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意渐浓,研学正当时。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2025年10月20日,津市市初中数学教师团队怀揣求知热忱,奔赴澧县澧州实验学校,开启了一场干货满满、启迪思维的跟岗访学之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澧州实验学校的课堂,浓厚的教学氛围与学生的活力扑面而来。全天学习以“听课+研讨”交替推进,我们先后沉浸式聆听了李萍、陈娇、胡琴、杨小凌四位老师的精品数学课,还围绕课堂展开两场深度交流研讨,四位教师风格各异,研讨环节干货频发,从“学”到“思”实现完整闭环。</p> <p class="ql-block">一、上午:听课悟法,研讨共思</p><p class="ql-block">(一)《成比例线段》(李萍老师):以生为本,让数学落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老师目标明确,先亮学习方向再留自主思考时间;小组合作指导到位,让抽象比例知识变易懂;习题分层设计兼顾差异,还融入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数学实用价值,真正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p> <p class="ql-block">(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陈娇老师):以情启智,让课堂鲜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老师自带“课堂磁场”,幽默语言拉近与学生距离,激活参与热情;学生讨论热烈且有实效,能主动提问辩驳;不依赖PPT、流畅推导拆解知识点,课堂收放自如,尽显扎实功底。</p> <p class="ql-block">(三)上午观摩课交流研讨:碰撞思路,深化认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堂精品课落幕,随即进入交流研讨环节。首先,李萍老师与陈娇老师先后分享授课思路,从“目标设定依据”“环节设计初衷”“学生学情预判与应对”等方面,拆解课堂背后的设计逻辑,让在场教师读懂每一步教学安排的深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津市市教师团队5个小组依次派代表发言,围绕两堂课展开点评与探讨:有的小组聚焦“李老师小组合作的精准指导方法”;还有小组结合农村学生学情,交流“如何将陈老师的幽默教学风格、李老师的生活场景融入,适配农村学生认知”,研讨氛围热烈,观点碰撞间沉淀实用教学经验。</p> <p class="ql-block">二、下午:续学深耕,研讨促行</p><p class="ql-block">(一)《整式的概念》(胡琴老师):以趣促学,让新知好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老师亲和力强,借小游戏+小礼物激励,点燃学生兴趣;课堂流程从旧知回顾到概念辨析再到巩固,逻辑清晰、节奏适配;核心概念讲解细致,帮学生快速厘清要点、扎实掌握。</p> <p class="ql-block">(二)《二次根式的乘法》(杨小凌老师):以稳筑基,让学习渐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老师板书条理清晰,公式、步骤、易错点一目了然;语言严谨又通俗,精准表扬学生“敢说思路、善推导、能纠错”,提振信心;先铺垫旧公式,再推导新公式、练题,梯度搭架合理,预留缓冲时间,助学生逐步消化新知。</p> <p class="ql-block">(三)下午观摩课交流研讨:聚焦实操,锚定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两堂课结束后,第二场交流研讨紧接开展。杨小凌老师与胡琴老师先分享授课思路,重点讲解“胡老师小礼物激励的时机把控”“杨老师梯度脚手架的搭建逻辑”,解答在场教师关于“如何避免激励流于形式”“如何精准设计新旧知识衔接”的疑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5个小组再次派代表参与点评研讨:有的小组围绕“胡老师的激励方式”,结合农村中小学实际,探讨“低成本、易操作的课堂激励手段”;有的小组针对“杨老师的板书设计与严谨语言”,提出“可整理其公式呈现模板”;还有小组聚焦“梯度教学”,交流“如何借鉴杨老师的方法,帮助农村学困生攻克数学难点”,研讨紧扣“落地实操”,让每一个观点都能对接日常教学,切实将听课收获转化为可执行的教学策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节好课是思维洗礼,一场研学是成长赋能。今天的跟岗学习虽落幕,但四位老师的课堂经验,将为津市市数学教师团队带来“教学新思路”。未来,我们将带着收获融入日常教学,深耕初中数学教育,笃行不怠促质量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