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居延海、纳林湖 2025.10.12、13

十月

<p class="ql-block">  居延海在汉代称“居延泽”,魏晋时称“西海”,唐代后定名“居延海”,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补给站和汉代“塞上水仓”。20世纪因黑河中游用水激增,湖泊多次干涸(西居延海1961年干涸,东居延海1992年干涸),2000年后通过国家黑河调水工程逐步恢复生态。2023年东居延海水域面积达33.9平方公里,2025年西居延海巴格淖尔水域面积4.72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使至塞上 唐·王维</p><p class="ql-block">单车欲问边</p><p class="ql-block">属国过居延</p><p class="ql-block">征蓬出汉塞</p><p class="ql-block">归雁入胡天</p><p class="ql-block">大漠孤烟直</p><p class="ql-block">长河落日圆。</p><p class="ql-block">萧关逢候骑</p><p class="ql-block">都护在燕然</p> <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诗篇就诞生在这居延海!</p> <p class="ql-block">  3</p><p class="ql-block"> 居延海,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东经101°12′~101°19′,北纬42°10′~42°20′),黑河发源于祁连山,长达800多千米,平均水深2米。</p> <p class="ql-block">4</p> <p class="ql-block">5</p> <p class="ql-block">  车子驶在秋日的公路上,阳光斜斜地洒进挡风玻璃,树影在路面上跳跃。两旁的树林披上了金黄,像是大地悄悄换上的新衣。我没有开音乐,只让风声和轮胎碾过路面的轻响填满车厢。这样的时刻,适合放空,也适合想起一些久远的事。</p> <p class="ql-block">  路牌渐渐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苏泊淖尔苏木欢迎您”的红底白字牌匾,像一道热情的问候横跨在入口上方。黑色的车影在远处缩小成一个点,仿佛正把荒原的寂静一点点揉进旅程里。我踩下油门,干燥的土地在车轮下扬起淡淡的尘烟,天空蓝得没有一丝杂质,像是要把人整个吸进去。</p> <p class="ql-block">  一棵树站在路边,金黄的叶子在阳光里几乎透明。它不说话,却比任何言语都更懂得秋天的含义。我停下车,抬头看了它很久。风穿过树冠,沙沙作响,像是季节在耳边低语:有些美,不必带走,只需记得。</p> <p class="ql-block">  阳光依旧明亮,前方的黄色三角标志提醒着交叉路口的到来。那十字刻在金属上,像某种古老的符号,暗示着选择与方向。路旁的树已显枯意,但阳光偏爱它们,把每一片将落未落的叶子都镀上暖色。我忽然觉得,秋天不是凋零,而是把生命燃成一场温柔的告别。</p> <p class="ql-block">  越往深处走,荒漠的气息越浓。稀疏的灌木贴着地皮生长,倔强又沉默。太阳高悬,光洒在沙地上,白得有些刺眼。我靠车边站了会儿,远处的地平线模糊成一片,天地之间,只剩下自己和这无边的静。那一刻,孤独不是空虚,而是一种自由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风吹过帐篷绳索的轻响。我沿着小径走了一圈,脚印留在沙地上,又被风轻轻抹去。这样的地方,适合发呆,也适合想起某个未写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公路笔直地伸向远方,像一条写在大地上的句子。右侧的小木屋孤零零地立着,屋顶深色,旁边几面红旗在风里轻轻摆动。远处的通信塔和太阳能板像是现代文明的哨兵,静静守望着这片荒凉。我拍了张照,不是为了纪念,而是想记住这种——被世界遗忘般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  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的蓝。芦苇在岸边轻轻摇,风一来,就低语一阵。我蹲下身,指尖轻触水面,涟漪一圈圈散开,仿佛惊扰了一场沉睡的梦。地平线清晰得让人想一直走下去,走到水天相接的地方,看看那边是不是还有另一个秋天。</p> <p class="ql-block">  几只水鸟浮在水上,慢悠悠地划动脚蹼,像在散步。芦苇在前景轻轻晃动,水面映着天光,波纹细腻如绸。我坐在湖边的石头上,听着鸟鸣和风声,忽然觉得,所谓宁静,不是没有声音,而是所有声音都变得温柔。</p> <p class="ql-block">  我走上观景台,木栏有些粗糙,手扶上去,能感受到阳光晒过的温度。三个人站在我前方,背对着湖,身影被阳光勾出金边。光晕在镜头前晕开,像一场无声的庆典。他们不说话,只是站着,仿佛在等什么,又仿佛什么都不等。</p> <p class="ql-block">  湖边,女士鲜艳得像秋天里开出的花。她们笑着,太阳镜后的眼神明亮,风吹起围巾的一角,笑声被风捎向湖心。木栏、芦苇、蓝天,一切都成了她们的背景。我远远看着,竟有些羡慕——原来快乐也可以这么简单,站在一片水边,笑声悠远。</p> <p class="ql-block">  那一刻,蝴蝶兰不是游客,而是秋天本身——温柔,明亮,带着一点慵懒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  红花纹的外套在芦苇丛前格外醒目,她站在木栏旁,身影挺拔。远处湖面开阔,天蓝得没有一丝杂色。她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像一幅画,画里有风,有光,有湖,还有一个被美景治愈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芦苇轻轻摇,像在为他们的默契伴奏。我走过时,听见男士说:“这地方,值得再来。”…</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人,黑外套与深红外套在阳光下显得沉稳而温暖。他们望着湖,眼神平静,仿佛在看一段回忆。芦苇在风里摇,水波轻荡,时间在这里走得特别慢,慢到足以让人想起一生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芦苇丛在风中起伏,像一片绿色的海。水面上,一只飞鸟掠过,翅膀划开空气,留下短暂的弧线。我坐在木椅上,什么也不做,就看着。原来最动人的风景,往往不需要走多远,只需停下,就能看见。</p> <p class="ql-block">  湿地如镜,倒映着天空和远处的通信塔。水面平静,仿佛时间也被凝固。我沿着栈道走,脚步放得很轻,生怕惊了这片宁静。远处的建筑渺小如玩具,却提醒我:现代与自然,原来可以如此和谐地共存。</p> <p class="ql-block">  海鸥在水面上飞翔,有的浮着,有的展翅掠过。芦苇在岸边守望,绿意盎然。阳光洒在波光上,像撒了一把碎银。我坐在栈道尽头,看它们自由来去,忽然觉得,人若能活得像一只海鸥,该多好——轻盈,无拘,随风而行。</p> <p class="ql-block">  两只海鸥在碧绿的水面上游动,羽毛洁白,尾羽微黑,脚蹼轻划,荡起细小的波纹。它们不争不抢,悠然自得。我蹲在栏杆边,看它们靠近又游远,像在演绎一种我向往的生活:简单,却充满诗意。</p> <p class="ql-block">  女士站在栈道上,手里握着一束干草,笑得灿烂。她身后是湖光与蓝天,水鸟在远处游动。那束干草在她手中像一份小小的收获,不是来自土地,而是来自这片秋日的馈赠。我走过时,她正把草举向阳光,仿佛在检验它的成色。</p> <p class="ql-block">  几株芦苇在蓝天下摇曳,穗子泛着淡黄,像秋天写给大地的情书。风一吹,它们便轻轻点头,仿佛在回应某种无声的约定</p> <p class="ql-block">6</p> <p class="ql-block">  纳林湖距磴口县城40公里,距乌海市机场120公里,距巴彦淖尔市区95公里。她是内蒙古西部第二大淡水湖和重要的湿地,核心水域达1.8万亩,平均水深3.5米,最深处可达6米。是主要的鸟类繁殖地和迁徙地。有:白天鹅、黑天鹅、灰鹤、白鹭、灰鹭、鸿雁、雉鸡、野鸭以及黄河鲤鱼、武昌鱼、虾蟹等多种水产品。湖里长有茂密的芦苇,年产量可达2000吨。湖南岸栽种千亩胡杨树,北岸是连绵起伏的沙丘。纳林湖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乌兰布和沙漠之中。它与沙海驼影、大漠落日以及生机盎然的沙生植物和纵横灌区的田园风光共同构成了大西北的粗犷与恢弘。这里夏季空气清新,风光无限,春秋两季多种珍禽异鸟翩然而至,栖息在这波光潋滟、水天一色的湖面上,形成了大漠中的一大奇观。</p><p class="ql-block"> 纳林湖与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阿贵庙、阴山岩画、阿盟人根等景点连接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p> <p class="ql-block">7</p> <p class="ql-block">  标有阿拉伯数字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谢谢原作则!文字说明源于Al或网络略作修改。不妥之处,请指正批评。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