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成语》

li bao guo

<p class="ql-block">前几年,花费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成语猜猜看的游戏。在我看来,这不是游戏,应该是学习,而且应该是一个中国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进行的学习。当年我看到自以为精彩的句子,常常把它记下来,那个小本本取名锦言集,记载了大量自以为的生词妙句,自然其中不乏成语。再后来,有钱了,买了一本汉语成语小词典,奉为至宝,有一段时间甚至背诵那些成语。这也许是我的成语情结?那个时候,如果有这个游戏,我会学到多少成语呀?</p><p class="ql-block">游戏里有多少成语我不知道,但是我做了3500关,每一关大致10条成语左右,其间有的成语重复出现,个别的有重复三四次。其实也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粗略估计,应该是五六千成语吧?</p><p class="ql-block">这些成语的特点</p><p class="ql-block">1、全部都是四字成语。</p><p class="ql-block">2、所有的成语都注明出处。</p><p class="ql-block">几点感想:</p><p class="ql-block">1、有许多我过去没有接触到的成语,诸如奔车朽索(用腐朽的绳子驾驭奔跑的马车,比喻随时有危险。)大树将军(原指东汉的大将冯异,后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戴圆履方(出之淮南子:戴圆履方,报表怀绳,内能治身,外能得人。意为光明磊落立于天地之间。)代拆代行(指官吏不在时,代为签阅批示文件。意为权力极大)马前泼水(意为夫妻离异,不可挽回)只是说我没有接触到,恕孤陋寡闻。</p><p class="ql-block">2、有的我不认为是成语,诸如死心眼儿、打退堂鼓、三三两两、结结巴巴、女生外向、七大八小之类的。</p><p class="ql-block">3、成语多数是有典故的,而且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传承和发展,因而古色古香,少了现代气息。但是这里收录了天赋人权,想来人权两字应是现代词汇,委实可贵。民为邦本,我一开始亦以为是现代词汇,却不料出处是《书经》亦称《尚书》全句是“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为祖先早就训诫,人民可以亲近,不可等而下之,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宁。想一想,现在还有些专家在围着先有国还是先有家,国强民富还是民富国强发表着各种各样的高见,怎么不看看与孔子同年的《尚书》?而且是孔子称为祖先(不知又要往前追溯多少年)的训诫?数典忘祖哇!</p><p class="ql-block">4、中国的成语显示出明显的褒贬毁誉。比如兴妖作怪、指鹿为马、惺惺作态、众目睽睽、飞扬跋扈、利令智昏,非常强烈的贬低指斥的感情色彩。而飒爽英姿、光明正大、顶天立地,视死如归、刚直不阿等等则充满了正义正直的力量。问题是,既然千百年来人们就有了这么强烈的真善美的观念,为什么当下还有那么多的人阿谀奉承、指鹿为马?为什么还惺惺作态、东施效颦?为什么还不可一世、飞扬跋扈?被人鄙视了千百年,这些成语依然显示出超强的生命力,只能说明这些人、这些现象仍然在继续繁衍,甚至古已有之于今为甚。而有的成语却渐渐无人使用,开始淡出我们的视野,比如青灯黄卷、召父杜母、鸡骨支床、喝雉呼卢等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