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初中三年,是学生行为塑造、法治认知与志向确立的关键期。瑞昌八中政教处于2025年9月11日,10月13日,10月20日分别针对七、八、九年级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分别开展养成教育、法治教育与励志教育,形成了分层递进、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h3> <h3>一、七年级:养成教育,夯实成长根基<br><br>政教处陈细锋主任对于七年级以行为习惯培养为核心,从四个维度助力学生扣好初中生活的“第一粒扣子”。<br><br>• 仪容仪表规范:要求学生穿成套整洁校服、规范佩戴校牌;在发型、妆容上,强调自然整洁,男生不剪怪异发型,女生不化妆、不烫发染发、不打耳钉纹身,从外在形象培养规则意识。<br><br>• 文明礼仪养成:倡导见到师长主动问好、同学间互助互爱讲文明用语、集会认真聆听适时鼓掌、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将礼貌与安全意识融入日常细节。<br><br>• 卫生行为习惯:严禁随地乱丢垃圾,要求主动捡拾地面垃圾;教室需保持地面、窗台、墙壁无杂物,课桌椅摆放整齐;同时强调文明如厕,维护公共环境。<br><br>• 校园纪律遵守:明确课间不串班打闹、不狂奔大喊,食堂用餐排路队不浪费;禁止带手机、管制刀具、电子烟等违禁品入校,杜绝拉帮结派、欺凌同学、抽烟等行为,从纪律层面筑牢行为底线。</h3> <h3>二、八年级:法治教育,树立规则边界<br><br>八年级聚焦法纪认知,帮助学生理解“纪律是法治的前奏,法治是纪律的延伸”。<br><br>• 厘清违纪与违法的边界:通过真实案例警示,如参与打架斗殴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恶作剧过失伤人需承担巨额赔偿等,让学生明白违纪与违法仅一步之遥,冲动行为可能带来终身遗憾。<br><br>• 明确法律责任年龄:强调我国法律规定年满12周岁可能因严重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打破“年龄是免罪金牌”的误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既是“戒尺”也是“盾牌”,当遭遇校园欺凌时,可借助《未成年人保护法》“见义智为”,及时求助或报警。<br><br>• 以校规衔接法治:将课堂纪律、公共设施保护、同学交往底线等校规,作为学法守法的起点,引导学生在校做守纪学生、在家做孝亲子女、在社会做守法公民,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意识升级。</h3> <h3>三、九年级:励志教育,点燃中考信念<br><br>九年级围绕中考备考与责任担当,以励志激发动力,以纪律保障冲刺。<br><br>• 破除“时间焦虑”,树立行动信念:通过“英语成绩二十分学生最终中考考87分”的案例,传递“学习没有来不及,只有不愿开始”的理念,鼓励学生把“我不行”换成“我试试”,把“再等等”变成“现在做”,在每一节课、每一道题中为中考“攒底气”。<br><br>• 直面挫折,坚守初心:引导学生正视中考路上的失利与疲惫,以“当初为何想考瑞昌一中”的初心为支撑,明白“偶尔放慢脚步是为了更好出发,但永远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在挫折中淬炼韧性。<br><br>• 明确成长责任,践行“我想即我做”:强调九年级的意义不止于考上好高中,更在于“为自己负责”。呼吁学生从“上课少走神一分钟、作业少敷衍一道题、错题多追问一个为什么”这些微小改变做起,积累进步,最终能在中考后骄傲地说“我尽力了,我不后悔”。同时,延续校园纪律要求,以有序的学习环境保障冲刺效率。<br></h3> <h3>从七年级的行为养成到八年级的法治启蒙,再到九年级的励志担当,八中的分层教育层层递进,既关注学生当下的习惯塑造、规则认知,更着眼于未来的人格成长与责任践行,助力八中学子在三年里实现从“合格”到“优秀”、从“懵懂”到“清醒”的成长跨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