翻腾于云海中。全部壁面用426块黄、绿、白、赭、紫、蓝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龙壁顶部为仿木构庑殿顶,檐上勾滴、瓦垄、脊兽、戗兽俱全,正脊上雕刻行龙、莲花等图案。九龙壁前池沼长35米,宽4.75米,中有双孔石桥,四周设石栏杆,望柱上石雕石榴、动物等。1954年,因城市建设,依九龙壁原状向南迁移28米。现存历代重修碑5通。</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观看《如梦大同》。</p> <p class="ql-block">10月9日大同—悬空寺—五台山 </p><p class="ql-block">早上游悬空寺,中餐后坐车达五台山。</p><p class="ql-block">“玄空阁”被誉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p><p class="ql-block">“悬空寺”,原叫“玄空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东南4千米恒山磁窑峡(亦称金龙峡) 翠屏峰西侧,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建筑,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历代皆有修缮,其中金、元时期,南楼、北楼及悬空栈桥已大致形成现今的空间格局,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时期修建,悬空寺寺门向南,以西为正,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呈南北走向多层次的横向布局,总体布局为 “一院二楼”,南端为一座悬空寺院, 北边为两座悬空飞楼。其中悬空寺院包括了大雄宝殿、太乙殿、关帝殿、钟楼、鼓楼、送子观音殿、伽蓝殿等,南楼有纯阳宫 、 三官殿和雷音殿,北楼有三教殿、四佛殿、三圣殿。</p><p class="ql-block">悬空寺景区及周边地带拥有恒山山岳崇拜、北岳神祭祀文化、民俗信仰社会活动与崇拜、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歌谣等非遗,如民间传说故事——悬空寺悬空之谜等。</p><p class="ql-block"> 悬空寺被唐代大诗人李白赞为“壮观”,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惊叹为“天下巨观”1982年2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2010年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 。</p> <p class="ql-block">阿苹叹道:狼狈吗?到也痛快!伞骨在风里翻折成扭曲的弧度,皮鞋吸饱水,每一步都踩出闷响。暴雨如注时,悬空寺的飞檐却将水帘裁成细碎的银线。我仰头望见千年木构在雨雾中沉浮,恍若佛经里“不染尘埃”的偈语。脚下是湿滑的栈道,头顶是倾泻的大雨,而这座寺,偏偏选在绝壁之上——原来最险峻处,反而离天地最近。 雨声盖过香客的絮语,只剩檐角铁马叮咚,像时光在叩问:人究竟该躲避风雨,还是学会在雨中站稳?此刻湿冷的雨滴让我清醒,所谓修行是把眼前的每一步踩稳!</p> <p class="ql-block">10月10日早上游五台山,中餐达太原,因为下雨,没去太原古城,去参观了山西省博物院。晚上胜亲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晚宴,并好十月份生日的叔叔阿姨过了集体生日。</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中国佛教第一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碧山寺、殊像寺等。国家5A景区。</p><p class="ql-block">别名:</p><p class="ql-block">清凉山、紫府山、灵鹫峰。</p> <p class="ql-block">台怀镇:</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汉传佛教与外教的结合。300多个院落。文殊菩萨的道场。殊像寺。五爷庙“财神”。菩萨顶。住一晚。</p><p class="ql-block"> 祈福仪式。龙泉寺,康熙五次来龙泉寺找父亲。顺治出家。八又和尚。“我等出家十八年,送点大碗”。佛文化,孝文化?</p><p class="ql-block"> 清凉世界: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p><p class="ql-block"> 金莲花(文殊花)千峰藏古寺,古树群,</p><p class="ql-block"> 寿宁寺:一棵1400年的松树,象凤凰称凤凰树。</p><p class="ql-block">虫鸣鸟啼、绵扬天下绝。</p> <p class="ql-block">阿苹录曰: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部。因天气原因,今天五台山封山而我们很幸运,昨晚入住山里。清晨我们踩着晨雾登上了菩萨顶,深灰色的拱门如时光的剪影,金顶楼宇在晨曦映衬下显得庄严,蓝匾“灵峰胜境”承载着康熙御笔的厚重。古松、远山与建筑交织,让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灵动在此刻交融,仿佛翻开一本千年古韵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下午参观了山西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晚宴活动</p> <p class="ql-block">10月11日早上游“晋祠”,中餐后休整,下午5点到吕梁机场。19:15飞机—21:50昆明。结束山西行程。</p><p class="ql-block">太原城: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隶属太原市文物局,是一座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安全保卫、景区建设、重要接待及社会教育于一体的地方综合类博物馆。截至2019年末,晋祠博物馆藏品有741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060件/套,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尊,历代碑刻400余通,诗文匾联200余幅,古树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古树30株。为国家5A景区。</p> <p class="ql-block">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隶属太原市文物局,是一座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安全保卫、景区建设、重要接待及社会教育于一体的地方综合类博物馆。截至2019年末,晋祠博物馆藏品有741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060件/套,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尊,历代碑刻400余通,诗文匾联200余幅,古树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古树30株。为国家5A景区。</p> <p class="ql-block">阿苹语:晨光初透时,我们踏入了晋祠公园,我们仿佛与千年时光撞了个满怀。古柏苍翠,掩映着斑驳的碑廊;露珠悬在叶尖,映出周柏唐槐的沧桑。圣母殿前的铁狮早被香火熏成玄色,爪下铜铃铛却仍悬着半阙未锈的晨风。</p><p class="ql-block"> 最动人的是一池碧水——难老泉。它从石罅中涌出,生生不息,像极了这片土地倔强的魂灵。游人尚稀,独坐水畔,看云影徘徊,忽然懂了“晋祠流水如碧玉”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归途回望,晨雾中的献殿飞檐若隐若现。历史从未走远,它只是化作了一草一木,静待有心人俯身倾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