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长白山十八坊社区老年艺术团,扎根池北区,是一支由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以舞蹈、舞台情景剧和影视短剧为主要表现形式。我们始终坚守文艺工作的政治方向,秉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致力于传播长白山的红色革命历史与绿色生态文化,用艺术讲述家乡故事,用情怀传承时代精神。</p> <p class="ql-block">艺术团现有成员51人,稳定参与活动者40人,年龄最小58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3岁。尽管年岁已高,但热情不减,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坚持排练两小时,人均年排练达500小时,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5000小时。过去五年,纵然疫情反复、困难重重,我们仍迎难而上,持续创作,完成了一部又一部饱含深情的作品,只为心中那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没有资金支持,我们就亲手制作道具;没有专用库房,团长便在自家菜园腾出空间,搭建起简陋却温暖的“道具屋”。有些队员因家务缠身无法按时排练,团长和导演便带领我们这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主动上门帮忙搬柴火、种菜地,在彼此扶持中凝聚起深厚的团队情谊。这份坚持,不只是为了演出,更是为了心中那份不舍的艺术追求。</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我们尝试开展有偿演出服务,抓住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及旅游旺季的契机,为景区、单位献上精彩表演,获得一定收入。这笔微薄报酬,成为我们“走出去”的动力——租用大客车,奔赴白山地区的露水河、泉阳、松江河,远赴延边敦化市大剧院演出,赢得观众高度赞誉。每一次出发,都是对梦想的奔赴。</p> <p class="ql-block">有人羡慕我们能通过表演创收,但这份“收获”背后,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付出。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七,当万家团圆时,我们每晚六点准时出现在天府街,为游客倾情演出。旅游旺季亦如此,西游记剧组的演员戴着厚重假发与面具,一场演下来汗透衣背;扮演济公的队员赤脚行走,饰演老太太的成员弯腰驼背、甩着烟袋,动作滑稽却辛苦异常。每一场演出,都是体力与意志的双重考验。</p> <p class="ql-block">若无演出所得的些许报酬,我们的舞台便走不出社区。情景剧需要大型道具,动车无法托运,唯有租用带底仓的大客车才能远行运输。而真正的舞台效果,离不开灯光与布景的配合——在平地上演出,难以展现剧情张力。正是靠着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才让作品走出长白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自2021年起,至2025年10月,五年间我们共创作并发布50部作品于吉林彩视平台,涵盖情景剧十余部、舞蹈十余部、视频短剧十余部,另有原创歌曲两首、小品两部、快板一部、大合唱一部。每一帧画面,每一段配音,每一次剪辑,都凝聚着我对编导、拍摄与制作的无限热爱。</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作品屡获殊荣:《珊瑚颂》荣获第四届长白山【和谐杯】文艺大赛一等奖,《相亲相爱一家人》摘得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书记加油”业务大比武金马奖,《山林笔记》在吉林省“吉图荐书”讲书赛中荣获第三名。这些荣誉,是对我们艺术探索的肯定,更是对我坚持编导与创作的最大鼓励。</p> <p class="ql-block">五年来,我们创作了《相亲相爱一家人》《唱支山歌给党听》《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国妈妈》《梅花赋》《长白山下女儿情》《洗衣歌》《咱爸咱妈》《又见北风吹》《吉林抗疫曲》《认亲》《蝶恋花》《欢欢喜喜过大年》《天下乡亲》《双脚踏上幸福路》《铁道游击队》等众多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段记忆的镌刻,一次情感的释放,一场编导与表演的深度融合。</p> <p class="ql-block">我的爱好太多:行——旅行、导游、轮滑、滑冰、骑行、游泳;摄——摄影摄像、短视频制作;书——写作、授课指导;诵——朗诵、主持节目。虽常感精力不济,但最让我魂牵梦萦的,仍是情景剧的编导、配音、拍摄与后期制作。那是我心灵的归处,是我在暮年依然热血沸腾的艺术战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