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兴农育才新画卷,走好乡村发展特色路

三月琥珀雨

<h3>农业是国之根本,教育是兴邦之基。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必须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方向,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教育改革,走出一条兼具时代特征与乡村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br>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福建山海资源丰富,生态禀赋优越,应树牢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跳出传统农业思维定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从武夷岩茶、琯溪蜜柚到宁德大黄鱼、莆田鲍鱼,福建已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在此基础上,更要聚焦“福”字号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强镇,推动茶叶、水产、食用菌、林竹等优势产业全链条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科技赋能、数字赋能,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同时,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强化金融、用地、人才等要素保障,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br>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其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面对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分类推进改革,坚持应用型、研究型、技能型并重,避免“千校一面”。要立足区域发展需求,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推动高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加强学科建设,特别是围绕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福建重点产业,打造一批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对接的高水平学科和专业群。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同时,积极拓展合作办学新路径,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构建开放融合的高等教育新格局。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福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br>农业稳则天下安,教育兴则未来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福建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教育强省建设。让广袤乡村焕发蓬勃生机,让八闽大地育才沃土更加丰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峰市镇 刘小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