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称 钟声阵阵</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6900445</p> <p class="ql-block"> “初冬风寒亦畅游,轻车百里兴悠悠。幽篁翠依垂杨柳,一缕斜阳挂小楼”。</p><p class="ql-block"> 前年11月,离我们自己的节日(上山下乡纪念)越来越近。立冬后,早晚寒气渐浓,可日出后,气温升上来并不觉冷。心里寻思着找个地方过节,便与盘乐和刘莫等同学相商丹洲游,并发信息于群内,得到响应。说走就走,10日下午3:30左右,3车13人于静兰桥东会合后,向北行去。</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到达丹洲,乘摆渡船登上丹洲岛,跨入“古城丹洲”门楼。</p> <p class="ql-block"> 丹洲,今三江县丹洲镇丹洲村(即丹洲古镇),位于三江县南端,与县城相距55公里,南靠融安县,西邻融水县,南下140公里是柳州市。209国道贯穿丹洲镇,西边有枝柳铁路线和融江航线,上通湘黔滇,下连粤赣闽,曾为数百年来柳州以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贾云集,群英荟翠。如今,繁华与荣耀早已褪尽,却仍以桃园幽境般的优美生态续写她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来到这个因三江、融安、融水3县交汇处的融江江心岛上的丹洲古镇游玩,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古旧而美丽安宁的小村庄成为了让人魂牵梦绕的神奇地方。下图为丹洲村村委会,<span style="font-size:18px;">岛上唯一的建制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 丹洲古城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是当时的怀远县城,民国4年(1916年)更名为三江县,并于1932年搬迁县城至古宜镇,跨越了明清两朝和民国初年,历经400余年。</p><p class="ql-block"> 丹洲岛,地理意义上指融江上游段一个楕圆形江心岛。上游来水流经小岛北端,东西分流至小岛南端再合流,四面环水,犹如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江心。丹洲岛面积不大,1.6平方公里,小巧玲珑,人口不多,聚居着苗侗瑶壮汉5个民族的1058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丹洲岛是国内唯一的内河孤岛,</span>迄今路桥不通,岛上居民出行或返家皆乘摆渡船往来,因比,有游人称丹洲岛是“漂在水上的岛”。(广西还有一个外海孤岛,北海涠洲岛)</p> <p class="ql-block"> (此图来自丹洲书院展览室,致谢意)。</p> <p class="ql-block"> 这特有的地理现象造就了丹洲岛的秀丽景色和人文环境:清澈的江流、江畔、渡船和岛上的绿树茂竹小草,还有柚子林,全岛80%的面积被绿色覆盖;穿行于老街、城楼、民宅,参观书院,戏院,可感受古镇上浓浓市井烟火气和淳朴的民风,相邻以亲,乐于助人,路不抬遗,至今商业气息淡薄。</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丹洲古城,纵横不过数条仅3米宽的青石板路,既是街道又是集市,青石板路有多少,集市就有多长。摆卖货物的皆是亦农亦商的村民,货真价实,任由顾客选购。因为没有被商业过度化,就没有了王婆卖瓜般的吆喝、讨价还价的嘈杂,喇叭音响的喧闹,一切都显得自然祥和。</p><p class="ql-block"> 古镇家家都是旅馆客栈,游客可入住客栈、吃农家饭,享农家之乐,想买村民的腊肉腊肠,只要你有耐心等待,热情的主人会煮熟让你品尝,满意了再购买。</p> <p class="ql-block"> 岛上村民少有农田,户户以种植沙田柚为生,多则上百株柚树,少则也有3、40株。游人游览了古城,回到客栈看着后院的柚树,一股扑鼻的蜜香清甜气息令人感觉甚爽。柚子每年11月摘收完毕,30万吨柚果均运至岛外售卖。有村民家的庭院内特留若干柚果于树上,招揽游人。</p> <p class="ql-block"> 如果是10月底11月初来游玩,赶上一年一度的柚子节,那可开心了。只见沿街各家各户,满屋子全是柚子,有一个个堆起来的,有一袋袋装好垒起来的,还有一筐筐从后院柚树上摘下来装筐再装上车的,家家在忙,人人脸上挂着笑容,那种很满足的丰收喜悦感,亦感染了我们这些游客。</p> <p class="ql-block"> 徜徉古城,那里环境优雅,有世外桃源之宁静,原生绿色风味的美食,会勾起老街的古朴回忆。古镇街道不多,却古色古香,朴素整洁。若错开节假日,岛上游人不多,安静的一切似乎就是为了你的到来。你可以沿着青石板街去追寻时光流逝的影子;或者坐在榕树下注视着江面,看孤帆远影,听渔舟唱晚,畅想神游;或者什么也不想,就那么一个人呆呆地坐着,任凭日出日落朝晖夕阴。</p> <p class="ql-block"> 岛的四周已建有环岛栈道,从东南西北任一码头步入栈道,皆可作环岛游。清晨来到江边,静下心来,漫步于栈道,观山看水,寂静的小岛,东去的江流,给人以岁月静好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政府曾规划丹洲岛上建桥,遭到居民反对,称“建了路桥,没了丹洲”。岛上居民习惯并喜欢小岛惬意的现有生活模式。</p> <p class="ql-block"> “漫步石阶巷子深,抬头仰望欢雷门。登临放眼融江水,侧耳当年响雷声”。江边漫步后,从东码头步入古城,沿古城墙行至东门城楼。此楼由砖石结构城门与木构城楼“就日楼”组成。该城门始建奠基时突遇雷雨,时任怀远县知县苏朝阳以“雷公助雨”的典故定名欢雷门。城门内壁镶嵌有古城布局图石刻,门洞深一丈,高九尺。</p><p class="ql-block"> 城楼为穿斗式木结构建筑,下悬“就日楼”匾额,取《史记》“就之如日”典故,取“旭日东升”之意,亦寓含了地方官员勤政爱民之政绩。登该楼二楼的观景台,可东眺融江航道往来船只。</p> <p class="ql-block"> “水声听遍起书声,雨润黉门四季春。到此也沾书卷气,丹洲书院读书人”。丹洲书院是岛上的最大建筑物,建于1823年,距今已200年历史。书院由地方政府和文人绅士捐资筹建,是清至民国时期方圆百里的文化教育中心。生员最多时达800余人,教授儒家国学,兼数理学科。古朴典雅风格的丹洲书院,承载着古镇的历史沧桑,见证了教育的繁荣和变迁。书院现为丹洲小学,桃园是书院的后院。</p> <p class="ql-block"> 充满烟火气的丹洲市井和幽静的古城小巷,还有简朴静谧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 虽是初冬,已有岛上村民在自家门前挂出待售的以柚皮烧制的腊肉腊肠腊鸡腊鸭,代替了11月柚果摘收上市时,家家厅堂里堆满柚果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经过老县署旁的丹洲戏剧,正播放的戏曲声传到门外,撩起这几位文艺姐的兴致,忍不住上台秀酷,过了一把瘾。丹洲戏院,每天下午都有戏曲演出,满足了村民打发时光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 下面2张图是6年前上山下乡纪念日,在柚子丰收的时节,抱团出游来到丹洲古城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隔一日,临近黄昏,踏上归程。又一次丹洲行,虽匆匆而来,当渡船启动离岛而去时,内心还是会莫名地产生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愫,古镇的砖瓦草木,一顰一笑,似挥之不去。此时此刻,呆呆地望着江水,美丽的小岛渐行渐远,有如漂浮在江面上的一叶小舟,“天光渐隐暮云浮,挥手船家渡客舟。裁片彤云歌不尽,温情漫赋写丹洲”。<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zi97p1"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游佛山清晖园</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zi97p1" target="_blank">游佛山清晖园</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