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案上清辉伴墨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页书笺蕴远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悟得童心成长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化作春雨润苗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翻开书页,便是与智慧的相逢;字句品读,皆是与心灵的对话。在教育的征途上,书籍是照亮前路的明灯,让我们于文字间汲取力量,于思考中沉淀经验,共赴一场以书为媒、以育为魂的美好旅程。</p> 书籍简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以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为基础,结合大量真实的幼儿成长案例,系统阐述了儿童在不同阶段会出现的各类敏感期 —— 从空间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到秩序敏感期、完美敏感期等,清晰展现了每个敏感期背后,儿童探索世界、构建自我的内在需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这本书不仅是了解儿童行为的 “说明书”,更是践行科学教育、呵护幼儿天性的 “行动指南”。</p> 作者简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捕捉儿童敏感期》的作者孙瑞雪,是中国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与研究的领军人物,也是 “爱和自由” 教育理念的提出者与践行者。孙瑞雪老师始终坚持 “以儿童为中心”,通过大量一线观察与实践,深入研究儿童成长规律,其著作《捕捉儿童敏感期》《爱和自由》等,影响了无数教育者与家长,让 “尊重儿童成长节奏” 的理念深入人心,为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p> 阅读心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的智慧,是看见儿童行为背后的成长渴望。初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是源于教学中一个个 “无解” 的困惑:为何有的孩子总把积木塞进柜子最深处?为何有的孩子说话天马行空,让人摸不着头绪?为何有的孩子对座位的摆放有着近乎 “偏执” 的坚持?这些曾让我困惑的行为,在翻开这本书后,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中关于 “敏感期” 的阐述,像一束光照亮了我观察幼儿的视角。当读到 “空间敏感期是儿童探索世界、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阶段,他们会通过钻、爬、塞、扔等行为,感知物体与空间的关系” 时,我猛然想起班里总把积木塞到柜子最下面的孩子 —— 原来,那些在我看来 “调皮捣乱” 的举动,竟是他探索空间、构建空间认知的重要尝试。而当书中提到 “语言敏感期是儿童从‘模仿语言’到‘创造语言’的过渡,天马行空的表达,是他们连接语言与想象、搭建思维桥梁的过程” 时,我才明白,那些看似 “无厘头” 的话语,正是孩子语言能力飞速发展的证明。最让我触动的,是关于秩序敏感期的内容:“儿童在秩序敏感期内,会通过固定的行为模式建立对世界的安全感,一旦秩序被打破,他们会感到焦虑与不安。” 这让我瞬间理解了那个执着于 “第一排最左边座位” 的孩子 —— 当其他孩子占用他的座位时,他执拗地站着不动,并非 “任性”,而是秩序被打破后,内心安全感缺失的本能反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完这本书,我对 “教育” 的认知彻底改变。曾经,我习惯用 “对错” 评判孩子的行为;如今,我学会用 “敏感期” 的视角解读孩子的需求。这份转变,让我从 “教育者” 变成了 “观察者与守护者”,也让我更加坚信:每个看似 “特殊” 的行为背后,都藏着孩子成长的密码,而教育的意义,就是读懂这些密码,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p> 教学实践应用 <p class="ql-block"> 将《捕捉儿童敏感期》中的理念落地到教学中,是我阅读后最重要的行动。在发现班里孩子存在空间敏感期的表现后,我不再制止他们把积木塞进柜子,而是在班级角落开辟了 “空间探索区”—— 摆放了大小不同的纸箱、管道玩具与积木,让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钻、塞、搭,在安全的环境中满足探索空间的需求。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那些孩子不仅空间认知能力明显提升,还学会了合作搭建,原本 “调皮” 的行为,变成了充满创造力的探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处于语言敏感期、表达天马行空的孩子,我不再急于纠正他们 “不合逻辑” 的话语,而是当起了 “倾听者与引导者”。每当孩子分享自己的 “奇思妙想”,我会认真倾听,再用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梳理思路:“你说小鸟会和云朵聊天,那它们会聊些什么呀?” 这样的互动,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语言探索热情,还帮助他们将零散的想象转化为连贯的表达,语言组织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有秩序敏感期表现的孩子,我则在班级规则中融入了 “尊重个体秩序” 的细节。比如在排座位时,我们会提前和孩子约定:“如果你有特别喜欢的座位,可以和老师说,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安排更合适。” 当孩子的秩序需求被看见、被尊重,他们不再因为座位被占而焦虑哭闹,反而学会了主动沟通、协商解决问题,班级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捕捉儿童敏感期》的光,不仅照亮了我的教育理念,更照亮了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带着这本书的智慧,细致观察、用心守护,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敏感期内自由探索、快乐成长。</p> 读书教师简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田瑞丽,开封市祥符区教育幼儿园一级教师,荣获市级优秀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区级优秀班主任、区级教学标兵等荣誉,在市级优质课、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屡获佳绩,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田瑞丽老师始终以幼儿视角践行“爱的教育”:蹲身倾听孩子的奇思妙想,借游戏化教学激发探索欲,在细节中守护幼儿健康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