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出发前气温高达三十八九度,还是酷热难耐,一早起来天却是阴沉沉的。一直筹划着自驾往北,今天就是出发的日子。早晨沿国道线行进,第一站安徽宣城,宣城以出产文房四宝而著称,是一座浸润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城市。一路之上,宣城的山水尤如水墨画般让人看的意犹未尽。等到宣城的水东古镇时,天空飘起了细丝般的毛毛雨,从车中出来竟感觉到一丝凉意。</p> <p class="ql-block">水东,是查网络才得知的古镇,宣城热门的旅游景点。这对于热衷于在古镇古村中游走的我来说,自然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目的地。粗看古镇很不显眼,和周边集镇几乎分不出什么区别,待走进镇中,才见几条老建筑保存基本完好的老街,交错着形成一个老街的状况,砖木结构的徽派建筑,青石砌就的街道,沿街的商铺透露出岁月的痕迹。老街中游人不多,许多商铺关着门,显得有些冷清。</p> <p class="ql-block">古镇就坐落在水阳江边上,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形成;明清时期水东得水阳江航道和陆路交能之便利,成为晥东南重要的水运码头和物资集散地,商贸业得到很大发展,物流以水路运往芜湖、南京、上海等地,水东也因此有了“小南京”之称。</p> <p class="ql-block">但看街中的各种布置,又有着当下政府在此地打造旅游景点的痕迹,一些建筑也专门进行了整修,老字号的商店也在恢复经营,一些独特的地方风俗也在老街中展示。不少有年代的建筑都被有意识的保护起来。</p> <p class="ql-block">镇中的老街主要是正街、横街、当铺街,两侧是成排的老式建筑,许多房屋门前都有文保保护的牌子,沿街还散布着五道井、司泰和饭店、大有当铺、天主教堂、宁东寺、大夫第、乌龙院、烟馆等老建筑、老商号。这些记录着过往岁月的老建筑,是水东曾经辉煌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十八踏是老街连接水阳江码头的青石台阶,也是水东保存最完好的老街道,古镇曾经的交通要道,硕大的青石被来来往往的行人脚步磨的十分光滑。而十八踏边的五道井相传乾隆南巡时曾在此饮水并赐名,有“十八踏御井石刻”,这两处遗址是目前水东古街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老街中不多的老人们很都在经营着自己的店铺,也在守护自己的老宅,听小吃店中的一位老婆婆说在前几年游人还是有点多的,这两年不行了,言语中似乎有点落寞。尽管当地政府有心打造古镇,在时下古镇云集的年代,如果古镇没有一点特别吸引人的东西,总会逃不出这般命运。</p> <p class="ql-block">从水东出来,一路行车到芜湖已是下午时分,天依然在下着毛毛组雨。但说起芜湖,可在安徽的地级市中算是有点名气的了,素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是近代江南“四大米市”之首,安徽首个开埠城市,长江水运的重要港口码头。</p> <p class="ql-block">芜湖老城就在市区的中心,面积不大,除了个别几幢老建筑,绝大多数都是重建的,这里是芜湖的网红打卡地,商家经营的多是美食小吃和时尚物品;也有一些反映芜湖历史的如老城门、衙署、城隍文化展示馆、芜湖城历史展示馆等等。从中可以找寻出芜湖历史的发展脉路。</p> <p class="ql-block">芜湖文庙是近年恢复的历史建筑,而其中的大成殿则是清同治年间修建而留到至今尚存的建筑,透露出古朴庄重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小天朝,这座兴建于清光绪年间,作为李鸿章送给侄女的陪嫁之屋,也是李氏家族在芜湖的重要房产。而芜湖的发展也离不开李氏家族的经营。1896年《烟台条约》签订后芜湖成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与商品涌入,李氏家族借开埠机遇投资航运、地产,参与商会建设,推动芜湖从传统市镇向近代工商业城市转型。李鸿章在推动芜湖开埠和米市迁移起了重要的作用,芜湖的发展绕不开李鸿章和李氏家族。</p> <p class="ql-block">傻子瓜子,凡是上一点年纪的人都应该记得改革开放初期的风云人物“傻子瓜子年广久”,曾号称“中国第一商贩”,几起几落,在时代的变革中命运不断的变化。在古城中看到了经营“傻子瓜子”的店铺,不仅又回忆起当年的故事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