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人文之旅(二)

奔跑在春风和细雨里

<p class="ql-block">9.25(其实国内已经是26日了)</p><p class="ql-block">昨晚有时差,断断续续地睡了一觉。早餐乏善可称,只有可怜的面包、蒸鸡蛋、苹果,连牛奶也没有。</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开始波士顿市区游览。</p><p class="ql-block">波士顿(Boston)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建于1630年,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美国历史上发生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最终引起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雨不小,17-22度,秋意很深,穿了卫衣围了厚厚的围巾上了车。队友们很给力,按时集合,8:30 准点出发,看来,大家都是守时的人,合拍。史蒂夫见了我们,大声问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佛大学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一所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盟校、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成员。截至2018年,哈佛共有18位菲尔兹奖得主,14位图灵奖得主。</p><p class="ql-block">可是就是这么一所著名大学,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大拍特拍的大门,权且在此合个影吧,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校训 Veritas(拉丁语,意为“真理”),或许这就是哈佛最想传达的精神:不断追求真理,启迪未来。</p> <p class="ql-block">打着伞冒雨穿梭在校园。</p> <p class="ql-block">哈佛大学图书馆是美国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藏书最多、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有7位美国总统、33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曾在这里学习过。</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侧面</p> <p class="ql-block">正面更要留个影啦</p> <p class="ql-block">这是那位从英国飞过来的姐姐</p> <p class="ql-block">如愿在约翰•哈佛雕像前合影留念,摸到了蹭亮的脚。</p><p class="ql-block">雕像底座刻着三行字:</p><p class="ql-block">约翰哈佛</p><p class="ql-block">建校者</p><p class="ql-block">1638年</p><p class="ql-block">因为这个铜像有三个谎言之称,号称三谎雕像。</p><p class="ql-block">你知道哪三谎吗?</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是哈佛真正的校门,</p> <p class="ql-block">出得校园,直奔礼品店。</p> <p class="ql-block">17世纪初,在这块被英国移民称为新英格兰的地方,100多名曾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的清教徒,为了让子孙后代也能够受到高等教育,在这里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的前身-哈佛学院。哈佛学院的诞生日,也是美国高等教育的诞生日。</p> <p class="ql-block">  哈佛大学的建筑由17世纪开始建设,可以追溯到1636年哈佛大学成立的时候。早期的建筑以红砖建造,多为新英格兰乡村风格,代表作品有哈佛大学图书馆。随着时间的推移,哈佛大学的建筑风格也逐渐丰富多样,包括哥特式、罗曼式、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建立于1915年的怀德纳纪念图书馆(Harry Elkins Widener Memorial Library, Harvard University,简称:Widener Library,是为了纪念年轻的哈佛毕业生哈里·埃尔金斯·怀德纳(Harry Elkins Widener),他在泰坦尼克号海难中不幸遇难。</p> <p class="ql-block">哈佛大学出来,转角就是麻省理工学院,卓导在车上跟我们讲述麻省理工学院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创始人威廉·巴顿·罗杰斯(William Barton Rogers)是创始人。这是以他名字命名的大楼。</p> <p class="ql-block">MIT建筑以数字命名,如10号楼是主楼,7号楼为正门入口。随着校区扩展,编号前会添加方位标识(如E、W、N),这种简洁的编号方式体现了学校务实、高效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好,那就让我们进去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的穹顶很宽敞明亮。</p> <p class="ql-block">MIT的主楼里有一条直线长廊,真的好长、好直、好神秘!两边是各种教学楼和实验室,走在里面真的有点像电影里的科研片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无尽长廊”(Infinite Corridor)连接主校区建筑,全长251米,两侧设有海报栏和展示窗口,是学生交流与创意展示的场所。每年特定时间,长廊会与日落方向对齐,形成“MIThenge”景观,成为校园盛事。</p> <p class="ql-block">这是网上down来的图片。据说长廊在每年11月中旬和1月下旬会有几天与日落的方向完全对齐,因此从廊头至廊尾会被落日辉芒贯穿,这一现象被命名为“MIThenge”,每到这个时节校报会发布观看礼仪和观看建议,走廊中的行人都会礼貌地为摄影师腾出空间来,俨然是MIT的盛事之一。</p> <p class="ql-block">建筑常成为学生“搞事情”的舞台,如Green Building的灯光秀、斯塔塔中心的迷宫式内部空间,以及西蒙斯宿舍(Simmons Hall)的多孔设计,体现MIT鼓励探索和突破传统的氛围。</p><p class="ql-block">这是团队在招募新生,用于show自己。</p> <p class="ql-block">在草坪正对大圆顶拍照是「MIT毕业照标准视角」!</p> <p class="ql-block">在麻省理工物理教育开始之初,MIT就确立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p><p class="ql-block">校训为“Mind and Hand”,图标极其契合。</p> <p class="ql-block">校友捐赠的抽象艺术作品成了访客中心最受欢迎的打卡地。据说整件作品均由符号和公式组成。</p> <p class="ql-block">Boston与Cambridge之间有一条美丽的Charles河,而MassachusattsAvenue跨越Charles河的一段,就是"哈佛桥(HarvardBridge)"。这是到访波士顿的人必然经过的地方——没办法,一边是坐拥哈佛和MIT的Cambridge,一边是美国名城Boston,这座桥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MIT和Harvard University彼此之间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长期以来MIT似乎都被哈佛压一头。导致两个学校之间发生过不少“相爱相杀”的趣事。</p> <p class="ql-block">哈佛桥的长度是364.4 smoots+1个耳朵!</p><p class="ql-block">这可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您知道吗?</p><p class="ql-block">这个著名的度量衡单位——“斯穆特”(Smoot)的故事来源于两个名校学生之间的相爱相杀。</p> <p class="ql-block">离开MIT,不远处的摩天大楼和教堂相映成趣。原来是贝聿铭设计的汉考克大厦和古老的圣三一教堂。</p> <p class="ql-block">1967---1975年,由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波士顿汉考克大厦,共63层,高241米,是波士顿最高的建筑。它的外墙全部用浅兰色的镜面玻璃,大厦宛如一面巨大的明镜,耸立在城市的中心,阳光在镜面上折射反照,时移景异,变幻无穷,呈现出一派奇妙的景观。这是现代建筑成功地应用玻璃墙的一个范例。</p> <p class="ql-block">圣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是美国波士顿的一座重要历史建筑和宗教场所,位于波士顿后湾的科普利广场(Copley Square)。我们今天看到的教堂重建于1877年,由亨利·霍布森·理查森(Henry Hobson Richardson)设计,他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以“理查森罗马式”风格而闻名。这座教堂被认为是理查森职业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他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设计和技术,比如使用了当时不常见的红砂岩材料,这种材料赋予了教堂独特的外观,而教堂的内部设计和装饰也体现了当时美国艺术家和工匠的顶尖水平。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建筑特色包括红褐色砂岩外墙、精细的浮雕装饰、青铜大门以及高耸的红顶塔楼。内部设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包括彩色玻璃窗、精致的壁画和雕塑,以及一个壮观的管风琴。20世纪初,教堂进行了一次扩建,包括仿照法国南部阿尔勒(Arles)的罗马式建筑风格西檐廊,进一步丰富了教堂的建筑语言。 </p> <p class="ql-block">回纽约州省会路上经过沃尔玛,一群人过去扫个街,感受一下美国人的烟火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万圣节快要到了,南瓜的造型非常别致。</p> <p class="ql-block">收银员小哥的一头乱发造型别致。</p> <p class="ql-block">车行市区,经过波士顿公园、议会大厦等,也看见了砖红色小径,导游说这就是著名的自由之路。波士顿自由之路(Freedom Trail)是美国波士顿最具标志性的历史步道,也是全球最著名的“行走历史课堂”之一。它以一条醒目的红色砖块/油漆线(部分路段嵌入地面)串联起16处与美国独立战争、建国历史直接相关的遗迹,全长约4公里(2.5英里),从波士顿市中心的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延伸至查尔斯顿(Charlestown)的邦克山纪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这条步道不仅是游客探索美国诞生的“活地图”,更是波士顿城市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这是议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昨天去的昆西市场也是还是自由之路(Freedom Trail)节点:作为波士顿自由之路的重要一站,市场周边保留了许多殖民时期建筑,游客可串联法尼尔厅、保罗·里维尔故居等历史遗迹,感受美国独立运动的历史脉络。</p> <p class="ql-block">赴纽约州</p> <p class="ql-block">车程3小时,到达纽约州。这是今晚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空调就在眼前的地面上,很老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