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7日早上6点半钟,我们就从入住的酒店乘车前往黄山北入口。7点42分到达索道站,乘坐索道的游客非常多,索道站里非常拥堵,我们等了40多分钟终于乘坐上了索道。</p><p class="ql-block">黄山太平索道全线斜长3709米,上下站高差1014米,沿途设有六座支架,车厢容量为100+1人,单程运行最快时间为8分钟。是目前亚洲最长、全国最大的往复式客运索道。太平索道下站设在黄山六大景区之一的松谷景区﹣﹣松谷庵,距离黄山市黄山区城区仅18公里,由于太平索道坐落在黄山松谷景区,乘坐太平索道具有极佳的观景效果。北海、西海景区尽收眼底,缆车缓缓升起,脚下是深不见底的万丈峡谷,奇松怪石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山岚缭绕间,令人不禁惊叹造物主的神来之笔,仿佛步入了天地初开、万象初现的幻境。大约8点35分到达丹霞索道站出口。</p> <p class="ql-block">黄山风景区,是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的旅游景区。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黄山与长江、长城、黄河同为中华壮丽山河和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人间仙境”、“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不仅有黄山四绝,还有号称“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p> <p class="ql-block">出了索道站,乘着其他人还没有到来,我便向着西海大峡谷的方向向前走了一段。</p><p class="ql-block">黄山西海大峡谷又称梦幻景区,置身峡谷中,既可领略壁立干仞、万壑峥嵘的磅礴气势,又可以细细品味群峰竞秀、巧石如林的画意诗情。光明顶、飞来石、十八罗汉朝南海、石猴望太平、九龙群峰、狮身人面像等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宛如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移动的立体山水画卷,将给您的黄山之旅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为了不耽误大家的行程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就赶紧返回了索道站。</p> <p class="ql-block">在丹霞站出口处等待全体团员</p> <p class="ql-block">在啸谷亭前听导游讲解行程路线和注意事项,然后向下一集合点光明顶出发。</p> <p class="ql-block">黄山花岗岩形成背景:约1亿多年前,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俯冲,造成这里岩石圈伸展减薄,地幔物质上涌和地壳熔融,促使岩浆沿断裂上升侵位,形成了中国东部中生代典型的花岗岩带。黄山、三清山、九华山的花岗岩岩体都是在这种机制下先后形成的。其中黄山花岗岩是1000℃左右的岩浆在地下7千米深处逐渐冷凝而成。</p> <p class="ql-block">地质构造与植物生长:这里看到的岩石中,有几组交叉的裂隙,称为" x 型节理"裂隙中往往储存有少量的水,当植物的种子被风或动物带入裂隙中,这些植物便有机会生存下来,并进一步的对岩石产生影响,加剧岩石的风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台遥看西峡大峡谷、飞来石、光明顶、电视转播塔。</p> <p class="ql-block">到达行知亭:原名双硌亭,后为纪念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改名为"行知亭"建于1985年4月,亭高约3米,面积9平方米,条石结构,可供游客观赏风景和避雨休息。亭柱对联是陶行知名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由郭沫若题。</p> <p class="ql-block">9点40分到达飞来石:飞来石是黄山著名景点,巨大花岗岩体巍然矗立于光明顶西侧的青狮石上,远观如悬浮半空的天然石塔,因形似天外飞来之石而得名。飞来石作为自然遗产,不仅展现了黄山独特的花岗岩奇石风貌,更是默观黄山亿万年的地质变迁,诠释了"顽石记事"的东方哲学。</p> <p class="ql-block">无需刻意寻觅,随手一拍皆是美景。每一帧风景都仿佛为镜头量身定制,定格下自然最灵动的瞬间,记录下旅途最动人的篇章。光影交错间,是自然在诉说它的故事,而我们,只是幸运的倾听者与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飞来石观景台上远观黄山美景。</p> <p class="ql-block">登上群峰顶,遥远的天空下,黄山峰峦叠嶂,云海缭绕。漫步于这片天然的艺术殿堂,那奇松怪石,都散发着自然的韵味和文化的积淀。云海缭绕在山间,让黄山的峰峦若隐若现,如诗如画,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离开群峰顶,继续往前走,离光明顶越来越近了。</p> <p class="ql-block">10点45分到达光明顶,光明顶是黄山第二高峰、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60米,是由黄山第四期花岗岩组成,因"峰顶高旷、且日光久照"而得名。光明顶﹣平天矶一线为黄山前山、后山的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现在光明顶右侧的山顶之上,视野辽阔,不仅可尽收东海奇景之壮阔、西海群峰之嵯峨,更是观赏云海、日出与日落的绝佳之地。徐霞客先生曾由衷赞叹:"乃极高处,四面皆为峻坞,此独若平地"。</p> <p class="ql-block">在光明顶标志碑前,拍照留念的游人特别多,本想也来拍一张照片留个念,但看到排队的长龙,还是打消了念头,抓紧拍几张风景照片继续往前赶路吧。</p> <p class="ql-block">离开光明顶继续往前走,就看见了一个较大的水池,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碧绿的池水在周围青山绿水的映托下尽显神奇之美。</p> <p class="ql-block">夷平面是指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成的平面。有地质学家认为2015年新建成的鳌鱼新道处于黄山二级古夷平面,前方低海拔群峰处于三级夷平面,分别反映了黄山地区地壳相对稳定的两个时期。</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走,举目远望,巍峨挺拔的群山中蜿蜒曲折的人工栈道将游人带到了高山之巅。在一座山体边沿有一块巨大的石头轻轻吸附在山体之上,好像一个乌龟在奋力向山上爬行。转瞬间巨大的山体好似瞬间炸裂开来,猛然变窄,几块大石头横空悬挂在两山体之间,似随时都可以掉下来,使路过的游人心惊胆寒。</p> <p class="ql-block">穿过狭窄的山体,眼前突见一座巍峨挺拔的大山,这就是莲花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三高峰。徐霞客在游记中说: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之上”“即天都亦俯首矣”。该峰峻峭高耸,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故名“莲花峰”。</p> <p class="ql-block">鳄鱼峰:黄山36小峰之首。有鳌鱼驮金龟景,去莲花峰方向有左右两条路,左走一线天,右走鳌鱼洞。我本来是想走左路上去,但上了一半看前面还有很长一段路就没有继续往前走。当走到右侧看到有很多人在排队上天梯,于是就相随爬天梯。沿“天梯”攀登1564级台阶,至海拔1770米处的石在,终于上到了山顶。结果歪打正着来到了鳄鱼峰顶,看到了下面无法见到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从鳄鱼峰下来后,向着莲花峰方向行进,本想着能够登上莲花峰,谁成想到了半山腰却发现上山的路被封住了,不让上,只好继续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黄山险峰林立,危崖突兀,峰脚直落谷底,山顶、山腰和山谷等处广泛分布着花岗岩石林和石柱,其中有名可数的有120多处,包括有松鼠跳天都、猴子望太平(猴子观海)等。</p> <p class="ql-block">远观玉屏索道站:山玉屏索道是黄山风景区前山核心客运索道,全长2600米,高差871米,单程票价平旺季90元/人、冬游期75元/人,连接慈光阁与玉屏景区,可快速抵达迎客松等核心景点。</p> <p class="ql-block">黄山花岗岩的分期:根据岩体的结构、岩性以及相互之间的接触关系,可以将黄山花岗岩岩体分为四个期次和晚期的岩脉。四个期次的花岗岩分别形成于1.35、1.346、1.278、1.242亿年前,晚期岩脉形成于1.24亿年前。黄山岩体具有"内高外低,内新外老"的特点,四期花岗岩总体上内部矿物颗粒越来越细。此处分布的是第三期花岗岩。</p> <p class="ql-block">“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多姿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尤其是雨雪后的初晴,日出或日落时的“霞海”较为壮观。雾随脚步流动起来,偶有山风拂过,雾絮散开一角,能瞥见下方深谷里翻涌的云浪,可不等看清,雾又拢回来,这倒比看清全貌更添了几分意趣。抬眼望去,山峦只剩起伏的淡影,若隐若现的石径像墨线般在雾里蜿蜒,连往来的游人都成了移动的墨点。忽然懂了古人画山水为何偏爱留白——这黄山的雾,原是最妙的画师,用无形的笔,将奇峰、古松、流泉都揉进了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里,每一步都是新的景致,每一眼都藏着未写完的诗。</p> <p class="ql-block">孔雀戏莲花:在莲蕊峰腰面对莲花峰的峭壁上,有一巧石酯似美丽的孔雀,正回望着对面的莲花峰,几层断裂的石面形似孔雀的尾巴。</p> <p class="ql-block">玉屏峰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玉屏景区,介于天都峰与莲花峰之间,海拔1716米,为黄山36小峰之一。其峰壁形如玉雕屏障,顶有面积近200平方米的文殊台,可远眺"松鼠跳天都""鲫鱼背"等奇石景观及南海云海。峰前巨石平台两侧分布青狮石、白象石等地貌景观,现存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等名松,构成"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的地理格局。峰顶卧佛状巨石与历代摩崖石刻共同形成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景观特征。</p> <p class="ql-block">送客松:树高3.9m,胸围158cm,冠幅9.7mx8.2m。古松虬干曲枝,枝叶侧生,形似揖送宾客。有诗赞:"卓立峰颠观苍海,松下道上客徘徊,风摇枝动揖相送,还盼日后君再来"。</p> <p class="ql-block">12点45分,我终于来到了黄山标志性景观迎客松跟前了。迎客松承载着中国人民热情好客、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迎客松如一位沧桑而热情的老者,伫立于悬崖之畔。它一侧枝干舒展,仿佛张开双臂,迎接八方来客,诉说着岁月的温情与山川的厚意。在它遒劲的枝干中,我们仿佛读懂了黄山千百年来的坚守与包容,那是自然最温柔的问候。</p> <p class="ql-block">左侧一堵刻满汉字的大石头墙映入眼帘,上面记载着这里的历史与文化。站在此处,仿佛能听到大自然的心跳声,感受到造物主的伟大和山水之间的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离玉屏峰约1千米。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该峰与莲花峰、光明顶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p> <p class="ql-block">莲花峰没有登成,本想着能登上天都峰也行。可还没有到达玉屏峰就听见景区广播喊着“根据天气预报将有雷阵雨天气,天都峰将关闭”。于是我匆忙游览了一下玉屏峰景区,就急忙往天都峰跟前走,想着能够爬上天都峰。不曾想等我赶到天都峰跟前时,为时已晚,不让上了。</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在文殊洞下方。登玉屏,过小心坡、渡仙桥,有一狭长石巷,宽处2米,窄处仅半米,中间盘道有80多级,只能容一人通过。人行其中,窥天一线。清人李雯有诗:“云里石头开锦缝,从来不许嵌斜阳。何人仰见通霄路,一尺青天万丈长。”</p> <p class="ql-block">蓬莱三岛:蓬莱三岛:过"一线天",回头可见三座参差不齐的小石峰,从深壑中拔起,纯石无土,峰上奇松挺拔。有云海时,峰尖微露,宛如神话传说中的蓬莱仙境,故名蓬莱三岛。</p> <p class="ql-block">正当我因为没有登上天都峰而懊悔之余,忽看到在天都峰右侧有一个小门,出了门就是下山的道路。心想要回到玉屏索道站还要往回走1000多米的栈道,加之看时间还早,于是就决定步行下山。下山路上我只休息了一次,因此很快就下到了山下。13点05分从“观止”石碑起开始,于14点30分到达慈光阁共用时80多分钟。一路上风景无限,使我的行程充满了乐趣。</p> <p class="ql-block">龟鱼石,在天门坎下,路旁有石如龟鱼,称为“龟鱼石”。飞鱼石 “蓬莱三岛”右侧山峰上,有一巧石,状如飞鱼,宛然生动。</p> <p class="ql-block">此处可看莲花、花画、圣家诸,及五老上天都、姐探放羊、黄海矶龙场坡诸景。</p> <p class="ql-block">到立马桥看到在天都峰背面山体上雕刻着“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几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蜡烛石:到金砂岭、道左山谷中,有两根石柱,并列耸立,如一对鲳烛,珠泪斑斑,故名蜡烛石。人曹来复诗:"露滴蜡流泪,云起篆烟浮。寂寂空山里,仙人好夜游。沿垂直节理风化剥蚀而形成的象形石。高约20米,其中上端2米裂开,基底长约15米。</p> <p class="ql-block">慈光阁,原为慈光寺,古称朱砂庵。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万历年间普门和尚改名为法海禅院,名声渐大,传入宫廷,并于万历三十八年钦赐“护国慈光寺”。现为黄山前山登山入口,也是玉屏索道的入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