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融合助教育 协调共进促发展——漫步阅读时光

听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视点】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单一的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社人们学习的需要。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手段有机地结合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也就是说,选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不用了多少种手段和手段的科技含量有多高,而是看它是否适合教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是否能提高课堂效率。只要运用得当,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都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其最大优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要注重教学手段选择的实用性。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中是很重要的。比如有的教学内容,如果运用传统的板书向学生会觉得很抽象,很难掌握。但是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向解边作演示,不仅教师省时省力,学生也获取了更多知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要注重教学手段选择的实效性。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果的最大化。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论是教师讲,学生听,上演示,学生看、思考,还是学生做,教师巡视,师生的注意教学内容上是一致的,在空间位置上也是相同的,师生间的语流,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起到了很大的铺垫作用。而采用多媒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内容发生分离,即教师的操作点在电脑键盘上,学生的注意观察点在荧幕上,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眼神交流,随之也就缺乏情感沟通和互动。因此,教师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复杂的问题时,为了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形象化,可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而在讲解有关的概念时,通过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在讲台上讲解以及学生的课堂活动等过程,会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更深刻的启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次,要注重教学手段的互助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完全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会导致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学节奏快,使学生无法跟上教师讲课的进度,缺乏思维过程,并且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图片或视频,会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容易分散其注意力。如果完全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时教师大量的板书会占用课堂教学的过多时间,导致教学内容无法按时完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讲解重要概念、方法,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等内容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讲解抽象的事物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既能抓住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又能节省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因地制宜,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地选择教学手段,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p> <p class="ql-block">【心灵感悟】教学手段,需合理使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代媒体是当前课堂教学的时尚和宠儿。然而,在一定意义上新媒体的“泛滥”使用,却使课堂衍生出一种“媒体病”,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在许多课堂上,传统教具中最重要的黑板、粉笔等成为了教室内的装饰物。在教学中,有的课件不过是教材搬家,只起到小黑板的作用;有的课堂干脆成了“放电影”,教师摇身一变成了放映员,点点鼠标,学生俨然成了观众;有的教师把课件做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被鲜艳的色彩吸引,深入思考的能力反而下降,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放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媒体的关系,如何让教学手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已经引起了老师的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很多数学老师眼里,圆规只是一个普通的画圆工具。在实际教学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除了用来指导学生如何“画圆”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教学价值。案例《正确认识圆规》一课的精妙之处,在于教师将这种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圆规的使用中,教师引导学生实现了两次思维的突破:一是从圆规的工具性到探究圆规本身的原理,透过现象和本质,实现了价值上的突破;二是从“有形”的圆规到“无形”的圆规,将外部表现转化为内在理解,实现了方法上的突破。在对圆一次又一次不同的理解后,最终得到提升的是学生对于圆的本质的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教学案例则更好地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上述案例我们看到,无论是传统教学手段,还是现代媒体,在本质上只是一种认知辅助手段和工具,必须为我所用。二者各有其优势,所谓“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利用两者之间的差异互补、双效作用,才能真正发挥教学手段对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书有感:教育技术一直在不断进步,从读书时代的幻灯片到上班时的课件再到现在的AI助教。每出现一样新技术总有人趋之如骛,总觉得那是高大上的东西,通通搬进教室,然而是否真的如此呢?我有些不一样的体验,有的高科技课堂看起来很热闹,氛围也好,但是学生在热闹之后却一无所得或是得到的东西太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课件的普及,板书板画正在课堂中慢慢消失。很多师生的写字能力正在不断减退,好像一堂课如果没有课件就不能叫做课了一样!当然,我不是反对使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而是反对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忘却了课堂本来的样子和教师应该传承的基本功。其实我也是信息技术的受益者,制作课件赢得很多同事认可,多次获得县市等级奖,让自己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但是也不可回避的说有一段时间对课件产生了严重依赖,感觉没有课件就无法上课,忘了上课初期一只粉笔画地图的豪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信息技术有他的优势,AI技术更是在减负方面卓有成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积极拥抱新技术,但是我们也要积极锤炼自己提升个人基本功。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技术手段选择,不可一概而论!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只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