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性的核心——渴望被理解、被接纳、被珍视。”</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在和对方的沟通中,能够理解、接纳、珍视他,对方就会感觉很舒服,愿意和我们沟通交流,良好的关系便产生了。</p><p class="ql-block">我上学时,有个同学和我交谈时,会经常站在我的角度说话,认同我的一些思想观点和想法,这让我感觉很被理解,掏心窝子的话都愿意和她说。可当看到她跟别的同学交流,也在表达理解时,我感觉有点不舒服,感觉好像没有自己的立场。我觉得人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p><p class="ql-block">正是这种表达自己观点的想法,让我在和别人交流时,别人说某个观点时,我总想表达另外的想法,在无意中就会让对方有被否定的感觉,让人不舒服。用这种方式和爱人孩子交流,也容易引起矛盾冲突。比如,孩子说:“和别人吃饭时,你不要提议让我说话。”我说:“让你说话是为了让你成长锻炼”,惹得孩子不愿意。晚上在家吃饭时,爱人说:“菜吃不了就别吃了,明天再吃。”我说:“你能不能少做点,不要总是剩菜。”结果我俩都不快乐。</p><p class="ql-block">要想做到理解、接纳、重视对方,需要让自己的心淡定下来,顺着对方的思路多欣赏认可他,关注对方积极正向的一面。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需要对对方有足够的尊重,从内心里感觉他是对的,才容易接受他的观点。如果内心不服,就很容易冒出自己的想法与之辩论。所以修炼自己是根本,当自己内心有更多的尊重、臣服了,也就能够有更多的接纳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克富:心动之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经常说:心理助人的学习,本质上都是为了获得一种能力——让人心动。这种“心动”不是浪漫的悸动,而是一种深刻的触动和共鸣,是让人感到被真正理解和接纳的瞬间。从可操作性而言,这表现为精准地了解他人的需要,并以合理的方式满足这些需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动机提供了框架。他指出,人的需要从基本的生理需要到安全、归属与爱、尊重,直至自我实现,构成了一个层次体系。当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产生心理困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杰斯强调,心理咨询的本质是提供一种促进成长的心理环境,其中共情理解、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一致是核心条件。这些条件本质上正是对来访者深层需要的回应——被理解、被接纳和被真实看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常生活不乏这种“心动”的时刻。比如:当孩子哭泣时,母亲的一个拥抱满足了对安全和爱的需要;当员工努力工作时,领导的一句认可满足了对尊重的需要;当朋友倾听我们的烦恼时,满足了对理解和连接的需要;……这些看似简单的互动之所以有力,正是因为触及了内心的需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反,当需要被忽视或误解时,关系便产生隔阂和冲突。比如,夫妻争吵常常不是因为具体事件本身,而是背后对重视和理解的需要未被满足;青春期的叛逆,往往是孩子对自主和尊重需要的表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理咨询,对这种需要的洞察和满足尤为关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曾接待过一位长期抑郁的来访者,初次会谈,他反复表示“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没有人真正在乎我”。深入探索,我发现他的抑郁情绪背后是对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深切渴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全力倾听和理解他的体验,尝试与他建立信任关系——这正是在满足他对安全感和连接的需要。随着咨询的推进,我帮他识别自己未被满足的需要,并探索更有效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当他感受到被真正理解和接纳时,那种“心动”的转变明显可见——他的表情柔和了,语气中开始出现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位焦虑症患者,长期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评估发现,她的焦虑背后是对安全和控制感的强烈需要。童年经历的不稳定,让她发展出过度控制的应对方式。咨询中,我一方面帮她重新获得安全感,另一方面协助她调整对控制的非理性信念,找到更灵活的应对方式。当她意识到可以有不同方式满足安全需要时,焦虑显著减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人“心动”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它建立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需要通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同时又需要咨询师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和直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能力包括几个关键部分:深度倾听,听到言语背后的情感和需要;准确共情,站在对方角度理解其体验;概念化,将散乱的信息整合成有意义的整体;干预,选择恰当的方式回应需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合理满足需要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或过度保护。有时,满足成长需要的方式是支持来访者面对困难而非消除所有不适。真正的满足是帮助来访者发展出自己满足需要的能力,这也是心理咨询的最终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能够看到来访者行为背后的需要时,便能超越表面的症状和问题,触及人性的核心——渴望被理解、被接纳、被珍视的基本需要。这便是心理助人的精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