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我所能。敬我不能

老郑

<p class="ql-block">敬我所能,敬我不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奔涌不息的时代洪流中,我们被“一切皆有可能”的宏大叙事所裹挟,步履匆匆地追逐着一个个被社会定义的成功符号。然而,当喧嚣沉淀,我们是否曾驻足凝思:那被刻意掩藏的“不能”,是否同样构成了生命不可或缺的维度?“敬我所能,敬我不能”——这声低语,或正是对这浮世绘景的一剂清醒良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敬我所能”,是向着日神精神的虔诚朝圣。它要求我们如雕刻家审视璞玉般,凝视自身的天赋与热忱所在,继而以全副生命投入精进之路。无论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万千次尝试,还是工匠对毫厘分寸的执着打磨,皆是对“所能”最庄重的献祭。这份“敬”,并非虚浮的自我标榜,而是对个体独特价值的深切认同与践行。它筑就了职业的尊严,亦为文明的长河注入了不竭的活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月有背面,弦有弛张。“敬我不能”,则是对酒神智慧的深沉礼拜,是对生命本质中暗影部分的勇敢拥抱。这并非消极的退避,而是一种“知其不可而安之”的澄明境界。个体精力有其边界,禀赋各有参差,宇宙间更有诸多人力无法撼动的偶然与必然。在资本与科技的狂飙中,那份对“无限可能”的迷醉,常将人拖入内耗的深渊与意义失落的荒原。此时,坦然接纳“我不能”——或许是某些社交场上的笨拙,或许是某些技能树上的天然短板,或许是面对宏大结构时的无力感——恰是卸下心灵枷锁,回归真实自我的开始。诚如哲人所悟,承认局限,方能瞥见自由的微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正的成熟,在于“敬我所能”与“敬我不能”之间的辩证统一。这要求我们以日神的明晰去耕耘天赋,以酒神的释然去接纳缺憾。如同苏东坡在跌宕人生中既能挥就“大江东去”的豪迈,也能吟唱“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在社会层面,这份双向的“敬意”能催生更为包容的评价体系,让每个灵魂在其适宜的位置上焕发光彩,不必因单一的“成功”模板而自我撕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内卷”的潮水淹没了喘息的空间,当“躺平”的低语诉说着无声的抗议,“敬我所能,敬我不能”这一古老而弥新的箴言,如同一座灯塔。它指引我们在狂热与虚无之间,寻得那片属于真实人性的宁静海港——在那里,我们既能全力挥洒生命的灿烂,亦能温柔安放那些必然的缺憾,最终成就一个完整而高贵的灵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10.19杭州老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