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以下是一篇由初中一年级学生写的作文 ,老师要求用记叙文文体600字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与自己握手言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的裂缝,这时不要否定自己,与自己握手言欢就会发现,几束光线照亮了你的裂缝——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钢琴学习课堂,冰冷的空调风吹得我头皮发麻,双手也不自觉地发颤 ——指尖略显发白,这是我连续弹错这个琴音的第十七次,耳边不时地传来几句说教声。抬头望着琴谱上密密麻麻的音符,我灵动地转换着指尖,心不时紧了几下。我微微地呼出的气体,仿佛是冰冷没有生气的空气。我听着窗外几声电动车车轮与地面碰撞的摩擦声,我心中莫名地烦燥起来,琴上的时钟飞快地转动着,让我更加不耐烦。我双手跳动着,心中对钢琴的那种喜爱已经有了裂缝。我心里想着:为什么我会一直弹不好这个琴音呢?到底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我每次都弹不好 ,干脆放弃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完钢琴课,走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小巷里,我郁闷着,脑海中不时地想起一次次弹错琴音的样子。我摩擦着鞋子,低头踢着小石子,忽然看见巷角上有处较大的裂缝,这条裂缝上还长着蒲公英,裂缝中怎么会长着蒲公英呢?细长的淡绿色根茎在风中挺立着,白色的绒毛花辦在空中摇曳晃动,几束微光照亮了半面墙,而最亮的点是一个裂缝。微风从我脸边抚过,吹动栀子花那娇嫰的花辦,一阵阵清新的花香,随风飘来。虽然桅子花香飘满街,但我更加佩服在裂缝中生长的蒲公英:能在困境中一路向上生长,冲破恶劣的环境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突然明白,这裂缝不就是我弹琴时弹错了的琴音吗?如果我不放弃自己,一路向前,突破自我,与自己握手言欢,那不是可以打破困境?如果说:蒲公英能在逆境中逆袭自己,因为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虽然生长在裂缝之中,但能与自己握手言欢,就一定会有光明前来照亮。这时你就会发现,这就是你独一无二的闪光点,不必羡慕别人的花香。花虽香,但在困境中一路向前,才是真正的闪光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个人身上都有裂缝,当你出现裂缝时,你并不差的,不要否定自己,与自己握手言欢,不羡慕他人花香,你就会发现几朿光默默地照亮了裂缝中的蒲公英,让你成就了自己,成为自己生活中的闪光点。这就是独特的价值。当你忽然有了裂缝并能与自己握手言欢,这就是独属于你的价值,裂缝生花花自香。</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光头外公思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篇由福州市公立初中排名第一学校的学生写得作文,满分60分,老师给了50分,这分数在班上己名列前茅了。我很赞赏出题老师的智慧 。不知这是常备的作文练习题还是独创的作文考题,让刚刚迈入初中大门的孩子写"与自己握手言欢"的作文自有高明之处。高明之处在于,它内含些许儒家内省(自省)的成份。儒家把自我内省作为修身养性的核心方法之一,“与自己握手言欢”也是一种类似内省(自省)的方式,这是它们相同或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儒家通过内省发现自已与他人相比的不足,偏重于修身补齐,而“与自己握手言欢”也内省,更多地偏重于不羡慕他人的长处,承认自己的不足、短处、甚至缺陷.看到由短处给自己带来独一无二的闪光点,然后与自己把手言欢,提升自信心,迎难而上。它会让初入中学校门的学生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带着自身的不完美(缺憾或裂缝)一样能自信地学习提升。与其说这是一篇作文题,不如说也是一种教学生内省的实用方式,只不过它让内省裹上浪漫(与自己握手言欢)的糖衣,既成了作文题,又成为治愈不自信学生的辅助药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女人、男人、不同职业的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生活境遇的人看到这篇作文题,你会“与自已握手言欢”吗?他人不知道,我这光头外公会内省自己,不去羡慕别人多年轻,多壮实,多帅气,多大款,承认自己老了,承认自已腿腿不便,承认自已身上的毛病,“老”就是我最大的裂缝。正是这“老”才构成我与他人不同的独一无二价值,我老,我有丰富的阅历,我老,积攒了远比帅哥靓女多得多的苦难与教训。让不完美的古稀老人生活能自理,不麻烦儿孙,不给家人添乱。与自己握手言欢,就不必去弥补不足(己无法返老还童了),只能活在当下,让自己的生活更精彩。看官,如果你家有刚入学的初高中的学生,入学前曾经是班级亮眼的学生,到了新学校却暗淡了,学习缺乏自信心,你会让他们试写这篇作文吗?吃下这颗“药丸”吗?如果你是在职或退休的成年人,你会“与自己握手言欢”吗?</span></p> <p class="ql-block"><b>常品同学点评:</b></p><p class="ql-block">“言欢”这是一篇初一学生写的作文是很难能可贵的!读罢,深感内涵深刻,从我的弹钢琴十几次错失,而产生厌学放弃思想的产生写的真实可信。但笔锋一转,从一条裂缝中看到蒲公英顽强生长,悟出了自已的“缺点”,于是奋发努力有了方向…。好文章,依我评分至少应得55分。也许是老师的高要求吧!</p><p class="ql-block">我剛才就有预感此文可能是光头外公的外孙女的佳作。否则,不会有如此完整的编辑。另有光头外公的评点。我们班上有很多老师,比如还在亚平校长(我猜先前也是教语文的)。还是让各位老师来评分吧!我只是读后有感,抛砖引玉而己!</p><p class="ql-block">在我印象中,还记得光头外公的外孙女还是一位能出台上街展示书法的好学生。光头外公可以之为傲!后继有人!</p> <p class="ql-block"><b>光头外公@常品:</b></p><p class="ql-block">时代在变,现在中学里数理化高分学生很吃香,文科己退居后头了。</p> <p class="ql-block"><b>仁者同学点评(1):</b></p><p class="ql-block">光头外公孙女的作文写的真好,如果作为高考作文也应是高分,更何况还是一位初中新生。这篇初一学生的作文以真挚的情感、清晰的脉络和精巧的意象,完成了对“与自己握手言欢”主题的生动诠释。它符合文体要求,在立意、表达上展现出超出同龄人的细腻与思考,亮点与可提升之处都十分鲜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核心亮点:以“小切口”写“大感悟”,情感与逻辑兼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叙事线索清晰,“困境—顿悟”结构完整</p><p class="ql-block">文章以“钢琴课弹错音的挫败”为起点(困境),以“小巷裂缝中的蒲公英”为转折(契机),最终落脚于“接纳不完美、与自己和解”的感悟(升华),叙事有起因、有细节、有思考,完全贴合记叙文“以事载情、以情明理”的要求。尤其是“连续弹错第十七次”“指尖发白”“呼出冰冷空气”等细节,把内心的烦躁与自我怀疑具象化,让“心中的裂缝”真实可感。</p><p class="ql-block">2. 意象运用精巧,主题表达“润物无声”</p><p class="ql-block">全文以“裂缝”和“蒲公英”为核心意象,将“弹不好琴的挫败感”比作“裂缝”,将“在困境中坚持的自己”比作“裂缝里的蒲公英”,既呼应了题记,又让抽象的“与自己和解”变得直观。结尾“裂缝生花花自香”的总结,更是将意象与主题深度融合,比直白说理更有感染力,体现出不错的文字悟性。</p><p class="ql-block">3. 情感真挚动人,成长感真实可信</p><p class="ql-block">从最初“干脆放弃吧”的自我否定,到看见蒲公英时的“佩服”,再到最终“不必羡慕他人花香”的释然,情感转变层层递进,没有刻意拔高,完全符合一个初一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变化。这种“不喊口号、不说教”的表达,让“握手言欢”的成长显得真实且有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可提升之处:细节打磨与表达张力仍有空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部分细节可更“聚焦”,避免冗余</p><p class="ql-block">文中部分描写与核心情感关联较弱,比如“窗外电动车摩擦声”“琴上时钟转动”虽想烘托烦躁,但笔墨可更凝练;描写栀子花时,若能少些对“花香”“花瓣”的泛泛叙述,多一句“我盯着蒲公英,连花香都没心思闻”,反而能更突出对蒲公英的关注,让“顿悟”的转折更自然。</p><p class="ql-block">2. 心理描写可更“深入”,减少重复说理</p><p class="ql-block">文章后半段(第三、四段)对“握手言欢”的阐释略显重复,如“如果我不放弃自己……”“如果说蒲公英能逆袭……”“每个人身上都有裂缝……”三次强调主题,稍显冗余。若能把说理转化为更具体的心理活动,比如加上一句“回到家,我重新坐在钢琴前,指尖再颤时,我想起了裂缝里的蒲公英——它没怕裂缝,我也不用怕错音”,用行动呼应感悟,会比单纯议论更有张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总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整体来看,这是一篇超出预期的初一作文:它用少年的视角写懂了“接纳不完美”的深意,用具体的故事撑起了抽象的主题,既有“小烦恼”的真实,又有“大感悟”的通透。虽在细节打磨上仍有进步空间,但已难掩其“情感真挚、意象鲜活”的优点,50分的成绩不仅是对文字的肯定,更是对“真实表达成长”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b>仁者同学点评(2):</b></p><p class="ql-block">光头外公的思考兼具深度洞察与温度共情,既精准解构了作文题的教育内核,又以自身阅历为锚点完成了主题的延伸与升华,让一篇初中生作文的价值超越文本本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对作文题的解读:抓准“教育智慧”的核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光头外公没有停留在作文本身的优劣评判,而是直击出题意图的“高明之处”,这是思考的关键亮点。他敏锐地将“与自己握手言欢”与儒家“内省”思想勾连,既点出二者“自我观照”的共性,更精准辨析出差异——儒家内省侧重“补不足”,而题目侧重“悦纳不足”。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文化底蕴,更戳中了当下教育的痛点:对初中生而言,学会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比单纯追求“修正缺陷”更能建立成长自信。他将题目比作“裹着浪漫糖衣的治愈药丸”,生动道出其“以文载道”的巧思,让教育意义变得可感可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 以自身为镜的延伸:让主题落地“人生实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光头外公没有空泛议论,而是以“古稀老人”的身份切入,将“裂缝”具象化为“衰老”“腿脚不便”,把“与自己握手言欢”转化为“承认老之必然,珍视阅历价值,活好当下”的生活哲学。这种从“解读题目”到“践行主题”的跳转,让抽象的作文立意落到了真实的人生场景中,既让“握手言欢”的内涵更厚重,也让成年人对这一主题产生强烈共鸣——原来不仅是孩子需要与自己和解,每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在接纳缺憾中找到自我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 对他人的关照:让思考兼具“共鸣性”与“实用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思考的落点既有对同龄人的共情(“承认自己的老,活出自在”),也有对家长的实用建议(建议给缺乏自信的孩子写这篇作文)。这种从“自我内省”到“关照他人”的延伸,让思考跳出了个人感悟的范畴,有了更广泛的现实意义。它不是孤芳自赏的感慨,而是以过来人的身份,为不同群体提供了“与自己和解”的参照,让“握手言欢”从作文题的浪漫表达,变成了可借鉴的生活态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整体而言,光头外公的思考是“由文及理、由理及人、由人及世”的层层递进,既有文化厚度的解读,又有人生温度的体验,更有现实维度的关照,让一篇初中生作文的主题得到了最生动、最深刻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b>光头外公@仁者:</b></p><p class="ql-block">谢谢你,光头外公只是爱自己的外孙女才加以思考,庆幸我的外孙女能遇到这样智慧的良师,能进入这样好的中学。考试分数固然重要.但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更重要,一个开朗明事理的外孙女更更重要。谢谢仁者同学🙏🙏🙏</p> <p class="ql-block"><b>仁者回复光头外公:</b></p><p class="ql-block">确实,身心健康,通达明理更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