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江淮间 情寄八皖地(六)

劳璜

<div><br></div><div>✿ <b>自驾游第三站:桐城主要景点</b></div> 10月10日傍晚抵达桐城,入住尚客优酒店。 <b>1. 行走六尺巷</b> <p class="ql-block">当天晚上与次日上午,两度探访六尺巷。</p><p class="ql-block">六尺巷位于桐城老城区,全长约百米,宽仅两米。巷南为宰相府旧址,巷北是吴氏故居。此巷形成于清康熙年间,得名于一段“让他三尺”的佳话——宰相张英在家书中劝解家人礼让,双方各退三尺,遂成此巷,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如今,六尺巷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主体包括鹅卵石巷道、“礼让”石坊,以及复建的张府、吴府与相关展馆,集中展现了“谦和礼让”的传统美德,是领略桐城文化、修身明德的热门景点。</p><p class="ql-block">两度走入巷中,在晨昏不同的光景里,静立片刻,仿佛仍能感受到三百年前那封家书落笔时的气度——原来真正的力量,不在争而在让,不在高声而在静默。</p> “礼让”牌坊 各让三尺 <p class="ql-block">何老师通过轻松的笑话和简单的示范,打破了游客们面对镜头的拘谨。6位游客的集体照别具一格,他们非常满意(当时用游客的手机拍摄,所以没有留下成片)。</p> 天色已晚,我们暂别六尺巷,去吃晚饭。 打的前往“大众点评”上排名靠前的“宋徽厨”就餐。 <p class="ql-block">享誉“安徽地标美食名片”的“宋徽厨”,菜品较合我们口味,价格也适中。我们把剩余的“五粮液”全部喝完,尽兴而归。</p> <p class="ql-block">次日上午再次来到六尺巷,只因昨晚仅看了景区一小部分,现在再来“补课”。此时看到一位游客在用手丈量巷子的宽距。</p> 张英诗:“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p class="ql-block">景区总占地面积约52000平方,因时间有限,我们选择参观了桐城文化展陈馆、五亩园等。</p> <p class="ql-block">位于六尺巷内的桐城历史文化展陈馆</p><p class="ql-block">展馆分为两江剧邑、桐城文派、崇文重教三大主题展馆,通过文物陈列、场景模拟、图文及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示了包括桐城派发展历程、代表作家作品以及地方教育史在内的丰富内容。馆内藏有春秋青铜兽耳尊、北宋青白瓷博山香薰等珍贵文物。</p> 玻璃柜内的展品是春秋时期的兽面环带纹牺耳铜尊 展馆小景 桐城学派 古韵流长 刘大櫆《题孙孟然品酒图》诗跋 <p class="ql-block">左宗棠:文章或论到渊奥 气谊相宜披胸襟</p> 五亩园 秋白堂剧场 秋白堂侧面 走出六尺巷 <b>2.走进桐城文化博物馆</b> <p class="ql-block">10月11日上午,参观桐城文化博物馆。馆址位于桐城古城中心。</p> <p class="ql-block">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为地方综合性国家三级博物馆,馆藏以明清桐城派名家书画、手稿及古籍为核心,系统展示其文学成就、发展脉络与深远影响,同时涵盖桐城历史、民俗等多元内容,是领略桐城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该馆布展尤为用心,文字介绍语言精练、文采斐然,令中文专业毕业的何、姜二老师赞不绝口。展馆《前言》即可为证,兹录于此,以供咀嚼回味。</p> 拍摄镇馆之宝 兽面环带纹牺耳铜尊 桐国故地 铜剑 曲柄铜盉 汉魏烟云 文翁塑像 桐城得名之始 县丞祈雨殒身 曹松诗如岛瘦 《李龙眠山庄图》 龙眠雅集(李公麟 黄庭坚 苏辙) 明清流韵 东作门 孔城古镇河埠 杏坛弦歌 人物芳华 学林泰斗 桐城文派 天下文章 <p class="ql-block">姚鼐《登泰山记》</p><p class="ql-block">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p><p class="ql-block">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p>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