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昵称 | 周玉珍 美篇号 | 19003846</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月,风裹着秋阳的温热,承载着岁月的沉淀,轻抚脸庞,似在低语。而北京故宫博物院,此时正迎来百年华诞。站在中轴线上,红墙黄瓦间流淌着六百年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2025 年 10 月 12 日,我以敬畏之心,走进这座文明的殿堂,开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奇妙之旅。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回响中,每一眼都饱含着对往昔的敬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宫博物院,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61年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1925年10月10日,紫禁城更名 “ 故宫博物院 ” 并对外开放,百年诞辰值得庆贺。作为中国博物馆翘楚,它以明清紫禁城建筑群、宫廷史迹及历代珍藏为核心,使皇家禁地转內全民共享的文化殿堂。不仅完整保存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木构宫殿建筑群,珍藏数百万件文物,更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推广作出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宫百年大展展区分布于午门正殿城楼及东西两侧燕翅楼,三大展区交相辉映。展览以 “ 一脉文渊 ” “ 百年传承 ” “ 万千气象 ” 三大单元展开,通过文物、影像与互动装置,系统梳理中华文化千年脉络与当代创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迈进第一展厅《文脉长卷》,五千年华夏文明跃然眼前。商周青铜器彰显古朴威严,唐宋书画透着典雅韵味。这些文物如繁星,勾勒出中华文化的传承脉络。</p><p class="ql-block"> 展厅中央,一对掐丝珐琅太平有象瞬间抓住眼球。其工艺巧夺天工,大象造型稳健庄重,色彩斑斓绚丽。承载着人们对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殷切期盼,恰似一颗熠熠生辉的文化明珠,成为贯穿整个展区的祥瑞图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踏入第三展厅 “ 百年传承 ”,首件映入眼帘的文物是青玉兽面纹璧。透过它晶莹的孔洞,莲鹤方壶上灵动的仙鹤似将飞起,远处金瓯永固杯的金芒与之辉映。三件文物跨时空 “ 共舞 ”,绘出文明传承的壮美画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展厅的《万千气象》书画展,实为整场展览的点睛之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珣《伯远帖》为晋代书法孤本,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称 “ 三希堂三宝 ”。此帖历经宋明内府珍藏,清入宫为皇家至宝,20世纪30年代随溥仪流散,1950年从香港重金购回。其 “ 珣顿首顿首 ” 的题款与疏朗飘逸的墨韵,尽显晋人尚韵书风,笔法自然天成,堪称中国书法尺牍艺术的巅峰之作。</p><p class="ql-block"> 当我凝视这封千年书信,工整字迹暗藏锋芒,尽显晋人潇洒书风,非行家亦能透过墨迹触摸魏晋风骨,提按顿挫间皆是东晋士人精神,目光掠过 “ 珣顿首顿首 ” 题款,仿佛触碰到了那个崇尚风度的时代脉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代韩滉《五牛图》作为现存最古纸本中国画,千年流转,传奇不灭。</p><p class="ql-block"> 当我凝视这幅承载千年风华的画卷时,五头耕牛似从盛唐阡陌跃然纸上,以雄浑笔触勾勒农耕文明的悠长脉络。1958年自香港回归时,此画虽满目疮痍,却经修复师妙手,断裂的绢丝得以续接,褪色的墨痕重焕神采。</p><p class="ql-block"> 站在修复完成的《五牛图》前,斑驳绢本上的皴擦诉说着千年故事,补笔之处续写着中华文脉。这五头憨态可掬的耕牛,不仅是韩滉的艺术杰作,更是穿越时空的文化使者,让我触摸到那个辉煌时代的温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诸上座帖卷》乃黄庭坚草书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以奇崛的字势与绵延的笔法彰显无上魅力。当我徐徐展开这幅千年墨宝,笔走龙蛇的线条跃然纸上,提按转折间尽显韵律之美。黄庭坚将禅宗空灵之境与书法奔放之韵浑然相融,恣意挥洒的笔触中暗藏精妙章法。字与字气韵相连,如江河奔涌,似禅机暗涌。历经宋元明清的传承流转,至今仍能触摸到北宋文人自由不羁的精神气象。飞扬的墨迹不仅是书法典范,更是中华文化中自由与禅意的永恒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真迹全卷重现,这幅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巅峰之作的绢本长卷,以细腻笔触和宏大叙事,定格北宋汴京的繁华盛景。</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第三次亮相故宫,它不仅是艺术巅峰,更是解码宋代社会风貌的活态史书。 </p><p class="ql-block"> 站在《清明上河图》前,汴河桨声与市井吆喝穿透绢本扑面而来——这不仅是张择端笔下的盛世图卷,更是穿越千年的文明回响。正如苏轼所咏:“ 人间有味是清欢 ”,画中烟火与词中诗意,在时光长河中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 “ 一脉文渊 ” 的文明根脉,到 “ 百年传承 ” 的薪火不辍,直至 “ 万千气象 ” 的守正创新,故宫博物院以三大篇章为轴,铺展出一幅风雨兼程、继往开来的百年长卷。六百年的宫墙内,“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 的古老智慧与今日实践交相辉映——每一块砖瓦都镌刻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每一件国宝都凝聚着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p><p class="ql-block"> 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朱漆斑驳的殿宇,更是五千年未断的血脉;不仅是青铜玉器的华彩,更是 “ 国之大者 ” 的器度;不仅是典籍书画的墨韵,更是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p><p class="ql-block"> 当正午阳光为琉璃瓦镀上金辉,离宫时回望那层层叠叠的飞檐,方才懂得:这一日的步履丈量,实则是与文明的一次深情对望。正如诗云:“ 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回眸一笑中 ”,故宫的每一寸光影,都是历史与未来的对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0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