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之感受

竹影松风

<p class="ql-block">  因为我几乎从不用别人的图片,首先声明:本篇中的合影照为四川美术学院工作人员所拍。</p><p class="ql-block"> 尽管本次大会没有发言报告,但这是我准备的发言提纲。</p> 川渝地区汉画学术研究的完美闭环 <p class="ql-block">  2010年十月,在成都举行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十五年后的今天在重庆举办第十八届年会。这是川渝地区汉画学术研究的圆满闭环,既是汉画学会的幸运,也是川渝地区的幸运。博大的四川盆地在分为四川和重庆二大部分后的汉画学术研究的圆满。</p> 四川和重庆的汉画难以清晰分别 <p class="ql-block">  正如四川美术学院在重庆,三峡博物馆中满是四川的文物一样。历史的因素导致了川渝地区的汉画艺术难以清晰地以地区行政划分那样明确地按现在的行政地区来收藏、展示。在重庆文物考古研究院中的大部分文物展品都没有标注出土地,想也可能有此原因吧。</p><p class="ql-block"> 实际情况是:四川和重庆二地的汉画艺术也的确难以清晰分别。因为重庆曾为抗战时国民党“首府”,又因为重庆成为直辖市又是那样的年轻。</p> 川渝地区汉画艺术及研究的长与短 <p class="ql-block">  川渝地区的汉画艺术极为丰富,品类齐全,为全国不多见。其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汉画艺术是丰富多彩的陶俑和独到的摇钱树。更为突出的是那全面的汉画像石系统。</p><p class="ql-block"> 还是因为历史原因,川渝地区的汉画艺术研究却在画像砖上极为凸显。如以高文先生为代表的著名汉画学者,在汉画像砖的收藏、整理、研究方面成果丰硕。</p> <p class="ql-block">  然而,中国最系统、品种最丰富的汉画像石研究却与其地位不太相符。人们只知道:汉画像砖甚至画像砖言必称四川,汉画像石言必称山东,很是片面。川渝地区的汉画像石包括墓室画像石、棺椁画像石、崖墓画像石、石阙画像石等。其崖墓画像石、石阙画像石占全国数量的绝大部分,却在学术研究上未给予足够重视。</p><p class="ql-block"> 川渝地区的以说唱俑为代表的汉陶俑,品类丰富,艺术价值高,堪称人类古代雕塑艺术之高峰。可惜,还需要系统、成规模地挖掘、整理和传播。</p><p class="ql-block"> 我曾认真研读过成立、成长于四川盆地的四川美院历代优秀作品,并没有看见“借鉴”、传承川渝地区汉画艺术的影子。</p> 重庆汉画艺术的旗帜要立起来 <p class="ql-block">  除了在三峡博物馆常见出土于四川的汉画艺术外,通过系统检索您会发现:以重庆命名的汉画研究专著和论文真是较为稀少罕见(除了近几年的文物考古发掘报告外)。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唯李应兰先生的专著《三峡图文砖》算得上有明确的地域特色,但三峡地区范围却足够大。</p><p class="ql-block"> 重庆汉画艺术的明确、归纳整理和研究方兴未艾。</p> 吾爱重庆更爱重庆汉画艺术 <p class="ql-block">  重庆小面、重庆老火锅……这是到重庆的游客必尝试的特色美食,尽管那样的火辣。多么希望,未来,到重庆的游客必首先以欣赏重庆的汉画艺术为荣耀。重庆的汉画艺术以及衍生产品成为人人羡慕的网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