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将红色教育融入课堂实践,让革命精神以更生动的形式浸润学生心灵,我校于2025年9月22日特邀青少年宫高小亮老师走进五年级课堂,开展“红色传承 石上生花”石头画主题活动。这一天,教室不再只是知识的殿堂,更化作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当稚嫩的笔触落在粗粝的石面,历史的记忆在色彩中苏醒,革命的火种在童心中悄然萌芽。</p> <p class="ql-block">上课铃尚未响起,教室里已悄然弥漫着按捺不住的期待。高老师并未急于开讲,而是先播放了一段石头画视频:山河壮丽、红旗猎猎、英雄剪影在天然石纹间徐徐铺展,仿佛岁月在石上低语。孩子们屏息凝神,目光随画面流转,眼中渐渐燃起光芒。随后,高老师将亲手绘制的石头画作品一一传递——毛主席的慈祥面容、刘胡兰的坚毅神情、抗日英雄的挺拔身影……一块块沉默的石头,因信仰而生辉,因艺术而传情。孩子们轻抚画石,指尖触过沟壑与笔触,仿佛也触摸到了那段滚烫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高老师立于讲台前,声音温和却坚定:“石头不会说话,但我们可以在上面画出想说的话。”她轻声讲述,石头画不仅是色彩的涂抹,更是记忆的镌刻、精神的延续。一面飘扬的红旗,可定格信仰的底色;一位挺立的战士,能唤醒不屈的意志;一艘从南湖启航的小船,正承载着初心破浪而来。每一块石头,都是一段历史的回响,每一笔勾勒,都是一颗童心对红色血脉的深情回应。</p> <p class="ql-block">高老师缓步走入教室中央,手中托起一块绘有党徽的石头,阳光透过窗棂洒落在金色的镰锤之上。“你们看,这枚党徽不是画在纸上,而是‘长’在石头上。”她轻声说道,“就像我们的信仰,要扎得深,立得稳,经得起风雨,扛得住时光。”她的身影在光影中缓缓移动,话语如细雨润物,悄然渗入孩子们的心田。那一张张专注的脸庞,在阳光映照下,仿佛也镀上了一层理想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接着,高老师拿出画笔、颜料、清漆与细砂纸,逐一讲解这些平凡工具如何唤醒石头的“语言”。孩子们屏息聆听,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我要画红军翻越雪山!”一个男孩低声说道;“我想画一朵开在石头上的花,像希望一样绽放!”女孩的眼中盛满憧憬。这些简单的工具,在他们心中已不再是寻常物件,而是通往红色记忆的钥匙,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整个教室像被点燃了。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争着分享自己的创作想法。有人想画母亲河畔的抗战号角,有人想画航天英雄背后的国旗,还有人说:“老师,我能画一朵花吗?开在石头上,就像革命精神,再硬的石头也挡不住它生长。”</p><p class="ql-block">所谓传承,不是复述历史,而是让一颗颗心主动去靠近那段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