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飞宝日记】第291篇 父母的话,直接影响孩子的能量

李晓青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阴</p><p class="ql-block">乙巳蛇年八月二十九</p><p class="ql-block"> 家长对孩子的积极期望,会无意识引导其行为,最终使孩子表现更优秀。父母坚定的“我相信”,传递出的是对孩子能力的认可,直接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孩子形成 “我能行” 的积极认知,这就是在孩子心中种下自信的种子,也是孩子克服挑战的核心动力。</p><p class="ql-block"> 信任式语言会激活孩子大脑的 “镜像神经元”,使其不自觉模仿被信任的行为。孩子不是天生“不行”,而是被我们一句句“你不行”催眠成了不行。</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说“我相信”,不是盲目鼓励,而是赋予他一份面对未知的底气。 这份底气,千金难买。</p><p class="ql-block">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类从出生就有选择的欲望,这是生命力的体现。” 给孩子有限选择,既有引导方向,又不扼杀他们奔跑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自我决定理论指出:给予选择权,满足孩子对“自主感”的心理需求,是提升内在动机的核心。</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爱,不是塑造,而是唤醒;不是命令,而是邀请。赋予选择,就是给孩子一片练习做自己的小小疆场。</p><p class="ql-block">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对愉快事件的期待会使孩子大脑的多巴胺分泌量提升,这种 “情绪预热” 能让全天的压力反应降低。一份小小的期待,足以点亮清晨的微光。</p><p class="ql-block"> 积极情绪拓展理论表明:</p><p class="ql-block"> 积极情绪(如期待带来的兴奋、愉悦)能拓宽个体的思维和行动范围,建立持久的心理资源,让孩子在学校更开放、更灵活、更富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人最大的渴望,是被看见;最深的动力,是有所期待。为孩子点燃一盏名为期待的小灯,足以照亮他探索世界的整条征途。</p><p class="ql-block">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每天的小沟通,父母的语言,能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行为模式。</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用积极的语言给孩子的大脑编写 “高能量程序”,他们就会相信自己有能力、有选择、有价值、有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