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基本理论部分知识点归纳

王摩尔

⒈ 常温常压下,22.4LCO2气体中所含分子数大于NA。<br><br>热胀冷缩,20℃气体体积比它在0℃时候大,所以0℃时其体积一定小于22.4L,所含分子数应该小于NA。(错误)<br><br>⒉ 常温常压下,22.4L的NO气体分子数小于NA。<br><br>22.4说的是标况,常温高于标况的0℃,气体热胀冷缩,等体积内的分子数不就少。(正确)<br><br>⒊ 标准状态下22.4L三氧化硫所含分子数目大于NA。<br><br>只要记住22.4L必须是标况气体就可以认真审题(正确)。<br><br>⒋ 22.4L,一定是标况下,气体。四氯化碳、苯、水、酒精、三氧化硫、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新戊烷在标况下是气体)都不是气体,且记得注意混合时是否反应,比如NO和O2。<br><br>44.标准状况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br><br>(错误,标况时氟化氢为液体)<br><br>⒌ 常见共价键数目(特殊物质):<br><br>白磷:31g白磷所含共价键为1.5NA。<br><br>白磷的分子式是P4,其中含有6个共价键;(正四面体结构)所以共价键数量=31÷(31×4)×6=1.5;<br><br>石墨:1摩尔石墨含有1.5摩尔共价键。<br><br>石墨,1个C原子提供3个电子成键,形成1.5个共价键,1摩尔石墨有1.5mol;<br><br>金刚石:1摩尔金刚石含有2摩尔共价键。<br><br>金刚石是原子晶体,关于原子晶体中原子和键的关系必须使用均摊法,因为一个碳上连了四个键,而每个键被2个碳平分,所以碳和键的比是1:2<br><br>二氧化硅:1molSiO2有4mol键。<br><br>Si原子有4个价电子,与4个氧原子形成4个Si-O单键,O原子用2个价电子与2个Si原子形成2个Si-O单键。每mol二氧化硅有1molSi原子和2mol O原子,共拿出8mol价电子,2个价电子成一个单键,共4molSi-O 键。<br><br>⒍ 白磷分子式为P4、分子晶体,故12.4g白磷含有磷原子数目为0.4NA。<br><br>⒎ 晶体溶沸点判断:<br><br>⑴ 一般情况下,熔沸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br><br>⑵ 离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熔点与构成微粒的半径大小成反比,即半径越小,熔点越高。<br><br>⑶ 分子晶体的熔点与其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相对原子质量大,熔点越高。<br><br>⒏ 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写反应条件。即不必注明点燃、催化剂等反应条件;不必标注气体、沉淀物物质的箭号。<br><br>⒐ 注意漏写或错写物质的状态,正负号与方程式的计量数不对应是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最易出现的错误。<br><br>⒑ 反应热的计算:△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br><br>△H=E1(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2(生成物的键能总和)<br><br>例题分析:(2011重庆高考)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br><br>A.—1780kJ/mol B.—1220kJ/mol C.—450kJ/mol D.+430kJ/mol<br><br>分析:△H=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热量-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br><br>=(280+160×3)-330×6kJ/mol<br><br>=-1220KJ/mol<br><br>⒒ PH相同的 ① CH3COONa、② NaHCO3、③ 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2014全国课标二卷)<br><br>分析:(正确)首先我们知道,醋酸酸性大于碳酸大于次氯酸,酸越弱对应的碱性越强,由于PH值相同,故次氯酸钠浓度小于碳酸氢钠小于醋酸钠,即①>②>③,这个经常考。<br><br>⒓ 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r><br>⑴ 可燃物物质的量为1mol,因此在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里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如H2(g)+1/2O2(g)=H2O(l);ΔH=-285.8kJ/mol(注意热量和系数是有比例关系的,同时除以2,热量也要除以2)<br><br>⑵ 单质或化合物必须是完全燃烧,如反应物中碳要生成二氧化碳非一氧化碳,水的状态是液态非气态。<br><br>⑶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记住状态必须标明,看好题中是写燃烧热还是中和热,记清楚中和热和燃烧热的区别,ΔH=-,表示正向是放热反应,ΔH=+表示正向是吸热反应(+,—号必须标明,不可省略),记住单位不要忘记,也不要写错。<br><br>⒔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br><br>⑴ 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经常出题会出浓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一摩尔水,不是中和热,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一定要记住。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br><br>⑵ 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kJ/mol;<br><br>⑶ 以生成1摩尔水为基准,因此书写它们的热化学方程式时,水的系数必为1<br><br>⒕ 各种常数:<br><br>化学平衡常数:就是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br><br>电离常数: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br><br>水的离子积常数:在一定温度下,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乘积是一个常数。<br><br>溶度积: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这个平衡常数就叫做溶度积。<br><br>只用电解的阴阳离子乘积,就可以,如果电离出2个阴离子,记得是阴离子整体的平方。以上均与温度有关。<br><br>⒖ 稀释某种溶液并不是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少。如稀释酸性溶液时,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稀释碱性溶液时氢离子浓度增大。(考试重点)<br><br>⒗ 弱电解质越稀越电离。<br><br>⒘ 化学反应:aA+bB=cC+dD<br><br>平衡常数为:K=[C]c[D]d/[A]a[B]b<br><br>⑴ 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br><br>⑵ 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者是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br><br>⑶ 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r><br>⒙ 对于恒容容器,通入稀有气体,由于容器的体积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故反应速率保持不变,平衡也不移动。<br><br>若为恒压容器,通入稀有气体,容器的体积膨胀,对于反应则相当于减压。(经常考)<br><br>⒚ c(H+)·c(OH-)=K(W),其中K(W)称作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br><br>c(H+)和c(OH-)分别是指整个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总物质的量浓度。<br><br>⒛ 酸、碱抑制水的电离,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消耗水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所以是促进水的电离)<br><br>21.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是酸性溶液的必要条件,用pH判断需要有前提条件为25℃。<br><br>22.酸越弱,对应盐的碱性越强。醋酸大于碳酸大于苯酚大于碳酸氢根(记住碳酸对应的盐是碳酸氢钠,碳酸氢根对应的盐是碳酸钠,因为:碳酸一级电离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全国高考原题的知识点)<br><br>23.Ksp的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br><br>24.沉淀的转化是由一种难溶物质转化为另一种难溶物质的过程。<br><br>25.水解反应是微弱的、可逆的、吸热反应。(勒夏特列原理就可以应用了,必须记住,准确,升高温度平衡会向着的吸热方向进行)<br><br>26.完全双水解:<br><br>Al3+与HCO3–、CO32–、HS-、S2-、ClO-、AlO2-;<br><br>Fe3+与HCO3–、CO32–、ClO-、AlO2-;<br><br>Fe2+与AlO2-;<br><br>NH4+与SiO32-等。<br><br>考试中经常出的是铝离子和硫离子,记住双水解,就是一个夺取水中的氢离子,一个夺取水中的氢氧根离子。<br><br>27.盐类水解的应用:<br><br>⑴ 配制氯化铁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防止水解(方程式会写吗,就是铁离子夺取水中的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或直接溶解在浓盐酸中再加水稀释。<br><br>⑵ 镁条放入氯化铵、氯化铜、氯化铁溶液中产生氢气。为什么?因为铵根离子,铜离子,铁离子,水解夺取水中的氢氧根离子,有氢离子产生,溶液显酸性。<br><br>⑶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并继续煮沸,就是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会向着吸热反应方向进行,也就是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方向)<br><br>⑷ 明矾、三氯化铁净水,铝离子和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和氢氧化铁胶体。<br><br>⑸ 苏打可以洗涤去油污:苏打是碳酸钠,碳酸根水解生成碳酸氢根和氢氧根离子,加热,促进水解,碱性增强,去油污能力增强。<br><br>⑹ 泡沫灭火器的原理:硫酸铝和碳酸氢钠,双水解的应用。<br><br>⑺ 某些挥发性酸的盐溶液加热蒸干的产物:氯化铁、氯化铝、氯化铜,加热蒸干得不到原物质。氯化铁蒸干灼烧得到三氧化二铁。氯化铝得到三氧化二铝,氯化铜得到氧化铜。不挥发的盐溶液:硫酸铝、碳酸钠,加热得到原物质,因为硫酸、氢氧化钠不挥发,不可能得到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br><br>28.蒸干盐溶液所得物质的判断:<br><br>⑴ 先考虑分解:碳酸氢钠、碳酸氢钙。蒸干得到碳酸钠和碳酸钙。<br><br>⑵ 考虑氧化还原反应:加热蒸干亚硫酸钠溶液得到硫酸钠,硫酸亚铁得到硫酸铁。<br><br>⑶ 盐溶液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时,一般得到原物质。如硫酸铜。<br><br>盐类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一般得到对应氧化物,如氯化亚铁得到三氧化二铁。<br><br>⑷ 氯化铵、硫化铵溶液蒸干、灼烧无残留物。(盐类水解选择题会出,大题也会,让你写出水解方程式,记住常见的水解离子,反应方程式有水参与,生成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双水解无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br><br>29.酸式盐的溶解度一般比相应的正盐大,但是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br><br>30.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HMnO4。比如四氧化三铁。它是一种特殊的氧化物。<br><br>3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br><br>32.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记住二氧化硅(SiO2)不溶于水。碱性氧化物的概念: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br><br>33.硫酸氢钠。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br><br>NaHSO4的电离:NaHSO4=Na++H++SO42-(溶液中)<br><br>NaHSO4=Na+HSO4-(熔融)<br><br>高考题出过选择题,要知道硫酸氢钠水溶液显酸性。<br><br>34.正盐定义:既不含能电离的氢离子,又不含氢氧根离子的盐。正盐是酸和碱完全中和的产物,但正盐的水溶液不一定显中性,如Na2CO3(碳酸钠)溶液显碱性,(NH4)2SO4( 硫酸铵)溶液显酸性。<br><br>35.式量为28的物质有:一氧化碳、乙烯、氮气。<br><br>36.常形成氢键的元素是N、O、F。<br><br>37.氨:分子构性:三角锥形,二氧化碳:直线型。<br><br>38.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分子中没有化学键。<br><br>39.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br><br>40.二氧化碳、过氧化钠、碳化钙,一定要会书写电子式。<br><br>41.非金属性越弱的氢化物稳定性越差。<br><br>42.二价铁离子、氢离子、硝酸根离子不能共存,因为二价铁离子会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br><br>43.SO32-与MnO4-无论酸碱性如何,都不能大量共存<br><br>⑴ 酸性:2MnO4-+5SO32-+6H+=2Mn2++5SO42-+3H2O<br><br>⑵ 近中性:2MnO4-+3SO32-+H2O=2MnO2+3SO42-+2OH-<br><br>⑶ 碱性:2MnO4-+SO32-+2OH-=2MnO42-+SO42-+H2O<br><br>44.高锰酸钾与二氧化硫反应:<br><br>2KMnO4+5SO2+2H2O=2MnSO4+2H2SO4+K2SO4<br><br>45.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br><br>(错误,胶体粒子可以带电荷,但整个胶体呈电中性)<br><br>46.血液是一种胶体,血液透析利用胶体性质,透析利用半透膜原理,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透过。<br><br>47.氧化还原反应:不仅要会判断化合价的变化,还要会判断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氧化剂和还原剂。<br><br>技巧:升失氧化还原剂对应氧化产物;降得还原氧化剂对应还原产物。<br><br>48.氧化性:Cl2>Br2>Fe3+>I2>S;还原性:碘离子>亚铁离子>溴离子>氯离子<br><br>49.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br><br>⑴ 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br><br>⑵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br><br>⑶ 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br><br>⑷ 单质间的置换反应;<br><br>⑸ 电化学原理;<br><br>⑹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br><br>50.元素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是S。这是高中很重要的化学反应,也是唯一体现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反应。<br><br>2H2S+SO2=2H2O+3S<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