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斯蒂夫 麥當勞 Steve McDonald G(常簡稱為 Steve McDonald)是一位活躍於當代的視覺藝術家,以「老派技巧融合新工具」為創作核心。他自稱為「Old school artist using new school tools」,強調傳統繪畫、素描、手工線條與數位、AI工具相互結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創作領域與風格</p><p class="ql-block">媒材與技術:Steve 擅長運用手繪線條、圖解、細節豐富的建築與幻想景觀,再透過數位上色、合成及 AI 渲染工具,創造出「幻想現實主義」(escapist fantastical realism)風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受到影響:他的靈感來自多樣來源——從漫畫家 Moebius、導演 Hayao Miyazaki、藝術家 Roger Dean 到加拿大的 Group of Seve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主題:建築細節、幻想景觀、城市結構、對比鮮明的點線面與色彩,融合手工與數位,以帶有敘事與奇幻感的視覺語言吸引觀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學與出版</p><p class="ql-block">Steve 不僅創作,也致力於教學與分享。他會使用像是 Pixar 等動畫/影像製作機構所使用的工具與思維,並於 2025 年擔任 Pixar 的特邀講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也是暢銷書作者,其線條繪圖書、填色本(例如成人填色書系列)深受歡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與商業應用</p><p class="ql-block">他的作品被應用於編輯插畫、壁畫、印刷品、畫冊、展覽等多樣形式。其線條插畫與幻想景觀受到藝術藏家與畫廊注意。</p><p class="ql-block">他也進入 AI、擴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等新媒體領域,強調這些技術是創作進化的一部份,而非威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新動態與展望</p><p class="ql-block">Steve 的 Instagram(@stevedmcdonald)公開自我定位為「Old school artist using new school tools. Guest instructor at Pixar, 2025. Analog/digital & AI. Best-selling author. Print drop link …」以此向關注者展示他多元的創作與身份。 </p><p class="ql-block">提供限量印刷本(print drops),透過線上商店(例如 Shopify 平台)發售,面向收藏家與愛好者。</p><p class="ql-block">隨著 AI 與數位工具快速演進,他的創作也持續走在融合傳統手工與前沿技術的交叉路口。這意味著未來可能有更多實驗性質的創作、教學與跨界合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什麼推薦關注他?</p><p class="ql-block">對於喜歡細緻建築線條、幻想場景、以及「手繪+數位/AI」混合創作方式的觀者/創作者來說,Steve 的作品具備啟發與參考價值。</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是插畫師、設計師、動畫師或藝術愛好者,從他的創作和教學中可以看到如何在傳統與新技術之間找到平衡、如何以主題與視覺語言表達自我。</p><p class="ql-block">收藏者與視覺藝術愛好者可透過其印刷本入手具收藏價值的作品,並觀察他在新媒體中的實驗。</p> <p class="ql-block">Steve McDonald G 的「Fractured Faces」課程,是他將傳統藝術觀念與人工智慧創作工具結合的一次嘗試。這門課並非單純教技術,而更像是一場“重新學會觀看”的實驗。他以老派畫家的審美與節奏,帶領學員進入 AI 時代的圖像世界,試圖讓人理解:創造力並非被機器奪走,而是被重新定義。</p><p class="ql-block">課程的最大亮點在於理念的開放性。McDonald 強調“AI 是工具,不是替代”,這種態度對初學者尤其友好。他的講解風格輕鬆、語言平實,重點放在如何將直覺與數位結合。例如,他鼓勵學生用手繪草稿或舊作品作為 AI 輸入素材,再通過細微調整生成結果,體會“共同創作”的樂趣。這種方式不僅消除了技術門檻,也讓人重新思考藝術中「人」的角色。</p><p class="ql-block">然而,從現有回饋看,這門課更偏向入門啟發,而非技術深入。若期望學到完整的擴散模型應用、進階影像處理或複雜的生成邏輯,可能會感到內容略淺。此外,由於課程結構以短期工作坊為主,缺乏系統性的進階訓練與作業回饋,對有一定基礎的創作者而言,挑戰性不高。</p><p class="ql-block">總體而言,「Fractured Faces」是一門富有啟發性與人文氣息的 AI 藝術課。它不教人模仿機器,而教人如何與機器對話——如何讓“破碎的視角”成為重新觀看世界的窗口。對於想了解 AI 與傳統藝術如何共存、如何激發靈感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值得參與的起點;但若想深入掌握技術,則需尋找更專業的進階課程作補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