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由明代御史王献臣归隐后主持修建,并邀请画家文徵明参与设计,历时16年完工。园名取自西晋潘岳《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暗喻园主以浇园种菜为“政事”的淡泊心境。此后历经多次易主,1860—1863年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1951年经全面整修后对外开放。其历史沿革体现了明清园林的演变与保护历程。</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园建仅仅两年,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p><p class="ql-block">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p><p class="ql-block">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p><p class="ql-block">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p><p class="ql-block">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拙政园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夏日蕉廊,冬日梅影雪月,春日繁花丽日,秋日红蓼芦塘,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5日上午,春光明媚一如我愉悦的心,飞驰到向往以久的四大园林之首——苏州拙政园。哇塞!游人格外的多,排着长长的队才能进入拙政园。</p> <p class="ql-block">景色真美,湖水清澈,岸边绿树成荫。</p> <p class="ql-block">梧竹幽居亭</p><p class="ql-block">位于中部水池东岸,以四个圆形月洞门设计著称,可透过洞门观赏四季景致。亭名取自“萧条梧竹月”,融合梧桐与竹的意象,象征高洁与诗意,是拙政园最具文化内涵的亭子之一。</p> <p class="ql-block">建在水边的芙蓉榭</p> <p class="ql-block">天泉亭:天泉亭位于一处假山之上,周围被竹林环绕,亭子下方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流出,因此得名。亭子本身小巧精致,顶部采用六角攒尖顶,四周设有栏杆,是园中休憩赏景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林香馆前汇聚着两支旅游团队</p> <p class="ql-block">看那雕花的漏窗有多漂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漏窗与花窗:拙政园中有很多精美的漏窗和花窗,这些窗户不仅造型各异,还常常雕刻有各种图案,如梅兰竹菊等寓意吉祥的花卉。漏窗的存在使得内外景色相互交融,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绿树,仔细看小荷才露出尖尖角。</p> <p class="ql-block">鹃秀江南,正巧赶上苏州第二十九届拙政园杜鹃花展。</p> <p class="ql-block">远香堂</p><p class="ql-block">为中部主体建筑。堂北平台宽散,池水清澈。夏日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故取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句意,以为堂名。堂四周装置精美的玻璃长窗,周围环境开阔,四面景物,各具情趣。举目四望,犹如观赏长幅画卷,中园景致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点开画面,小金魚正在莲叶间戏水。</p> <p class="ql-block">波型水廊,倒映着漂亮的花窗。</p> <p class="ql-block">绿树丛中飞檐翘角的亭子下,是观赏园林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景色如此迷人,远远的和游人们拍个合照作为游园留念。</p> <p class="ql-block">绿树婆娑,亭亭玉立,湖光水色,江南水乡景色迷人。</p> <p class="ql-block">游人们惬意的享受这大美时光</p> <p class="ql-block">玻璃花窗太漂亮了</p> <p class="ql-block">十八曼陀罗花馆</p><p class="ql-block">此馆为鸳鸯馆的南厅。曼陀罗花,郎山茶花之别名。此地原栽名种山茶十八株,有东方亮、洋白、渥丹、西施舌等名种,早春花开似锦。</p> <p class="ql-block">浮翠阁:为八角形双层建筑,高大气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阁”。</p> <p class="ql-block">坐在130年的白木香树下尽享园林风光。</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每道花窗都是取景框,每块湖石都在讲故事。这座园林最精妙的建筑,当是造园人那份融入天地的诗意情怀。</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里的雕花漏窗,窗窗精彩分呈,几乎不重样,这是牡丹花花窗,可以称为最美佳作。</p> <p class="ql-block">秀美的景致,优雅文静的美女,让画面更加精致。</p> <p class="ql-block">文徵明:“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描绘园中避世意境,成为经典。</p> <p class="ql-block">仙气缭绕,水气蒸腾,动感十足的园林美景。</p> <p class="ql-block">垂柳依依情深意长</p> <p class="ql-block">翠柳丝丝轻点着湖面,春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荷风四面亭(夏亭)——位于园中部水池中央的小岛上,四面环水,池中遍植荷花,夏日莲叶田田、荷香四溢,形成“四壁荷花”的视觉主题。名字来源于清李鸿裔诗:“柳浪接双桥,荷风四面来。”</p> <p class="ql-block">翠竹丛丛,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这位男士成为这个画面的主角,水中倒映着他文雅端庄的神态。让画面充满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大批的杜鹃花展在这里呈现</p> <p class="ql-block">这盆杜鹃花可称的上杜鹃花魁了!</p> <p class="ql-block">听雨轩</p><p class="ql-block">南唐李中有诗云:“听雨入秋竹,留僧复旧棋”。宋杨万里《秋雨叹》诗:“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此处蕉、竹、荷兼具,雨声潇潇、别有情趣。</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园林美景甲天下,天南地北的游人格外的多。</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这仙境般的明代园林,五百多年的时光侵染,难掩她江南水乡的温婉气质,亭台楼榭依水而建,雕梁画栋的精美设计,每一桢都透着匠人的巧夺天工。移步一景,景景都透露着建园主那满满的诗情画意。</p><p class="ql-block">24岁就考入进士的王献臣,聪颖超慧却难于在官场立足,隐退归于田园,在江南才子画家文徵明的帮助下,历经十六年的心血终于将园子建成。可惜仅仅两年他却匆匆离世,可谓是呕心沥血耗尽生命,他那败家的儿子却一夜豪赌将园子输光。看到这里,让后人恨透了他那不争气的儿子。</p><p class="ql-block">拙政园几百年几易其主,在清代被忠王府修缮改建发扬光大,让我们后人能在新世纪的今天仍看到这举世闻名的国家瑰宝,实乃荣幸至极!</p><p class="ql-block">致敬!拙政园的庄园主——王献臣</p><p class="ql-block">致敬!拙政园的设计者——文徵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