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岳建国新著《每日遐想》(第五集)</p><p class="ql-block"> 赵亚山/文</p><p class="ql-block"> 岳建国先生把他的新书《每日遐想》(第五集)邮寄给了笔者。象以前一样,我认真逐字逐句拜读后写下了这篇书评。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遐想者,独立思考也!岳先生博览群书,深入研究,长于思考,且博采众长、旁征博引、举一反三、类比归纳,得出自己的判断、结论,风格独特见解新颖。他这145篇系列随笔,仍保持原来夹叙夹议风格,以杂糅历史叙事、社会观察、人物臧否、事件评定与哲学思辨的独特模式以及研究视角,构建了一种介于文学评论、时政杂谈与文化批评之间的跨界文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的这一系列作品,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论文,更非单纯的新闻评论,而是以“遐想”为名,借历史之镜观照当下,用思辨之刃解剖现实,借古喻今,在碎片化故事的表达中,表现出应该铭记在心的历史轮回、经验教训和浓郁的人文关怀、家国情结等。例如,在《美式民主理应升级换代》中,他将荷兰共和国的兴衰、古罗马共和制的崩塌与当代美国政治困境并置,揭示民主体制的“生命周期律”——巅峰即衰落的悖论。 </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岳先生的随笔,仍然在追根溯源,探求历史真相。正象他在《序言》中指出的: “我在网上设的随笔专栏“每日遐想”,其中的短文看似随心所欲、东拉西扯,一篇能涉及中外古今,但有一个主题,是想对长期困扰中国的那些痼疾性社会问题,找到滋生的源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的,从这本书的《目录》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他刨根问底的韧性精神,及实事求是的严谨治学态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代为何是中国的伟大榜样?》《谁摘下了孔子腰间的宝剑?》《同一人治理的秦国和秦朝为何天差地别?》《鲁迅和胡适的思想缺少了什么?》《布鲁诺的案子为何审讯了8年才定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目录宛如《十万个为什么》,就知道岳先生的疑问多多、探索多多,打破砂锅纹(问)到底!岳先生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可贵!目前有多少所谓的当红文人,只盯流量,才学肤浅,没有社会责任心,却写了大本大本的书,为赢得“名声”和金钱,不惜编造事实,散布邪说,欺骗和欺负读者,遭到有真知灼见的学者的不屑和批判。岳先生绝不愿意做这种文人。</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写作即创作、创造,即强调新意、创意!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别人讲过的他不再讲……而想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岳先生努力做到文章内容新颖、观点独特、论述透彻、分析精辟,往往给人以眼前一亮、豁然开朗之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例如《秦始皇的人生之路应该这样走》:“秦国是以靠贵族制为基础的地方自治强大起来的。这种体制完全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可是,他建立秦朝时却用郡县制取代了他们,他自己当了皇帝,但一个脑袋两只眼,根本无法应对全国每日每分钟都要发生的成千上万的复杂情况,盲目决策是必然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说: “中国政体自秦朝起就与西方分道扬镳了,走上了歧途。宗教机构从周朝后逐渐退出中国各个时代的最高权力舞台。这是中国和西方文明的最大差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比如西欧一直是信仰社会。在《世界文明史》中,特别是西欧历史,有关宗教的内容占四分之一。中国历史典籍中有关宗教的内容很少……商朝和周朝是信仰社会……到了秦朝,信仰社会戛然而止,宗教对权力的独特制约作用完全失灵,皇帝独裁政体诞生……从此,只要是暴君式皇帝,必然会毁灭神庙,打压民间的宗教信仰。如此害怕和仇视宗教,正说明宗教信仰具有限制皇权的作用……中国历史上没有充分发挥宗教信仰的价值,真是莫大的损失和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岳建国先生写道: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道”,与古希腊芝诺创立的“自然主义”,古罗马西塞罗创立的“自然法”,英国亚当-斯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哈耶克创立的否定计划经济的“自发机制”等相提并论,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契合,有非常伟大的普世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还认为,“老子、孔子是质疑“大一统”政体的先驱:他们反对各国之间大肆兼并,呼吁保留地方自治正体……老子和孔子是反对秦制的伟大先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梁启超给朋友写《序言》时,借题发挥,节外生枝,竟洋洋洒洒撰写了30多万字,而成了一部专著。本文作者也借岳先生有关“大一统”的观点发挥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老子、孔子2000多年前就反对“大一统”,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也曾坚决地、坚持不懈地阻止欧洲“大一统”。她在联合国发言强调:英国对欧洲最大的贡献,就是阻止它走向统一,这是非常独特的。数百年来,我们始终努力,目的就是阻止欧洲落入单一强权之手。我们为欧洲的自由而战,为自由而死。若非这种不屈不挠的意志,欧洲早已实现了统一。但那种统一,既无自由,也毫无正义可言。这当然也是英国第一个早早脱离欧盟的最大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确实如此。每当欧洲大陆掀起统一浪潮时,英国便站在对立面,组建联盟,输出资金,派出舰队,穷尽一切手段,将统一的企图扼杀于萌芽之中。因为在他们看来,欧洲的多元和制衡,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事实证明他们做对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英国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乌克兰,而欧盟却无动于衷,没有英国,乌克兰很可能已经被大鹅吞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岳先生富含新意的文章还有:《三个未婚大人物为何懊悔不已》《42名英国人这样创造了美国》《大山和高原是怎样塑造中国的?》《大中原是不是宜居之地?》《由中原形成的文明,利多还是弊多?》《贵族制为何是历史上最好的政体?》《中国历史上多数朝代不是封建社会》……</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岳先生在书中,专门提到体制外著名学者杨鹏先生,说他经常欣赏杨先生的视频,获益匪浅!笔者也感同身受,极为敬佩杨先生娓娓道来对古代历史、文化的精辟解读阐释,每每觉得醍醐灌顶、恍然大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黑夜给了我黑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每日遐想》(第五集)的封面风格独特,涵意深刻——几乎都是黑色,中间是一束光!真理的耀眼光芒刺破阴霾,预示霞光万丈的黎明即将到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特别期待:如此精粹、精彩的随笔,应该在报纸上设立专栏 ,连续刊登;在网络上多多发布,让更多的读者欣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 赵亚山,河南人,有名的私人藏书大家,爱读书、旅游、结交文友,爱思考和写作,有大量游记作品结集出版。)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