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留痕》——浅谈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

海宁妙松

<p class="ql-block"> 《墨韵留痕》——浅谈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是“让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二O二五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系列活动项目之一,于十月十四日在中华艺术宫零<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层原作客厅举行。活动由</span>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基地——中国古籍缮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主办,《成才与就业》杂志和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承办。</p><p class="ql-block"> 活动将引领大家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深度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传拓与拓片装裱技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活动嘉宾王晨敏</p><p class="ql-block"> 王晨敏,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服务拓展部副主任。二OO五年起,师从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导师、非遗传承人张品芳老师习古籍修复技艺。二O一六年起负责复旦大学古籍保护与修复方向专业硕士上海图书馆实践教学辅助工作,二O一七年起担任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特聘教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顔中月(音)</span></p><p class="ql-block"> 讲座由《成才与就业》期刊学生记者顔中月(音)主持。她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作为上海市教委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是上海市教委自二O一四年起助力打造和建设的、委托各级院校承建的各民族文化的专业和大型社团,肩负着教育、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有十一个民族文化教育基地,他们分别是:</p><p class="ql-block"> 1.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的中国舞传承教育基地;2. 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的博雅茶韵传承教育基地;3. 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的工艺美术传承教育基地;4. 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的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5. 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的民族服饰文化传承教育基地;6. 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的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7.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的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8. 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国传统插花传承教育基地;9. 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10. 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的中国古籍缮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11.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的珠算文化传承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讲座由中国古籍缮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邀请了王晨敏老师主讲,他是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服务拓展部副主任。二OO五年起,师从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导师、非遗传承人张品芳老师习古籍修复技艺。二O一六年起负责复旦大学古籍保护与修复方向专业硕士上海图书馆实践教学辅助工作,二O一七年起担任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特聘教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墨韵留痕》 </p><p class="ql-block"> ——浅谈碑刻传拓及拓装裱技艺</p><p class="ql-block">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献中心服务拓展部副主任王晨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目录</p><p class="ql-block"> 1. 基本概念 2. 上图概况 </p><p class="ql-block"> 3. 材料工具 4. 制作步骤</p><p class="ql-block"> 5. 规范标准 6. 人才培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基本概念</p><p class="ql-block"> 1. 碑帖知识概述</p><p class="ql-block"> 2. 碑帖拓片分类</p><p class="ql-block"> 3. 碑帖鉴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碑帖知识概述 </p><p class="ql-block"> 碑帖可以分为碑刻、拓本、刻帖三大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碑刻——景云碑</p><p class="ql-block"> 碑刻是刻于碑石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记述人物与事件</span>的文字或图画总称,多指书法体石刻艺术,属中国传统石刻的重要形式。其载体包括<span style="font-size:18px;">刻石、碑碣、墓志、塔铭、经幢、造像、画像、 石阙、摩崖、石经、建筑物附属题刻等。</span>汉代《张迁碑》、北魏《郑文公碑》、唐代《九成宫醴泉铭》等均为典型的碑碣代表。上海松江中山路一所小学内,就有一座唐代的石经幢。苏州虎丘的“虎丘”“剑池”都属于摩崖,在镇江有著名的《瘗鹤铭》摩崖残石。石经以《熹平石经》最著名。</p><p class="ql-block"> 碑刻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中山国大篆碑刻与秦代石鼓文为早期实例,汉代起逐步规范化。秦始皇刻石纪功开创碑碣风气,东汉后形成长方形碑与圆首碣的形制分类。北朝以魏碑著称,隋唐楷书碑刻渐为主流,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为《龙藏寺碑》,宋元至当代,碑刻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 碑刻不仅记录汉字演变历程,还承载历史事件、宗教仪轨等信息,如苏州《平江图》碑刻保存了南宋城市布局。其保护历来受重视,清代文献已提及保护碑刻的倡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拓本——东汉张汜《请雨銘》精拓本</p><p class="ql-block"> 拓本,凡摹拓金石、碑碣、印章之本,皆称为“拓本”,即用纸紧覆在碑碣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印刷品。按用墨分,可分为墨拓本、朱拓本。按拓法分,可分乌金拓、蝉翼拓。<span style="font-size:18px;">拓本因刻石早晚、传拓时间早晚及拓工优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 拓本实物最早见于唐代,拓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特点。唐拓存世稀少,仅有碑拓几篇;宋拓,拓工十分讲究,纸墨都十分精良;元拓,虽有拓本,但拓得不好,没有什么特色;明拓也比较讲究,一般均按宋拓的具体要求来捶拓;清沿袭明代的拓法,没有什么新的方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刻帖——《淳化阁帖》</p><p class="ql-block"> 刻帖又称法帖,将前人墨迹摹刻于石板或木板上,经传拓制成后供人们效法临习、欣赏书法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帖本,属于书法作品复制方法。其成品形式包括丛帖、单帖和集帖等类别;按主体可分为皇家、官府、私人刻帖;形制多用横式石板或木板。刻帖通过摹勒上石法(双钩填朱后砑磨上石)忠实原迹,与碑刻的书丹直刻形成工艺差异。</span></p><p class="ql-block"> 刻帖形式源于唐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代《十七帖》为早期刻帖实例。</span>现存最早丛帖为北宋《淳化阁帖》,收录先秦至隋唐墨迹,<span style="font-size:18px;">《淳化阁帖》确立了官刻帖的权威性</span>。宋代刻帖盛行,《潭帖》《大观帖》等丛帖推动书法传播,并承担书法教材角色。</p><p class="ql-block"> 刻帖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所以刻帖会有很多题跋,有作者的自题,更多的是观赏者和收藏者的题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碑帖拓片分类</p><p class="ql-block"> 碑帖拓片依墨色不同可分为:墨拓、朱拓、蓝拓、多色拓、乌金拓、蝉翼拓等。</p><p class="ql-block"> 依版本不同可分为:孤本、初拓本、翻刻本、重刻本、补刻本等。</p><p class="ql-block"> 依拓制时间可分为:唐拓、宋拓、元拓、明拓、清拓、民国拓、近拓等。</p><p class="ql-block"> 目前王晨敏老师将“咸丰同治以后”至“清末民初以前”的拓本都笼统称为“旧拓”,民国拓本则多称“近拓”,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拓本称为“最近拓”。</p><p class="ql-block"> 一般年代越久,拓片越珍贵,但也有特例,如镇江的《瘗鹤铭》。《瘗鹤铭》是镇江焦山上的摩崖石刻,被雷击掉入江中,后被打捞起五块残石,拓片分水前本和水后本。水前本是残石未打捞前,乘船到江中,待退潮后残石露出水面的间隙拓的,水后本是残石打捞上来后拓的。所以水前本拓片特别珍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朱拓西安碑林松鹤图碑帖拓片</p><p class="ql-block"> 墨拓为一种传统的、原始的拓片,以宣纸和墨汁为媒介,通过物理捶打和涂墨技术,将金石器物(如碑刻、青铜器、甲骨)上的文字、花纹或浮雕转移到纸面的手工技艺。该技艺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对秘府传拓本的记载,黄侃在《说文略说》中亦提及其在文字学研究中的历史地位。其历史可追溯至甲骨文发现前,距今至少千年,是印刷术诞生前重要的图文复制手段。‌‌</p><p class="ql-block"> 朱拓指用银朱、朱砂(辰砂)等红色颜料从碑刻或文物表面拓印文字、图案的传统工艺。该技法属于湿拓技术,需将朱砂粉温水浸泡研磨后使用,通过宣纸覆盖、分层拍匀等步骤完成拓印。朱拓带有一种“玩”的成份,其作品以朱红色呈现华美视觉效果,兼具历史文献保存与艺术传承功能,常应用于传统装饰及文创产品开发。朱拓在建瓯传承数百年,民国《建宁府志》已记载清代同治时期专业拓印匠人。鲁迅在《祝福》中描述的朱拓大“寿”字即为其传统应用的典型例证。</p><p class="ql-block"> 蓝拓是用蓝色颜料在纸上拓印出器物上的文字、图像,也可以把蓝色颜料融入石蜡中,在纸上擦拓。蓝拓是一种初始的试拓片,可根据蓝拓进行调整,然后进行正规的墨拓。在清代中期,蓝拓还曾以蓝拓年画的形式流行过,当时苏州的蓝拓年画仿照金石拓片的样式,以蓝色为底色,阳文或阴文雕刻,不施其他颜色,呈现出别样的雅致,内容多为祝寿、治家格言、回文诗等,既寓意吉祥又充满书卷气息。</p><p class="ql-block"> 多色拓是采用多种颜色的拓片,类似于套印。</p><p class="ql-block"> 乌金拓是中国传统传拓技艺的代表性技法,其核心特征为墨色厚重、乌黑发亮且带有油脂光泽,通过浓墨重拓与砑光处理形成层次分明的立体质感。该技法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自宋代发展成熟,与淡墨轻拓的蝉翼拓并列为两大基本拓本类型,适用于石碑、青铜器等光滑载体的文字与纹饰拓印。乌金拓以扑拓法为核心工艺,通过反复拍打使墨色集中于凸起部分,字口清晰且墨色均匀,其兼具金石文献保存与艺术表现的双重功能,被各地博物馆列为重要文物档案。</p><p class="ql-block"> 蝉翼拓是中国传统拓印技艺中按墨色效果分类的一种拓本类型,与乌金拓相对,以墨色淡雅、纸张轻薄而得名,其拓片效果如淡云笼月,薄如蝉翼。该技法可追溯至宋代,通过极薄宣纸与淡墨轻拓,常用于碑刻、器皿等文物纹饰的复制。蝉翼拓不仅保留文物原貌,也为书法研习提供范本,对碑帖学发展有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黑女墓志》拓本</p><p class="ql-block"> 《张黑女墓志》原名《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称《张玄墓志》,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刻,为魏墓志代表作。张玄字黑女,因避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名讳,故清人通俗称《张黑女墓志》。原石已亡佚,《张黑女墓志》拓本为传世孤本,今归藏上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孤本,指世间仅存一份的拓本,涵盖原物已佚的独本。其核心特征为唯一性与稀有性。</p><p class="ql-block">​ 初拓本指在碑刻或金石文物刚完成或出土后不久制作的早期拓本,因原石损泐较少,字迹最为清晰完整,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学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翻刻拓本是二O一九年公布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指碑帖原物尚存,按照原刻拓本摹刻后传拓以冒充原刻的拓片。翻刻拓本没有文物价值,但可以作为普通收藏和欣赏。</p><p class="ql-block">​ 重刻拓本也是二O一九年公布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指原刻碑帖损坏或亡佚,依据墨迹或原刻拓本重新摹刻的碑帖拓片。重刻以传承为目的,多增刻题记,注明重刻时间及缘由。</p><p class="ql-block">​ 补刻拓片是指在文物表面因风化、磨损导致文字或图案不清晰时,先人工补刻缺失部分,再通过传统拓印技术制作拓片的过程。补刻拓片目的一方面是修复文物信息,还原碑刻、青铜器铭文等因年代久远而模糊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学术研究的需要,为历史、考古等领域提供更完整的原始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夏大学的《思群堂记》碑拓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九二四年因学潮从厦门大学脱离出来的三百余名师生在上海发起建立了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初名“大厦大学”,“大厦”即“厦大”之颠倒,后来取“光大华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学。民国政要王伯群鼎力支持,捐资创办大夏大学,并担任学校第一任董事长和第二任校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九三七年淞沪抗战爆发,为保存教育文脉,大夏大学与复旦大学组成抗战时期第一所联大——复旦大夏联合大学,在烽火岁月中间先迁江西庐山,后迁贵州贵阳。一九四四年冬,日军进犯黔南,大夏大学三迁赤水,校长王伯群因迁校劳累成疾,于同年十二月逝世于重庆。日本投降后,大夏大学师生于一九四六年夏由赤水迁回阔别八年的上海,并在原校址复课。经此浩劫,大夏师生思念已故校长王伯群,于是在丽娃河畔修建“思群堂”以纪念已故校长。</span></p><p class="ql-block"> 思群堂落成后,我国著名书法家、大夏大学校友马公愚先生为思群堂手书了《思群堂记》,并由无锡著名篆刻家王開霖勒石,竖立《思群堂记》碑。</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十月,在大夏大学原址,大夏大学文、理、教育学科与光华大学相关系科合并成立华东师范大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师范大学。</span></p><p class="ql-block"> 不幸的是,《思群堂记》碑历经六十余载风云变幻,已被损坏,不知所终。直至二O一二年上海图书馆古籍部在整理修补馆藏碑帖时,才发现了《思群堂记》碑的拓片。为传承大夏大学文脉,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学校遂决定重镌此碑。如此,《思群堂记》碑才得以再次出现在思群堂里。现拓片为重刻拓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碑帖鉴赏</p><p class="ql-block"> 碑帖体现文献性、文物性、艺术性三性合一。它的文献性体现在它纪录了历史;有不同朝代的碑帖,说明了它的文物性;从书法、装帧角度,可体现碑帖的艺术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左图是宋拓《九成宫醴泉铭》的一幅题画,由吴湖帆先生所作。宋拓《九成宫醴泉铭》是吴湖帆先生收藏在“四欧堂”的四本碑帖之一。</p><p class="ql-block"> 一九一五年,潘祖荫旧藏《化度寺碑》(宋拓孤本)、虞恭公温彦博碑(南宋拓本)、《皇甫诞碑》(宋拓本)随同潘静淑的嫁妆一起进入吴湖帆家,一九二四年吴湖帆觅得宋拓《九成宫醴泉铭》一册,该四册都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一九二六年遂将四册合装一匣,将书斋命名为“四欧堂”。</p><p class="ql-block"> 右图是装裱后的《蜀石經毛詩珍本》,装裱也是属于拓片制作范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海图书馆概况</p><p class="ql-block"> 1. 碑帖馆藏情况</p><p class="ql-block"> 2. 历年碑刻作品</p><p class="ql-block"> 3. 非遗传承情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館</p><p class="ql-block"> 上海图书馆是国家级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是上海市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挂牌单位;是国家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单位。</p><p class="ql-block"> 上海图书馆集刻、拓、装裱、修复为一体,形成一条完整的全产业链。</p><p class="ql-block"> 上海图书馆的装裱属于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修复属于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海图书馆碑帖館藏情况</p><p class="ql-block"> 1. 种类齐、型制多</p><p class="ql-block"> 2. 善本纷呈</p><p class="ql-block"> 3. 题跋、藏印丰富</p><p class="ql-block"> 上海图书馆藏有许多善本和碑帖,拓片数量有数十万,都非常珍贵,一般不轻易展出实物。但可以通过电子版去网上阅读。</p><p class="ql-block"> 左图是另一版本的宋拓《九成宫醴泉铭》,这是善本碑帖中的精华版本,由龚心钊旧藏。还有翁方纲的题签“宋装原册”。</p><p class="ql-block"> 这本宋拓《九成宫醴泉铭》属于国宝级的藏品,据说碑帖字里有驼肉,那是因为在拓印的墨水中加入了油脂、驼肉之类的物质成份,作为区别与其他拓本不同的标志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左图是龙华烈士陵园的碑刻《丹心碧血为人民》,王晨敏老师说当年是他老师的老师赵嘉福镌刻的。</p><p class="ql-block"> 右图是江南“四大名园”中上海城隍庙豫园中的石刻《海上名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左图是上海龙华寺内的《龍華寺諸殿閣赞詩》碑。</p><p class="ql-block"> 右图是上海真如寺内的《真如塔記》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左图是王晨敏老师二O一一年跟隨老师去学刻碑的图,当时是去华师大闵行校区刻“大师”碑,由于字非常大,还采用了角磨机。王老师说那时的条件非常好,做好肺部保护,还使用硅胶,比老师学习时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王老师说当时他们去主要是给老师当下手,镌刻的是他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右图是王晨敏老师和他的同事为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館和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两侧的碑刻描金的图片。左侧白发长者是当时的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先生,他现在是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上海华师大闵行校区内的《大师》碑,字见方一米七左右,反过来就是“师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碑刻碑拓非遗项目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碑刻碑拓非遗项目是代代相传。</span>王晨敏老师说他的师傅是全国劳动模范张品芳老师,张品芳老师的师傅是赵嘉福老师。</p><p class="ql-block"> 赵嘉福老师被誉为古籍修复圣手,他是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导师,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传承人。赵嘉福老师对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非遗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惜在去年十月不幸因病去世了。</p><p class="ql-block"> 左图是拓片的传承。中间的是赵嘉福老师,左侧是王晨敏老师的师傅张品芳老师,右侧是张品芳老师的师兄邢耀华老师。</p><p class="ql-block"> 右图是二人同刻一块碑,要求二人镌刻的字体保持一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左图二O二一年在苏州图书馆的合影。当时为了非遗项目的传播,与日本著名模型制造商万代公司属下的日本横滨高达动漫公司<span style="font-size:18px;">做一个跨界合作。由他们提供碑刻的元素,上海图书馆制作,其中有一件是高达公司的形象。三年后,日本横滨市市长来沪访问参观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图书馆就将高达公司形象拓片赠送给横滨市市长,他很高兴。</span></p><p class="ql-block"> 右图是赵嘉福先生古籍修复从业六十周年座谈会暨碑刻拓本作品捐赠仪式。左侧为赵嘉福先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材料工具</p><p class="ql-block">​ 1. 碑刻工具</p><p class="ql-block"> 2. 拓片工具</p><p class="ql-block"> 3. 装裱工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拓印棕刷</p><p class="ql-block"> 拓印棕刷是传拓技艺中的核心工具,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棕榈纤维或猪鬃制成,通过捶打宣纸,使宣纸紧密贴合石碑、瓦当等表面凹凸纹理,避免气泡或破损,</span>确保拓印清晰度,<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拓片制作的关键工具。</span></p><p class="ql-block"> 拓印棕刷有平头和带把长柄二种形式,带把长柄的又称“棕老虎”。平头棕刷用于初步固定纸张,带吧长柄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便于施力,适合精细拓印。用</span>猪鬃制成的拓印棕刷‌材质更硬,用于处理坚硬表面。‌‌</p><p class="ql-block"> 拓印棕刷使用后清洁晾干,避免潮湿霉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拓包</p><p class="ql-block">‌ 拓包是用于传拓工艺的专业核心工具,<span style="font-size:18px;">用于将碑文、石刻或印章的凹面文字图案转移到宣纸上,形成拓片,其核心功能是均匀扑墨,确保拓片清晰准确。‌‌</span></p><p class="ql-block"> 拓包由包裹棉花或海绵的中心层和外层毛料及细绢构成。中心层‌用棉花或海绵包裹成算盘珠大小,外包塑料薄膜防渗墨;外层‌覆薄毛料或布料,最外层用细绢包裹,细绳扎紧。</p><p class="ql-block"> 拓包有重复使用型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简易一次性型二种,重复使用型拓包</span>墨汁渗入后要清洗晾干;简易一次性型拓包直接裹细绢,墨干后需要更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拓印碑文的方法和步骤</p><p class="ql-block"> 拓印碑文是一项传统技艺,常用于记录和保存古代石刻文字。以下是详细的方法和步骤:</p><p class="ql-block"> 一、准备工具和材料</p><p class="ql-block"> 1. 纸张:选择薄而韧的宣纸或专用拓印纸,确保能够紧密贴合在碑面上并承受墨水的渗透。</p><p class="ql-block"> 2. 墨水:使用黑色或深蓝色的墨水,最好是浓稠且不易晕染的类型。</p><p class="ql-block"> 3. 拓包:由海绵或软布包裹棉花制成,用于蘸取墨水并均匀拍打在纸上。</p><p class="ql-block"> 4. 刷子:小毛刷用于清理碑面灰尘和杂质。</p><p class="ql-block"> 5. 喷水壶:保持纸张湿润,有助于更好地贴合碑面。</p><p class="ql-block"> 6. 透明胶带:固定纸张边缘,防止移位。</p><p class="ql-block"> 7. 手套:保护手部免受墨水污染。</p><p class="ql-block"> 二、清洁碑面</p><p class="ql-block"> 使用小毛刷轻轻拂去碑面上的尘土和杂物。对于顽固污渍,可用湿布轻拭(注意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碑面损坏)。</p><p class="ql-block"> 三、浸湿纸张</p><p class="ql-block"> 用喷水壶在纸张背面均匀喷水,使其略微潮湿但不过于湿透。将湿润的纸张小心地平铺在碑面上,用指尖轻轻按压以排除气泡。</p><p class="ql-block"> 四、固定纸张</p><p class="ql-block"> 使用透明胶带沿纸张边缘粘贴,确保纸张平整且不会移动。注意不要将胶带直接粘在碑面上,以免损伤石质。</p><p class="ql-block"> 五、上墨拓印</p><p class="ql-block"> 1. 将适量墨水倒入容器中。</p><p class="ql-block"> 2. 用拓包蘸取墨水,轻轻拍打以去除多余墨汁。</p><p class="ql-block"> 3. 从碑文的边缘开始,逐步向中心均匀拍打拓包,使墨水渗透到纸张与碑面的接触处。遇到凹陷较深或笔画复杂的部分时,可适当增加拍打力度和时间。</p><p class="ql-block"> 4. 定期检查拓印效果,必要时进行补墨。</p><p class="ql-block"> 六、揭纸晾干</p><p class="ql-block"> 1. 待拓印完成后,从一角开始缓慢揭开纸张,避免撕裂。</p><p class="ql-block"> 2. 将拓印好的纸张平铺在干净的平面上自然晾干。</p><p class="ql-block"> 七、整理与保存</p><p class="ql-block"> 1. 检查拓印成品是否有遗漏或模糊之处,必要时可进行修补。</p><p class="ql-block"> 2. 干燥后,可将拓印作品装入保护袋或文件夹中保存,以防受潮和损坏。</p><p class="ql-block">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成功完成碑文的拓印工作。这项技艺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还能作为艺术品收藏和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刻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揭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覆命纸</p><p class="ql-block"> 以上刻碑、上纸、上墨、揭纸是碑拓的全过程,覆命纸是碑拓的装裱。</p><p class="ql-block"> 碑拓的拓片要装裱就要在拓片后面覆一层纸,这层纸称为覆命纸。</p><p class="ql-block"> 裱<span style="font-size:18px;">拓片的覆命纸和裱画的托纸类似,但裱画的托纸只要求平整,而裱拓片的覆命纸要求和拓片一致,要保持拓片原有的凹凸面,否则就会影响拓片的原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上墙</p><p class="ql-block"> 上墙就是将装裱后的拓片挂在墙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规范标准</p><p class="ql-block"> 1. 碑帖拓片定级标准</p><p class="ql-block"> 2. 拓片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征求意见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拓片有个一个定级标准和一个修复质量规范。</p><p class="ql-block"> 古籍修复有国家标准,但拓片修复没有国家标准,只有征求意见稿的规范,其目的也是要规范修复步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才培养</p><p class="ql-block">​ 1. 中本贯通(高中)</p><p class="ql-block"> 2. 视觉艺术学院(大学本科)</p><p class="ql-block"> 3. 复旦大学研究生(研究生)</p><p class="ql-block"> 4. 在职培训(工作后)</p><p class="ql-block"> 在校的人才培养有高中、本科、研究生三个级别。如果在初中阶段就对这类技艺有兴趣,可以去考中本贯通的中等职业学校。其优点是可以避开高考,直接升入大学本科,缺点是早早确定了方向,今后不能改变。</p><p class="ql-block"> 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也有相对应的专业。古籍保护和修复方面,本科有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研究生有复旦大学。</p><p class="ql-block"> 在职培训就是参加工作后,因原来学习的专业不对口,或者需要进一步提高,可以参加脱产或不脱产的短期或长期培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OO三年八月份,王晨敏老师制作了一个关于苏东坡的VR《雪泥鸿爪》,制作基础是上海图书馆馆藏的十四件苏东坡的碑刻传拓作品。那时上海图书馆正在举办一个有关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的书法展览,其中有苏东坡的十四件作品,被王老师利用制作了VR。</p><p class="ql-block"> 《雪泥鸿爪》是《灵境石语》全新系列之一,以苏轼的生平游踪为线索,通过讲述碑帖背后的行旅故事,使读者领略山水与书法、自然与文化间的互为成就。读者跟随苏轼的步伐,于现代与古典、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游戏场景中,感悟苏轼交织着山水漫游与艺术历程的人生旅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灵境石语》</p><p class="ql-block"> 上海图书馆东馆美术文献馆特别推出的《灵境石语》系列沉浸式VR交互游戏,即尝试性对“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所进行的回应。项目采用严肃游戏的模式,让观众通过互动式体验,走进文献中所描述的历史场景,最大程度上消除读者与文物的距离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观众提问一:刻工刻的字怎么在书法上体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答:刻工要还原需要刻的文字,不能有自己的创作,但刻工要具有书法知识。刻石相对书写来说是逆锋,所以刻工要理解作者的书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观众提问二:我是一位在职的,如何进行研究生在职培训?</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答:研究生可以本科毕业后去报考,近年来报考研究生的录取考分也越来越高了,上海复旦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的研究生招生都有文献修复类专业。至于在职的研究生培训,是指入职后因原来本科学习的专业不对口,那就可以由老师教,边学边干。还有国家级或省级文物保护中心会举办高级、中级、初级各级培训班,发通知给下属各级单位,符合条件的可报名参加。上海图书馆目前没有开设培训班,北京开设了培训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观众提问三:拓片如何保存?</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答:图书馆有温度湿度控制,用抽斗式的大柜子保存,因为拓片可以平铺在柜子的抽斗内。家里保存要创造一些小环境,例如可以用保存照相底片的干燥箱。拓本比较容易保存,拓片要折叠起来。要保持干燥,不要放在暴晒或潮湿的环境里。要定期拿出来透透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观众提问四:为什么那个特别大的字要用机器?</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答:用机器是为了省力。将大字的周边手工勾勒出来后,用机器去铲底。就像画一副大的画,先用人工勾画出轮廓,再用机器去涂色。若有精力去手工铲底,也可以不用机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观众提问五:一个拓片需要拓多久时间?</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答: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大小的不同和环境的不同来确定。像今天要由你们实践尝试的拓片,约需要二十分钟左右。对于面积很大、露天的,可以分段分区域拓片,然后拼接成整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观众提问六:张迁碑拓下来是正的还是反的?</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答:拓片都是正的,没有镜像的拓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王晨敏老师在辅导学员拓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朱拓拓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总结</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最后总结说:感谢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感谢王老师的专业讲解和指导。如果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感兴趣。请关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的相关活动。基地将开发更多更丰富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渊源流长。期待在今后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中再能看到大家的身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讲座结束后,王晨敏老师和全体参与者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巍峨壮丽的中华艺术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华艺术宫的五十六根斗拱代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华艺术宫的室外雕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