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自行车的故事

珠穆朗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时候家里有一辆自行车,这是省供销社给父亲配备的交通工具,当时能有一辆自行车上、下班是人人都羡慕的事。这辆自行车是著名的英国产“凤头”牌自行车。</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头自行车是由英国Raleigh公司所生产的自行车。该公司是当时世界上生产两轮交通工具的最大集团公司。凤头自行车车架为锰钢材质,它身上有着许多的发明创造,如自行车转铃,摩电灯、指针式密码锁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头自行车的质量名副其实,我们姐弟三人都用它学会了骑自行车,不知摔了多少跤,自行车完好无损。那时年龄小,学车时只能把右腿从大梁下伸过去掏着骑。家里有自行车的孩子都喜欢骑车玩,在大人们休息时玩伴们都骑上自行车在院里转圈圈。为了练技术,在地上摆上两块砖,间隔十公分左右,练习骑车从缝隙中穿过,前后轮都从缝隙中穿过需要有高超的平衡技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玩伴约好骑车跑个远点的地方,目标定为晋祠。中午匆匆吃过午饭,偷偷的骑车出发了,这是我第一次去晋祠,来回有近百里的路程。一路上风驰电掣,风在耳边呼啸,沿途美丽的田园风光无暇顾及,我们在与时间赛跑,千万不能耽误了长辈下午骑车上班。到了晋祠己是满头大汗,来不及休息,调头就返程。回到商业厅宿舍大院时,时间刚刚好,看到父亲提着文件包从家里走出来,我立即将自行车交给父亲,父亲也没问我去哪里了,就骑上车上班去了。还好,我们几个孩子没有一个掉链子的,否则就误了长辈上班了。少年时候真好,累了歇会儿体力就恢复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忘不掉的是那年送父亲去火车站的事情。那时我十一、二岁的年龄,哥哥大我三岁,我俩各骑一辆自行车送父亲去出差,从新建南路的商业厅宿舍大院,送到迎泽街的1路公交站,父亲再乘公交车到火车站。</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坐在哥哥的自行车上,我的自行车载着父亲出差用的提包,到了公交车站父亲上了汽车,我俩就往回骑,突然发现父亲的提包还在我的自行车上,于是我俩赶紧去追公交车,有几次快追上停在站牌下的公交车,到跟前车又开走了,渐渐的我跟不上了,只好扒住哥哥的肩膀骑行,又遇到上坡,只能看着公交车越来越远了。到了火车站候车大厅,乘客们</span> <span style="font-size:20px;">摩肩擦踵、熙熙攘攘,我俩四处寻找父亲也没有找到,在这焦急的时刻忽然听到一声咳嗽,“哼…哈”这是父亲特有的咳嗽声,父亲在战争年代风餐露宿落下的毛病,经常咳嗽。顺着这熟悉的咳嗽声望去,看到父亲正在向电话亭走去,我俩急忙跑过去把提包交给父亲。父亲出差是到北京开会。</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我长大了参军入伍,部队在山区,自行车也同样是交通工具,能够很方便地在崎岖的小路上骑行,图为在河北易县京原铁路线上的留念,远处是战友郝中树在捣乱。</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提供的共享单车代替了家家户户的自行车,老牌的自行车记录着时代进步的足迹,这一曾经的交通工具仍然铭记在人们心中。</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面视频中的这位老兄还保存着一辆风头牌自行车,听听他是怎么说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