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革期间,各种禁书成了家里的厕纸,上厕所的时候看了不少。记得有一本俄罗斯小说“叶尔绍夫兄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有了青春期小说“少女之心”,我没有看过,一直好奇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再后来有了琼瑶,一共十几本。也许是部队的生活过于男性化,我只看了一本就没兴趣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改革开放伊始,几乎没有了禁书。不管是生活类的还是历史或政治的,四面八方的各种书籍悉数登场。虽然有的书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但这不没有让我们丧失信心,反而给我们更多的勇气去面对和反思曾经出现过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禁止的实质是诱惑。那些被禁止了的东西,更具诱惑力。猎奇是人性本能,任何被禁的东西都会引起强烈的好奇。“禁书”外面有一层神秘的面纱,无数的人想要去揭开它。</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顾历史,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文明冲破了我们数千年的思想禁锢。正是那些被删掉的文字,蕴含着最深刻的思想、最真实的呐喊和最激荡的情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读书,本应是一件自由而纯粹的事情,而“禁书”之所以被称为禁书,是因为它们触及了某些敏感的神经,挑战了某些固有的观念。但正是这些被禁止的思想最有价值,因为它们敢于直面真相,敢于打破沉默,敢于挑战权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真正束缚思维的并非文字,而是那些畏惧真理的灵魂。书籍是无辜的,它们只是传递思想的媒介。真正可怕的是,当有人试图通过禁止书籍来控制思想,通过掩盖真相来维持权力。这种做法,不仅扼杀了思想的自由,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阅读禁书是一种更为深刻的读书体验。在这个充满禁锢与束缚的世界里,读书或许是我们最后的自由。让我们珍惜这份自由,勇敢地去阅读,勇敢地去思考,勇敢地去追求真理。因为只有当我们敢于直面真相时,我们才能真正地获得思想的自由,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