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寻五四初心

<p class="ql-block">八月十四日的青岛,暑气渐消,海风带着独有的咸湿气息漫过海岸线,轻拂着五四广场上猎猎作响的红旗。我与好友并肩立于广场中央,目光所及,那座名为“五月的风”的火红雕塑正傲然矗立,30米高的钢结构躯体在阳光下泛着炽热的光泽,螺旋升腾的造型宛如凝固的风暴,将百年前的激昂与今日的祥和巧妙地交织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风过之处,红旗舒展的声响与远处海浪的涛声相和,恍惚间,一段尘封的历史仿佛冲破了时空的阻隔,那些振聋发聩的呐喊在耳畔愈发清晰,让人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复。</p> <p class="ql-block">我仔细看了雕塑下方的铭文,轻声念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字样,指尖划过冰冷的石材,仿佛能触到百年前青年们滚烫的热血。我们顺着广场的石板路缓步前行,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记忆。这片区域的规划设计特意保留了历史的印记,石板的排列方式暗合着五四运动的时间脉络,每一块砖石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青岛,胶州湾的碧波从此染上屈辱的色彩;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这片土地,野心在胶东半岛上肆意蔓延;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拱手相让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犹如惊雷炸响在神州大地。正是这份深入骨髓的屈辱,点燃了五四爱国运动的星火,无数青年学子走上街头,以青春的臂膀扛起民族救亡的重任,“还我青岛”的呐喊穿透云层,成为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号角。</p> <p class="ql-block">站在广场东侧的观海平台,眺望远处繁忙的港湾,巨轮穿梭,海鸥翱翔,一派国泰民安的盛景。很难想象,百年前这里曾是列强争夺的战略要地,是中华民族心中难以愈合的伤疤。</p> <p class="ql-block">好友娟姐感慨道:“若非先辈们的殊死抗争,哪有今日的海晏河清?”这句话让我想起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那些在五四运动中挺身而出的青年,何尝不是用生命践行着对家国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他们中既有振臂高呼的学生领袖,也有奔走募捐的普通市民;既有挥毫写下檄文的文人墨客,也有罢工声援的产业工人。正如“五月的风”雕塑所象征的,个体的力量或许如微风般微弱,但当四万万人的心凝聚在一起,便能汇聚成撼动天地的飓风,最终推动青岛在1922年底回到祖国的怀抱,成为近代中国收回主权的第一个租借地。</p> <p class="ql-block">沿着广场的绿化带漫步,不时能看到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们,在这里完成了与历史的对话,也实现了精神的传承。我忽然想起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句,爱国从来不是某一代人的专属,而是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基因。</p> <p class="ql-block">从五四运动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邓恩铭、王尽美,到建设时期“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从改革开放后开拓创新的张瑞敏,到新时代航天报国的青年团队,五四精神始终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中国青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家国篇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我与好友坐在广场的长椅上,翻看手机里查到的历史资料,那些黑白照片中,青年们消瘦却坚定的脸庞,游行队伍中飘扬的旗帜,街头演讲时激昂的神情,都让我们深受触动。</p> <p class="ql-block">百年前的青年,面对的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绝境,他们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担当,在黑暗中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如今我们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更应传承这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信念。就像总书记所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红旗依旧在风中舒展,那抹鲜艳的红色,既是革命先辈鲜血的颜色,也是新时代中国蓬勃发展的象征。五四广场之所以能成为青岛的城市地标,不仅因为它的建筑之美,更因为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彰显着一种精神的永恒传承。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汇,青春与家国相连,每一个驻足的人,都能在风声中听到历史的回响,在红旗的猎猎声中感受到使命的召唤。</p> <p class="ql-block">这场与历史的邂逅,让我们对青春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青春从来不是用来挥霍的资本,而是用来担当的基石;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无论是在科技创新的前沿,还是在乡村振兴的田野;无论是在守护边疆的哨所,还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当代青年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五四精神的内涵,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安宁盛世。</p> <p class="ql-block">离开青岛五四广场时,晚风卷着红旗猎猎作响,那声音穿越百年风雨,恰似时代的号角在耳畔长鸣。我们这些退休老人,虽已告别工作岗位,却在这声号角中读懂了责任的传承:百年前,先辈以热血唤醒沉睡的东方;百年后,我们当以余温守护这觉醒的中国。</p> <p class="ql-block">“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的千古名句早已刻进我们的心底。我们或许是越秀公园排练的舞者,是社区里忙碌的志愿者,没有惊天动地的作为,却能以脚踏实地的行动践行初心。就像那激荡的“五月的风”,无数平凡的我们汇聚起来,便是推动时代前行的磅礴力量。</p> <p class="ql-block">纵使青丝染霜,青春的底色从未褪色。愿我们以银发之姿赴时代之约,让五四精神在岁月长河中薪火相传,让家国情怀在平凡坚守中生生不息,在新征程上续写属于老一辈的不凡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