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第十五届全运会福建省代表团的587名运动员接过出征旗帜,这份“参赛人数、项目数均创历史新高”的成绩单,不仅是福建体育四年磨一剑的成果,更藏着我省竞技体育传承与突破的底气。从奥运冠军领衔的“王牌之师”,到首次亮相的“新生力量”,这支平均年龄21.5岁的队伍,正带着“敢拼会赢”的精神,奔赴粤港澳大湾区的赛场。</p><p class="ql-block">全运会是竞技体育的“试金石”,更是区域体育发展的“透视镜”。福建此次的“新纪录”,首先源于传统优势项目的“稳扎稳打”。举重、武术套路、击剑等“老王牌”持续发力,皮划艇拿下满额席位,举重斩获14个决赛资格,这些项目的稳定发挥,是福建体育多年深耕的“基本盘”。而更令人欣喜的是“突破之姿”——射箭、柔道等沉寂多年的项目重现活力,海岸赛艇、棒球等新项目首次跻身全运会决赛,尤其是组队仅一年的省棒球队就闯进入围,这份“从零到一”的突破,印证了福建体育在项目布局上的前瞻性与执行力。</p><p class="ql-block">年轻,是这支队伍最鲜明的标签。356名首次参赛的运动员占比超六成,11岁的小将与43岁的老将同场出征,“以老带新”的阵容里,藏着福建体育的“未来密码”。奥运冠军李发彬、李雯雯等“老大哥”“老大姐”的经验,能为年轻选手注入信心;而新生代运动员的冲劲与潜力,又为队伍带来了无限可能。此前项启彰夺得跆拳道金牌实现“开门红”,正是这种“新老接力”的生动体现——既有成熟选手的稳定发挥,也有年轻选手的惊喜突破。</p><p class="ql-block">全运会从来不止是赛场内的较量,更是一个省份精神风貌的展示。福建运动员踏上的,不仅是粤港澳三地共办的“特殊赛场”,更是展示福建发展活力的“窗口”。他们在赛场上的每一次冲刺、每一次发力,都是对“奋勇争先”精神的诠释,也是对我省体育事业发展成果的检验。而这份“参赛新高”的背后,何尝不是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为体育事业提供的坚实支撑——从场馆建设到人才培养,从项目布局到科学训练,全方位的保障,才让运动员得以心无旁骛地“赶考”全运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