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0北京天坛公园、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

清源大叔 (朱有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面积约为273万平方米,是明清时期皇帝冬至举行祭天和祈谷、祈雨仪式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明清两代先后有22位皇帝在此举行过654次祭天大典。民国七年(1918年)1月1日,天坛作为公园对外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天坛由内坛外坛两部分组成,外坛墙总长6553米,南北相距1657米,东西相距1703米;内坛墙总长4152米,南北相距1283米、东西相距1025米。建筑主要集中于内坛,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其历经多次修改与变动, 最终形成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的大型广场, ,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天安门广场中轴居中,两翼对称,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广场内沿北京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矗立着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天安门从此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〇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 见证了中国人民一次次要民主、争自由,反抗外国侵略和反动统治的斗争。天安门广场更是共和国举行重大庆典、盛大集会和外事迎宾的神圣重地,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50、60、70周年大会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等都在这里举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天安门广场旅游量常年较高, 人民群众们喜爱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 其中2023年国庆期间有30余万人来观看升旗仪式。 1986年,天安门广场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观名“天安丽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人民大会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场所。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 东门为人民大会堂正门,门上方悬挂国徽。 主体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宴会厅和万人大礼堂的屋架及挑台为钢结构。建筑立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周围环列134根圆形廊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人民大会堂由万人大礼堂、五千人宴会厅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楼三部分组成,整个建筑内有会议厅、休息厅、办公厅300多个。人民大会堂共分为一区、二区、三区三部分。 北部有可容纳5000人坐席的宴会厅,中部是万人大礼堂,南部是全国人大常委办公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指示,中央设想在北京建一批包括万人大礼堂在内的国庆重大建筑工程,这些重大建筑必须在1959年国庆节时投入使用。 经过前7稿方案的探讨,1958年10月14日,周恩来首先详细地看了3套方案的平面图和立体图,最后决定采用北京市规划局的设计方案。 于1958年10月正式动工,1959年9月建成,用时仅10个多月。 1959年9月10日,胜利竣工、交付使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