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霖轩篆书:诫子书

德霖轩书法篆刻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老师同道,以及所有能看到这个视频的朋友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您现在看到的,是愚将千古贤相诸葛孔明先生的警世名篇——《诫子书》,用吉金大篆书录的墨迹。君请看:当长锋羊毫饱蘸浓淡相宜之墨,疾徐得宜地将墨色铺陈在蜡染冰梅纹的宣纸上,笔锋在提按使转间,古朴浑厚的线条便顺势而生。此刻,德霖轩的吉金大篆,正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八个大字为核心,一字一顿、一笔一韵,诉说着穿越千年,历久弥新的人生智慧。</p><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选用四尺对开的宣纸,尺幅不大却藏着巧思:大篆的线条如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起笔藏锋、收笔回弹,每一笔都带着岁月沉淀的苍劲古朴;而蜡染宣纸上的冰梅纹,枝桠疏朗、花瓣清雅,又为这份庄严添了几分淡雅,让遒劲的金文多了几分柔和。细观之,每一笔都似在追溯汉字演变的脉络,还原着汉字的本真、那原生态的质感与力道,仿佛能触摸到古人铸刻于金石、落墨于简牍的气息。</p><p class="ql-block">作品两侧的秦简边款,极富衬托之宜——没有刻意与造作,而是以秦简特有的灵动笔触,将诸葛孔明《诫子书》娓娓道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写这个边款,愚不计工拙,顺势而为,力求每个字都带着温度:“淡泊”二字,一纵一敛,张驰之间,似藏着孔明先生躬耕南阳时的心境;“险躁”二字则凝练紧凑,像在轻声警示世人莫要浮躁;“年与时驰”四字又多了几分沉郁,道尽时光易逝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千古贤相孔明,一生辅佐蜀汉、鞠躬尽瘁,却唯独留《诫子书》于子孙,不讲权谋、未谈功业,只言“静”与“俭”、“学”与“志”——这恰恰是他一生立身行事的根本。这篇文字,言浅意深至极:没有晦涩的典故,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如春雨般泽被后昆,古往今来,无论是寒窗学子,还是修身立业之士,都曾从这篇文字中汲取智慧,在迷茫时定心神,于浮躁处守本心,一步步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写这幅字的过程,也是愚再读《诫子书》、体悟人生智慧的过程:如今我们身处的时代,节奏快、诱惑多,很容易被外界的喧嚣裹挟,忘了“静”的可贵,也容易在物质的便利中,丢了“俭”的初心。而这幅作品想提醒每位读者的,正是孔明先生的这份叮嘱——静与俭的修行,从来不是过时的道理,而是永远都要做的人生功课:静下心来,才能看清自己的志向;保持俭朴,才能守住内心的纯粹;坚持向学,才能增长自身的才干;立定志向,才能让学问有方向。</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都能把这不足百字的箴言记在心里,化在日常中,践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走好人生每一步,不慌不忙、不骄不躁,进而成就每一个有质量、有温度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乙巳中秋晦日,赵国钧于德霖轩,再次向各位老师同道、各位朋友致意:祝福您往后的日子里,健康常伴、快乐无忧,平安顺达每一天!愿您福寿绵长,万事胜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