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自己发小一届同学当中,真正靠自己走出来,过上人上人生活的非常寥寥,有一般也多是得源于父辈的荫萌,绝大多数过的都是极其普通人的生活,谁也不比谁强多少,特别是出身在农村家庭的。</p><p class="ql-block"> 就拿自己同学来说,一个班有五十多个同学,抛开二十多个女同学不谈,剩下这二十多名男同学,靠上学最终进入体制的只有三名同学,一个上了警校最后熬上公安局长又很快落马,一个上了供销学校熬上办公室主任一职现仍在职,一个就是自己上了中师又通过进修获得大专学历被分配至农村学校一直从教至今。还有一个同学爸爸是县计生委主任,他先是中学毕业参了军,回来就被分配至县土地局现是自然资源局工作现已熬成股长(或科长)。剩下的则基本上都处于社会底层,干啥的都有:有办厂的,有养猪的,有办地的,有国内打工的,有出国打工的,有在厂里上班的,有在工地干的,更多的是没啥手艺干得都是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工作地也是三天两头换,收入极其不稳定,孩子没结婚的差不多还有一半左右呢!但自己都已经快六十岁了,说不愁是假的。</p><p class="ql-block"> 这也可能是农村大多数人一生的宿命,一代又一代,都是这么过来的。同学中出类拔萃的少之又少,普通一般的一抓一大把。等到他们的后代,有的能脱离农村,在城市里安家,从而改变家庭走向,但更多的还是沿袭了家长的老路,到死都没能离开农村,生活永远是处在一个温饱状态很难享受上富足的生活,因为毕竟收入太困难十分有限。</p><p class="ql-block"> 面对于此,光抱怨老人没有为自己创造优裕条件,少有托举是不对的。老人为了孩子就已经把他最大的能力全施展出来了,他的爹娘也没有给他留下更多的财富让他一生吃喝不愁,都是自己干来的。所以真是有志男儿的话,就要争一口气,好好求学,改变家族的命运,自己一年挣的钱超过父辈一辈子挣的。到这个时候了,老的说话也会变的有底气。一句话我们要争取比父辈干的强,而不是埋怨父辈没有给我们创造出什么财富。</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