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横道河子两日:暮色与晨光里的百年欢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2025年10月7日的暮色中,11人的车队穿越张广才岭的余脉,终于抵达了这座被称作“火车拉来的小镇”——横道河子。车灯掠过街边油黄色的俄式木屋,仿佛点亮了沉睡的百年时光,旅途的疲惫瞬间被即将探秘的期待冲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晚餐在镇上的小馆里落幕,筋饼卷着清脆的土豆丝,和当地豆腐,小炸鱼配着酸甜的黑加仑果汁,地道的风味让大家胃口大开。饭后踏着微凉的晚风,我们径直走向镇中心的横道河子火车站。这座1901年建成的哥特式建筑,在夜色中更显韵味:红色的鱼鳞铁皮尖顶刺破暮色,米黄色的墙面映着暖黄灯光,门窗上的木质装饰虽经百年仍清晰可辨。“这简直是活的历史标本!”同行的伙伴忍不住惊叹。候车室的古老时钟静静伫立,墙壁上的老照片诉说着这里的过往——1897年中东铁路动工后,这里从先民游猎的腹地变身交通枢纽,蒸汽机车时代还要加挂补机才能翻山越岭,“西部歌王”王洛宾也曾在此留下青春印记。11人的脚步声在站台回荡,仿佛与百年前的汽笛声遥相呼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8日清晨的阳光为小镇镀上金边,我们开启了沉浸式的打卡之旅。首站直奔2024年刚完成保护性修缮的扇形机车库,15个拱圆形库门如折扇般展开,铁轨像扇骨汇聚于中心转盘,五辆老式蒸汽机车静立其中,金属表面的锈迹藏着1903年建成以来的轰鸣记忆。大家或抚摸机车外壳感受工业遗产的厚重,或站在拱门下捕捉光影,当11人以扇形车库为背景合影时,笑声穿透了空旷的展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不远处的木制东正教堂同样令人着迷,1905年建成的深蓝色穹顶搭配金色十字架,在晨光中格外醒目,作为中国唯一的木制东正教堂,它的每一处木纹都镌刻着历史痕迹。我们沿着俄式老街漫步,200多栋保存完好的俄式建筑鳞次栉比,随手推开一扇吱呀作响的木门,都像翻开一页立体的史书。网红铁道口更是不可错过的打卡点,斑驳的栏杆旁,大家轮流模仿老照片姿势,等待间的打趣逗乐让快门声与笑声交织不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东铁路记忆博物馆里,老地图与旧器械将百年风云娓娓道来:这里曾是日军受降地遗址,也曾见证东北抗联“高岭子伏击战”的壮烈。午后的半山坡打卡点成了绝佳取景地,俯瞰全镇时,红顶黄墙的建筑与蜿蜒铁轨构成绝美画卷,11人的身影定格在这幅融合了历史与自然的图景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离开时,相机里已存满数百张照片:暮色中的火车站、晨光里的机车库、教堂前的笑脸、铁轨旁的剪影。这座2018年获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奖的小镇,用百年历史的厚重与俄式风情的温柔,给了我们最惬意的欢聚时光。横道河子的两日,是历史与当下的深情相拥,更是11人心中永不褪色的欢乐记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