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质疏松日,2025年中国的主题是 “健康体重,强骨健身”。

武威市凉州医院吴继红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2025年中国的主题是 “健康体重,强骨健身”。主题精准地指向了骨骼健康中两个常被忽视的核心:合理的营养(维持健康体重)和强健的肌肉。</p><p class="ql-block">一、认识骨质疏松的危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它常被称为“静默的流行病”,因为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危害巨大:</p><p class="ql-block">二、传统诊治的六大盲区</p><p class="ql-block">盲区一:重药物,轻营养——把“地基”当“装修”许多患者认为,只要按时服用抗骨质疏松药就万事大吉。这好比只注重房子的“装修”,却忽略了承重的“地基”。实际上,营养治疗是基石,钙、蛋白质、维生素D等是构建骨骼的“核心原材料”。没有充足的“原材料”,再好的药物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盲区二:忽视“骨肉相连”,未能肌骨同治肌肉与骨骼是一个整体。强健的肌肉不仅能在活动中刺激骨骼生长,还能在跌倒时提供有效保护和平衡,从源头上预防骨折。“肌少症”是骨质疏松和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p class="ql-block">盲区三:营养干预粗放化,缺乏个体化方案“多喝骨头汤、多吃钙片”是常见的粗放式建议。但每个人的年龄、肝肾功能、胃肠吸收能力及合并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都不同。精准的个体化营养评估与干预,可以确保营养被高效利用,避免无效甚至反作用。</p><p class="ql-block">盲区四:低估蛋白质的核心地位与补充难度蛋白质不仅是肌肉的构建基础,也占骨基质的50%,如同骨骼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许多老年患者因牙口不好、食欲下降,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更棘手的是,蛋白质补充需要足量、优质,并合理分配至三餐,这对许多家庭而言是一个实践难题。</p><p class="ql-block">盲区五:对维生素D的认知与管理不足维生素D不仅仅是“补钙的帮手”,它本身是一种重要的激素,直接参与肌肉功能、免疫调节和骨代谢。大多数人仅靠日常饮食和晒太阳远不能满足需求。我们强调需要常规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根据缺乏程度进行足量、长期的药物补充,而非凭“感觉”补充。</p><p class="ql-block">盲区六:治疗随访“唯骨密度论”骨密度(BMD)是重要指标,但绝非唯一指标。</p><p class="ql-block">判断治疗是否有效,需综合评估:</p><p class="ql-block">·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动态监测骨代谢情况。</p><p class="ql-block">· 体能和肌肉量变化:如是否感觉走路更有力、跌倒风险降低。</p><p class="ql-block">· 血清维生素D与钙水平:确保体内营养状态达标。</p><p class="ql-block">· 骨折风险是否降低:这是治疗的终极目标。</p><p class="ql-block">三、营养+药物 双管齐下</p><p class="ql-block">1. 药物是“精准的武器”: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骨松药物,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p><p class="ql-block">2. 营养是“充足的粮草”:</p><p class="ql-block"> · 钙:首选膳食,如奶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不足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p><p class="ql-block"> · 蛋白质:保证1.0-1.2g/kg.d的摄入,优选鱼、禽、蛋、奶、瘦肉及大豆制品。</p><p class="ql-block"> · 维生素D:视为基础治疗,常规监测并补充,通常每日需要800-1200IU甚至更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