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秋的细雨带着山野的清柔,驱车驶过蜿蜒的乡道,“五埠岭伙大门景区”的指示牌在绿树间若隐若现。这座藏在肥城孙伯镇的古村,没有江南水乡的婉约,却凭着“门中有门、院中套院”的奇特格局,将六百年的光阴酿成了一壶耐品的老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停稳车便踩着青石板路往里走,最先撞入眼帘的是村口那棵歪脖子老槐树,枝桠间还挂着几串红灯笼,像是在给远道而来的客人递上问候。顺着路标往深处逛,“伙大门”的妙处渐渐显露——一户人家的正门后,竟藏着通往邻家的侧门,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又是一方晒着玉米的小院,院里的老太太坐在马扎上择菜,见了我们笑着招呼:“进来歇歇脚避避雨!”原来在过去,这种格局是邻里互助的见证,谁家有急事,不用绕路就能从“伙门”里穿行,如今斑驳的墙面上,还留着岁月打磨的温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条老胡同是村里的“时光隧道”。状元胡同的青石板被踩得发亮,墙根下立着块石碑,刻着清代村里出的秀才轶事;旮旯胡同最窄处只容一人侧身过,头顶的墙缝里冒出几株瓦松,阳光漏下来在地上织出细碎的光影;石榴树胡同里的老石榴树已逾百年,枝头挂着青涩的小果子,树下几位老人围坐着下棋,棋子落盘的脆响和笑声,把古村的宁静揉得愈发鲜活。走到胡同尽头,十八眼古井排成一排,井口的绳痕深嵌如沟壑,俯身望去,井水清冽得能映出云影,仿佛还能看见当年村民担水时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转过拐角,红色的印记悄然浮现。陆房战役第一一五师后方医院遗址前,几位游客正驻足读着墙上的文字,玻璃展柜里的旧药箱、绷带和泛黄的战地日记,无声诉说着烽火岁月。不远处的藏兵洞入口被藤蔓半掩,弯腰走进去,洞内阴凉潮湿,石壁上还能看到当年凿刻的痕迹,让人不禁想起战士们在此隐蔽的日夜——原来这座古村,不仅装着烟火日常,还藏着热血与担当。</p><p class="ql-block">五埠村,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烟火气与诗意交织的温柔。</p><p class="ql-block">中午在大排档里品味农家菜的质朴和清香,厚道好客的山东朋友用十足特色的农家菜、浓郁醇香的山东酒招待我们,真正感受到好客山东的深深情谊。</p><p class="ql-block">离开时,回头望了一眼细雨中的古村,灯笼的光在青石板上投下暖黄的影,伙大门的木门轻轻晃动,像是在说“再见”。这座藏在山野间的古村,没有惊艳的风景,却用六百年的烟火、独特的建筑、鲜活的手艺,让时光变得可触可感。原来最好的旅行,不是去看多少名胜,而是走进这样的小村,在一砖一瓦、一饭一茶里,触摸那些被时光珍藏的美好。</p><p class="ql-block">作者:梁九州,1963年出生,河南临颍人。姓名学专家,奇门风水应用专家,诗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省易学专家联谊会常务副主席、河南省黄帝宅经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九州医道书画研究院院长、广东易起问、易大咖、听之特聘专家,腾讯旗下测测星座特聘专家,中华名人库首席客座教授。《河南大智慧》、《九洲演易》、《八字起名专家》主编。荣获“河南省易界功勋人物”和“国学传播优秀人物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