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夏末秋初的傍晚,在小区花园的角落里,一片无人打理的荒芜中,我竟与它不期而遇。一丛丛墨绿色的小灌木,挂着星星点点的、黑珍珠般的浆果,在夕阳余晖下,泛着诱人的光泽。我的心猛地一跳,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名字脱口而出——“烟油儿”!(yānyou)烟字重读,油读轻声,一带而过~</p>  <p class="ql-block">它的学名,是后来在书本上认识的,叫“龙葵”。一个多么神气又陌生的名字,仿佛给它披上了一层庄重的学术外衣。可在我的童年里,它只有一个土得掉渣,却又无比亲切的称呼——“烟油儿”。我们这些孩子都坚信,它的浆果那黑紫色的汁液,像极了爷爷烟斗里积存的、油腻腻的烟油。</p>  <p class="ql-block">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夏天,似乎比现在要漫长得多,也自由得多。我们像一群野马,呼啸着冲进村后的田野、河滩、砖瓦堆。而“烟油儿”,就是我们探险路上最常见的“零嘴”。我们有着严格的“品鉴”流程:绝不能碰那些还青着、硬邦邦的果子,那是“毒药”,大人总这么吓唬我们。我们只小心翼翼地摘取那些熟得发黑发亮,轻轻一碰就要坠落的。</p>  <p class="ql-block">放进嘴里,用牙齿轻轻一压,“噗”的一声,一股微凉、清甜的汁液便在舌尖化开。但那甜是短暂的,紧随其后的,便是一股独特的、淡淡的青涩与酸楚,还有留在舌面上的、沙沙的籽粒感。这复杂的滋味,恰如我们那五味杂陈的童年——有疯跑的甜,有被父母责骂的涩,也有闯祸后心中那份忐忑的酸。</p>  <p class="ql-block">我们不仅是食客,更是“药剂师”和“画家”。摘下满满一把果子,在手心用力一搓,掌心便被染成一片浪漫的紫红。我们互相在脸上、胳膊上涂画,自称是部落的勇士。有时,我们会把挤出的汁液兑上水,装进捡来的瓶瓶罐罐,煞有介事地宣布,这是能治百病的“神仙水”。当然,这“神仙水”的下场,多半是泼在了某个倒霉同伴的身上,引发又一场追逐与嬉闹。</p>  <p class="ql-block">玩累了,我们就躺在草坡上,看着天上流云,嘴里还残留着“烟油儿”那说不清是甜是苦的滋味。有大胆的伙伴会摘几片它的叶子,说回家让妈妈炒菜吃,但必须用开水焯过,不然会“闹人”。这让我们对这小植物,在亲近之余,又始终保有一丝敬畏。</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站在城市规整的花园里,看着这株儿时的伙伴。它依然静静地生长在这里,在无人关注的角落,延续着生命的轮回。我俯下身,像完成一个神圣的仪式,摘下一颗“烟油儿”放入口中。</p><p class="ql-block">味道,一点没变。依旧是那初时的微甜,和回味里的清苦。</p><p class="ql-block">变的,是我。</p><p class="ql-block">我尝出的,不再是单纯的滋味,而是整个童年的夏天——那阳光炙烤泥土的气息,那午后聒噪的蝉鸣,那浑身汗水和着泥土的“野孩子”的模样,还有那些早已散落天涯、叫不出名字的玩伴。</p>  <p class="ql-block">龙葵,这个学名属于植物志,属于科学的分类。而“烟油儿”,这个土气的名字,才独属于我,属于我那一段再也回不去的、被染成紫黑色的旧时光。它是一把钥匙,不经意间,便打开了一扇通往童年的门。门里,风依旧很轻,天依旧很蓝,而我们,从未长大。</p>  <p class="ql-block">起初,是那一瞥的相遇。</p><p class="ql-block">它或许就在墙角、在路边,或是某片荒芜的废墟边缘。在周围一片郁郁葱葱的、属于集体的绿色中,唯独它,以一种疏离又倔强的姿态抓住了我的视线。那些细碎的白花,像散落的星子;那些紫黑的浆果,又像凝固的深夜。它不属于任何人,风是它的园丁,鸟是它的播种者。我蹲下身,指尖轻触它带着微尘的叶片,心里忽然动了一下——“我想带它回家。”</p>  <p class="ql-block">这个念头本身,就混合着一种温柔的“掠夺”与“拯救”。我小心地用工具连根撬起,尽量多带一些它原生的泥土,仿佛那是它无法割舍的故乡。根系离开大地的那一刻,我感到一种轻微的责任与歉疚,像打断了一个安然的梦。</p>  <p class="ql-block">然后,是那个郑重的“安家”仪式。</p><p class="ql-block">选择一个最素雅、透气最好的陶盆,铺上松软的沃土。我为它在窗台寻觅一个最妥帖的位置——既要阳光眷顾,又免正午的酷烈;既能望见天空,又不受风雨欺凌。当它的根被我的指尖轻轻埋入新土时,那不再是一种移植,而更像一场无声的对话与契约。这是我为你准备的世界,从此,你的荣枯与我有关。</p><p class="ql-block">从此,我的生活里多了一份隐秘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清晨醒来,会先去看看它。叶片是否依然精神?泥土的湿度是否恰好?我会注意到阳光是如何一寸寸爬过它的叶脉,会发现又一颗浆果在悄悄由绿转紫。我为它浇水,不再是完成一项任务,而更像是一种每日的问候。</p>  <p class="ql-block">它的存在,让窗外的世界变得生动起来。我通过它感知天气的阴晴,风的疾徐。它像一个安静的坐标,将我与自然的节律重新连接。</p><p class="ql-block">然而,最奇妙的感受,在于它身上那种“野生”与“驯养”的矛盾统一。</p><p class="ql-block">它在精致的花盆里,却依然保留着荒野的魂魄。它的姿态不像温室里的花朵那般规整,枝桠旁逸斜出,带着一丝不羁。这提醒着,我拥有的,并非一件温顺的摆设,而是一个被暂时收留的自由灵魂。</p>  <p class="ql-block">这种感受很复杂:我既为能日日守护、观察它而感到一种拥有的满足,又清楚地知道,我永远无法真正“拥有”它那来自山野的生命力。我只是它生命旅程中,一个阶段的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夜深人静时,我会与它相对无言。它不言不语,却仿佛在诉说着关于阳光、雨露和大地的一切。从它身上,看到了一种随遇而安的坚韧。无论在旷野还是在方寸之盆,它只是沉默地生长,开花,结果,完成生命的循环。</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明白,我移植的不仅仅是一株龙葵,我是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为自己请进了一小片荒野,一份安静的陪伴,和一个关于生命韧性的无声寓言。</p>  <p class="ql-block">这份别样的心情,是私密的,是温柔的,更是丰盈的。它像龙葵浆果的汁液,初尝微涩,而后,会在心底泛起一丝悠长的、清甜的回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