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美到折多山 ‍横断山脊上的光影天路 ‍—2025年的川西高原踏秋行 ‍程昭蕴

赵云

<p class="ql-block">离开丹巴,我们向八美、墨石公园、塔公草原、新都桥、折多山进发!这是川西高原风光的精髓所在,它不像寻常公路旅行,更像一场在天地褶皱间的立体漫游。这条路,主要行走于G318和S215省道,平均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我们便是在海拔的起伏中去感受大地的脉搏😊😊</p><p class="ql-block">这真的不是一条简单的线性旅程,而是一次从地理到人文、从瞳孔到心灵的螺旋式攀升。我们从一个地质奇迹,奔赴下一场光影盛宴!</p> <p class="ql-block">刚出丹巴县城不远就看到了日照金山👍🏻😍</p> <p class="ql-block">八美镇隶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地处川西高原,是川藏茶马古道重要驿站。其名称八美二字,现有的资料都没有记载“八美”具体指代的内容,有人推测为藏语音译。</p> <p class="ql-block">小镇不大,我们只在镇里买了早餐就上路了!今天要在高海拔地区玩一天,夜宿康定!</p> <p class="ql-block">茶马古道的标识和地图!</p> <p class="ql-block">这一路有好多观景台可以看到雅拉雪山🏔️</p> <p class="ql-block">雅拉雪山雪线之上全被乌云遮住😂</p> <p class="ql-block">转了个弯就是另一片天地</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格达梁子服务区眼前就变成蓝天白云了☺️格达梁子是丹巴至八美途中海拔最高的垭口。</p> <p class="ql-block">真是海拔越高景色越美✊✊</p> <p class="ql-block">美丽动人的秋之高原</p> <p class="ql-block">来到墨石公园</p> <p class="ql-block">步入景区,世界瞬间褪色,只剩下苍茫的灰黑。那些糜棱岩历经千万年雕刻,或如尖塔指天,或如猛兽蛰伏。这里没有生命的喧嚣,只有岩石以永恒的沉默,向你诉说造山运动的磅礴与时间的无情。站在这片苍凉中,你会感到一种奇特的疏离感。这还是地球吗?恍若置身外星……😱😱</p> <p class="ql-block">看一下这里的海拔3616米</p> <p class="ql-block">糜棱岩是发育在韧性剪切带中的高温、高剪切应变条件下产生的动力变质岩石。(资料语,一点不懂)墨石公园,就有典型而集中的糜棱岩分布。</p> <p class="ql-block">岩石刀刻斧削一般!藏区的景点都有游客搭起来的玛尼堆😄</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海拔3700米左右的栈道上走了两个多小时,蛮厉害👍🏻</p> <p class="ql-block">墨石公园出口处还有土拨鼠乐园😝😝</p> <p class="ql-block">沿S215前行,视野豁然开朗,塔公草原如一幅巨大的黄绿色相间的丝绒画卷铺展眼前。登上一个山坡就能远远望见金顶耀眼的木雅大寺!远方云雾弥漫的就是雅拉雪山。经幡随风飘荡,猎猎作响!牧民骑着马,身影在无垠的草原上变成移动的小黑点。人与大自然的融合,在此刻达成了一种亘古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无垠的草原、远山、云海,心旷神怡啊😛</p> <p class="ql-block">木雅大寺又称“扎西寺”,藏语意为平安吉祥,坐落在塔公草原深处,背靠雅拉雪山,海拔约3600米,始建于1272年,是康巴地区历史较为悠久的寺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塔公寺藏语称“一见如意解脱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寺庙,始建于公元7世纪。它不以宏伟庞大著称,更像一枚被精心安置在神山脚下的古老印章,用一千三百年的沉默,认证着这片土地的圣洁。这个千年道场是康巴地区藏民朝拜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塔公寺的转经长廊是寺院内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以300米长的转经筒长廊为核心,信徒和游客可在此进行祈福活动。</p> <p class="ql-block">“塔公”藏语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这里有美丽壮阔的草原,有藏传佛教萨迦派著名寺庙塔公寺。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携带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途经此地无法移动,于是就地复制佛像供奉,塔公寺也因此被誉为“小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享有极高地位,信徒认为朝拜此寺等同朝拜拉萨大昭寺的功德。此外,草原背靠终年积雪的雅拉神山,藏民视雅拉雪山为神山,传说山神曾化身为白牦牛拯救牧民。塔公草原还是木雅藏族较为集中的聚居区,承载着丰富的藏族文化内涵,这里是藏民心中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车行新都桥</p><p class="ql-block">新都桥被誉为“摄影家的天堂”,以镇为中心,周边10公里的“摄影长廊”是其灵魂所在。这里有无垠的草原、蜿蜒的溪流、错落有致的藏寨与雪山相映,在日出日落时光影交织,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卷。特别是10月中下旬,金黄的柏杨、湛蓝的天空与洁白的雪山相互映衬,色彩浓烈如油画。遗憾是我们此行早于金秋时节,因此只是路过!</p> <p class="ql-block">车上拍的新都桥镇</p> <p class="ql-block">车上观景,想象满目金秋时节的那种美😀😀</p> <p class="ql-block">走在十里画廊里,季节不骗人,藏杨树还是一道墨绿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折多”一词源于藏语,意为“弯曲”,因折多山的盘山公路蜿蜒曲折、拐道极多(有“九曲十八弯”之称)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折多山也是地理分界线,它是青藏高原的东缘山脉,翻过折多山,就正式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藏区,气候、地貌和植被都与内地截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在之字形的路上行驶,每一个弯都会给你不同的视觉感受哦☺️</p> <p class="ql-block">“折多”之名,名副其实,九曲回肠的之字形山路,是对技术和耐心的双重考验。随着海拔表的指针攀升至4298米的垭口,空气稀薄,呼吸会变得急促。但当你站在经幡狂舞的垭口,回望来路,雪山群峰就在脚下时,那种跨越极限后的壮阔,会冲刷掉所有肉体的疲惫。有点感觉折多山不仅是地理的分界线,也是心理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折多山山顶的经幡,川藏线上的独特风景!</p> <p class="ql-block">到了折多山的观景台,人多车多!远观吧😻😻</p> <p class="ql-block">海拔4000多的地方,车的稠密程度超出想象😱</p> <p class="ql-block">川藏线的“第一关”</p><p class="ql-block">作为川藏南线(G318),从成都出发进藏遇到的第一座海拔超过4000米(垭口海拔4298米)的高山,翻越折多山是对自驾者和骑行者体力与意志的首次重要考验,它也因此被称为“康巴第一关”。</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们在横断山脉起伏的脊梁上行走。最让自己感动的并非哪一个目的地,而是你在不同景观、不同海拔、不同文明的变换间“穿越”的过程。身体在地理沟壑中起伏,心灵在纯粹与壮阔之间荡涤……它让你明白,世界的层次可以如此丰富,而生命的体验,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切换与适应中,变得厚重而辽阔。</p><p class="ql-block">行文至此,终明白“318,此生必驾”为什么是那么多人的执念!</p><p class="ql-block">结束此文时先给自己点个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