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27日上午游雁门关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雁门山中,县城以北约20千米处,明洪武七年(1374年),今雁门关关城由贬谪代州的吉安侯陆亨所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雁门关长城由巡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雁门关坐落在代县北部的陉岭上,陉岭也称勾注山、雁门山。历史上,在此山的两个重要壑口上建立了两个关,通称雁门关。两关相距约5千米,东曰东陉关,西曰西陉关。东陉关即现雁门关,西陉关在太和岭上铁裹门。两关约同时所建,先后泯没。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被称为“中华第一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雁门关景区面积约30平方千米,以军事防御体系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集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关隘文化旅游区为一体。包括关城、长城、隘城、兵堡、烽火台等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不同形质的历史建筑遗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古代中国北境咽喉要塞,雁门关见证和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交汇点,雁门关亲历了民族融合的历程,积淀了色彩斑斓的多民族文化精华;作为中国历史上千古商道,对促进古时商贸活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起到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1年6月25日,长城雁门关段作为“长城”的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2月,忻州市雁门关景区正式称为国家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27日游完雁门关前往忻州,路过广武明长城,这是一个正在开发中的野长城,基本是原滋原味,比5A级景区更让人心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武城,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境内,是明朝古建筑遗址。广武城有新、旧两座。旧广武城(广武古城)位于雁门关外勾注山下隘口西径,建于辽朝年间;新广武城位于雁门关外三公里处,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讨论新旧广武城与雁门关唇齿相依,二城构筑,在辽金和明朝发挥着重要军事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6年5月25日,广武城作为明朝古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28日游芦芽山景区的北线万年冰洞和悬空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万年冰洞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麻地沟村西南3千米的石灰岩漏斗中。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300万年历史,是世界中纬度中山(海拔1000米—3500米为中山)地区最大的冰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逼迫当地老百姓在会近的山林中砍伐木材运往外地,老百姓为了反抗,就将木材扔进冰洞里。在日本鬼子扫荡时,乡亲们不顾寒冷钻进去,躲过了日本人的搜查。万年冰洞其实是一处石灰岩溶洞,在冰洞中可以看到冰钟乳、冰笋、冰柱、冰瀑和冰花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5年,万年冰洞在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中,成为国家地质公园。2011年,万年冰洞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悬空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管涔山深处,现为芦芽山景区的一个景点,2022年被拟确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浓密葱茏的林海之中,有三个古老神奇的悬空村:王化沟村、五花山村、曹家梁村,均属宁武县涔山乡,三村相距很近分别建在悬崖绝壁间,远望好似空中楼阁,天上人家。王化沟村于2010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里房屋都建在百米高的悬崖绝壁上,街道是立木支撑、圆木铺架的"栈道"。村内石砌小径蜿蜒其间,民居多为石木结构,后半部坐落在崖石上,前半部悬空而建,下方以垂直竖立在天然石壁上的大木柱支撑,村民至今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传统。村内保留有清代建筑,崖壁间常年有泉水涌出,夏季形成水帘瀑布,冬季形成冰瀑。2014年王化沟村有58人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地政府通过旅游开发投入5000多万元修建公路及配套设施,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28日夜宿忻州古城,夜之古城人山人海,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忻州古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兴寺街。占地面积1.92平方千米。2017年,忻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古城保护改造项目。此后,忻州古城持续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集忻州14个县(市、区)特色风物、地域文化及典型院落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忻州古城是按照中华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经过历代修缮,忻州古城建筑规范,规制完整。古城东西南北,四门齐备。 四面城墙,四座城门,各有瓮城,瓮城各有门,形成“四面城墙八座门”的格局。讨论城墙高大雄伟, 44座马面拱卫,城墙上的城门楼二层三檐,歇山顶式门楼多、雄伟。砖、土、瓦、木、石的组合应用,完成与完善了作为军事设施的城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29日从忻州到太原,先参观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和晋祠,然后把租的车还掉,后面就在太原游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墓葬壁画专题遗址类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王家峰村,于2020年10月26日启动建设,2023年12月20日面向公众开放。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是依托徐显秀墓的原址保护及展示,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设计建筑面积5355平方米,包括展馆3830平方米,壁画保护研究中心152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既有太原娄叡墓、徐显秀墓壁画,也有忻州九原岗、朔州水泉梁的壁画,这些壁画讲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早期格局,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多元融合的演进过程,是研究草原历史文化不可替代的瑰宝,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跨越时间最悠久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西饭店(Shanxi Hotel),成立于1998年4月20日,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迎泽大街纯阳宫21号,饭店由晋盛楼、晋悦楼、晋贤楼、晋福楼、晋缘楼组成,经营范围包含餐饮服务、住宿服务、洗浴服务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西饭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山西贡院。1919年冬,在省明清贡院的旧址上,修建了一座面积约一万一千平方米的大礼堂。1914年,阎锡山筹资改建为“自省堂”,康有为题写了匾额。自省堂成立之日起,就承担着公众聚会、国货展览、贵宾招待的功能。1949年解放后,更名为“人民大礼堂”。19世纪60-70年代,先后更名为山西省人民政府第三招待所、文瀛饭店。1987年,定名为“山西饭店”。2011年,山西饭店按照明清时期的建筑规制和风格,重新装修改造,总营业面积扩展至五万平方米。2012年,饭店进行升级改造,于2013年11月21日开始试营业。截至2020年12月,拥有各类豪华客房308间,特色餐饮包间32个,可同时容纳500人住宿,1000人就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30日预约参观山西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西博物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滨河西路北段13号,直属于山西省文物局,副厅级建制,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对象,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前身为民国八年(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改称山西省博物馆。讨论2004年新馆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2005年对外开放,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2019年7月,山西博物院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正式开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2025年7月山西博物院官网显示,山西博物院馆藏共计658253件/组。其中,珍贵文物 40878 件/组,包括一级文物1650 件(组)。藏品主要来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的考古出土和百年来的征集积累,尤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天下晋商等 7 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玉韫华夏、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 5 个艺术专题构成。日常策划举办反映山西历史文化和文物特色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临展和特展,如策划晋国文物精华、山西佛教雕塑艺术、傅山书画、山西金代戏曲砖雕艺术等展览并在国内外巡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山西省博物院参观毕加索等抽像派画家作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傍晚游晋商博物院,也就是原督军府。晚餐柳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原晋商博物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府东街101号,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约1.8万平方米,是以山西督军府旧址为依托建立的一座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展览展示于一体的地方人文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晋商博物院,曾是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2017年9月,山西省政府搬迁,并改建为“晋商博物院”。2020年12月28日11时,晋商博物院试运行。晋商博物院集收藏、展览、议事、接待、外联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展示内容以晋商历史以及晋商创造的商业文化为主。截至2022年1月,晋商博物院收藏有与晋商历史相关的账册、器物、汇票、地契、钱币等共12万余件。御书楼藏有从明清到民国出版的古籍善本1.2万余册,近4万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8月,晋商博物院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原钟楼。钟楼街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是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太原市历史悠久的繁华街市,与柳巷、桥头街、柳巷南路,成“十”字衔连,是太原百余年来的商品集散中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太原市地标性的商业文化街,钟楼街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时期,时称“东门正街”,为太原城四条丁字官街之一。所谓“钟楼街”,是因街上始建于明代、明中叶在傅霖倡导下集资重修的钟楼而得名,楼阁高三层五丈,重檐宏甍,悬巨钟一口。如今钟楼街,由早年的钟楼街与按司街、东羊市并为一街。以“大钟寺”(大中市)和“开化寺”(开化市)相互依存。钟楼街片区是太原府城的核心区域,拥有历史街巷25条、历史建筑和文保单位18处、老字号企业16家,汇集8家中华老字号、3家三晋老字号,包含乾和祥、恒义诚、华泰厚等品牌,文化休闲广场3处、文化休闲场所40余处。钟楼街素有“小王府井”的美誉,改革开放初期就有“不逛钟楼柳巷,枉来太原一趟”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柳巷,太原历史悠久的商业街。 位于太原市中心的商业闹市区,具有三百多年的商业历史,拥有中国四大夜市之一、华北地区最大的夜市,日人流量达二十余万。讨论柳巷是中国大陆十大商业街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太原核心商圈之一,柳巷汇聚着1400余家企业,2900多家经营户及4万多名常住人口1万多名外来人口。改革开放初期有“不逛钟楼柳巷,枉来太原一趟”的说法。2022年12月,柳巷入选首批山西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及红色地名保护名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31日上午再进督军府,专为看阎老西曾经办公及住的地方。后转到机场附近宾馆住下,明天返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太原机场返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飞机经停武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到福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