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10月16日,第45个世界粮食日如约而至,恰逢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粮食节约人人有责”的主题,如“警钟长鸣——时时警醒”,再次敲响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弦音。这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呼唤,更是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切考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民以食为天”,这句流传千年的老话,道尽了粮食对于生存的根本意义。粮食安全,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国家安全系统中一块沉甸甸的基石。尽管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但人口基数大、耕地资源有限的基本国情仍如“铁板钉钉——改不了”。从田间地头的辛勤劳作到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每一粒粮食,千滴汗——来之不易”。然而,“舌尖上的浪费”依然存在,“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居安思危”,14亿人的吃饭问题,更经不起丝毫浪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春播时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躬身劳作,到夏耘方时“汗滴禾下土”的辛勤耕耘,再到秋收时“颗粒归仓”的满心期盼,每一粒粮食都像“珍珠串成项链——来之不易”。它们从田间到餐桌,要经过育种、种植、收割、运输、加工等数十道工序,凝聚着无数劳动者的汗水与智慧。可如今,“舌尖上的浪费”依然在各处上演:餐馆里剩下的半桌菜肴被随意丢弃,食堂中餐盘里的剩饭剩菜上也不少,家庭餐桌上因“嫌麻烦”而倒掉的隔夜饭菜...这些场景,不仅是对劳动者者的漠视,更是在透支国家的粮食安全底线。</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日常生活中,节约粮食不该是囗号,而应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般自然的习惯。餐馆里,理性点餐,打包剩菜,让节约成为共识;食堂里按需取餐、让“光盘”成为常态;家庭中烹适量烹饪。正如老祖宗所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珍惜每一粒米、每一颗饭,便是对粮食安全最实在的守护。“一天省下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积少成多”。这份“算计”,不是吝啬,而是对资源的敬畏,对未来的负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粮食安全的防线,需要每个人用行动去筑牢。在点餐时多问一句“够不够”,在看到浪费时多说一句“别浪费”便是在为国家粮食安全添砖加瓦。让我们从自身做起,携手爱粮惜粮,让“盘中餐”真正成为每个人的“心头安”,共同守护这份关乎国计民天的“天下粮仓”。</span></p> <p class="ql-block">文/沉默羔羊</p><p class="ql-block">图/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398078</p><p class="ql-block">音乐/粮安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