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10月19号 星期天 农历8月28日 襄阳晴 最低温度9度 最高温度17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襄马赛道上,每个安全完赛的人都在改写自己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10月19日清晨6点的诸葛亮广场,已经被流动的色彩唤醒。白色的运动背包上面都显示各自的红色数字的参赛号、背面印着:襄阳马拉松绿色字样,蒙牛黑色的字样,“侠义襄阳”特别的大红色字样,荧光黄,红,黑,绿色组成的号码布、鲜艳红色的上衣短袖印着白色的字:“襄阳马拉松”“蒙牛”“侠义襄阳”很显眼的几个大字!参赛服穿在身上,在晨雾中晃动,2.2万名跑者的呼吸交织在一起,等待着7点30分那声穿透古城的鸣枪。当发令枪响的瞬间,我随着半程马拉松的人流冲出起点,脚下的每一步都踩着千年襄阳的晨光,也踏在奔赴自我的征程上。</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为跑龄十年的普通跑者,我从未追求过破纪录的成绩,“安全完赛”四个字始终是我赛前贴在号码布背后的初心。就像41岁的半马女子组冠军伍玲说的,跑步该是“健康快乐的长久坚持”,襄阳这场21.0975公里的征途,从来不是与他人的竞速,而是和自己的对话。赛前拉伸时,身旁一位大爷正用绷带仔细缠绕膝盖,他说这是第五次跑襄马,“年纪大了拼不动速度,但每跑一次,就觉得自己又年轻了一岁”。这份对奔跑的敬畏,恰是襄马最动人的底色。</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跑者们驶过汉江长虹大桥。桥面的风带着汉江的湿润扑面而来,桥下碧波荡漾,岸边的芦苇草,在晨光中摇曳。赛道旁,穿着古装的“郭靖”“黄蓉”举着“侠路相逢”的牌子呐喊助威,几位白发老人坐在轮椅上摇着小红旗,他们的眼神里满是期许。跑到5公里补给点时,志愿者递来的矿泉水和补水,小姑娘笑着喊:“加油呀!前面就是古城墙了!”指尖触到冰凉的瞬间,突然懂得为何襄马能吸引11万多人报名——这里的每一公里,都有不期而遇的温暖。</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0公里处的襄阳古城墙下,是半马赛道的第一个“坎”。我的呼吸开始变得沉重,小腿肌肉隐隐发紧。前面的跑者有人放慢了脚步,有人扶着城墙拉伸,一位穿橙色参赛服的大哥递来一支能量胶:“别慌,跟着我的节奏呼吸。”边跑边叙述他的过往,“抗癌五年”,你看我的长袖背后还贴着女儿画的红花,印的几个“抗癌五年”的字样。“第一次化疗后连路都走不稳,现在能跑半马,就是想告诉自己没输。”边跑边说,说话间,他已经调整好姿势重新出发,背影在古城墙的映衬下格外挺拔。</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途的补给站早已备好周全的保障:生理盐水、能量胶、香蕉段……整齐排列,医疗志愿者背着AED随时待命,急救跑者穿着醒目的白色的衣服在人群中穿梭,他们是赛道上流动的“安全堡垒”。15公里处,我看到医护人员正在为一位抽筋的跑者做拉伸,旁边的志愿者轻声安慰:“不急,我们等你缓过来再走。”襄马的赛道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这些默默守护的身影,让“安全完赛”从口号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承诺。</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公里的指示牌出现时,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耳机里传来组委会的提示音:“前方即将进入唐城影视基地,终点就在前方3公里。”穿过古色古香的城门,红墙黛瓦间仿佛穿越千年,几位“小侠客”举着“英雄加油”的牌子,稚嫩的呐喊声驱散了疲惫。想起出发前在体育博览会领到的纪念酒礼盒,那个预留的奖牌槽还空着,突然就有了加速的力量——不是为了名次,而是为了给这段坚持一个圆满的交代。</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后的冲刺阶段,赛道两旁的欢呼声越来越密集。20.0975公里处的计时牌显示2.04.48小时分,比我赛前预估的时间还少了,要从容。转过最后一个弯道,唐城东门的终点拱门赫然在目,志愿者们排成两列击掌相迎。当计时器定格在2小时04.48秒,奖牌挂在脖子上准备拍照留念时瞬间,冰凉的金属触感,混着汗水滑落,突然眼眶发热。不远处,那位“抗癌五年”的老弟正和女儿视频,举起奖牌的手笑得发抖。</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终点后,补给区里,热气腾腾的牛肉面香气四溢,这是组委会为跑者准备的专属福利。跑者们到了免费牛肉面馆,捧着碗坐在长椅上,看着陆续跑者,互相鼓励着走过来,一位年轻小伙展示着他磨破的跑鞋,“为了这场比赛练了半年,今天终于做到了”。这些平凡的瞬间,远比冠军的成绩更让人动容——因为每个安全完赛的人,都在自己的赛道上赢得了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把人生当成游戏,每个难题都是“经验加一”的机会!通关路上,没有绝对的失败。别让焦虑偷走你的快乐,专注自己,接纳常态,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很可爱!</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场时,诸葛亮广场的旗帜还在飘扬,赛道旁的垃圾已经被志愿者清理干净,只有地上的彩色标记还留着奔跑的痕迹。想起伍玲在采访中说的,她带伤参赛只为顺利完赛,“拼搏不是冒进,坚持才是真章”[__LINK_ICON]。这场襄马半程,就像浓缩的人生:有坦途也有陡坡,有陪伴也有独行,有疲惫也有惊喜。我们或许成不了聚光灯下的冠军,但只要带着初心出发,带着敬畏坚持,带着感恩抵达,每一步都是在奔赴不一样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夜色渐浓的襄阳城,唐城的灯火亮起。我把奖牌放进纪念酒礼盒,看着那枚“侠义襄阳”的金贴,突然明白:所谓英雄,从来不是超越所有人,而是战胜昨天的自己。21公里的赛道终有终点,但人生的奔跑没有尽头。下一场征途,我们依旧会带着襄马赋予的勇气,继续向前奔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