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为舟 共赴育人之境 一初中部体音美组大教研(音乐学科)

方城县释之学校

<p class="ql-block">  艺术,是无声的诗篇,是流动的画卷,是凝固的旋律。它能让孩子在观察一朵花时,读懂生命的细节;在欣赏一幅画时,触摸创作者的心境;在参与一次手工时,感受创造的喜悦。体美教学科教研,正是要搭建这样的平台,让艺术走出“小众爱好”的误区,成为每个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审美滋养。</p> <p class="ql-block">  今日,我们对艺术教育的热爱点燃了灵感。当音符在课堂中跳跃,当旋律悄然叩击少年的心门,我知道,那颗关于美的种子,已在不经意间埋下。它不喧哗,却有力量;它不张扬,却能穿透岁月——这正是音乐最温柔而坚定的启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以乐为炬,逐光而行 </b></p><p class="ql-block"><b> 一一我的音乐教育求索之路    </b></p><p class="ql-block"><b>   南阳市方城县释之学校 杨帅玲</b></p><p class="ql-block"> 从南阳师院的校门走出时,我未曾想过,音乐与教育这两条线,会在我往后的人生里交织出如此斑斓的图景。二十载教学生涯,像是一轴缓缓铺展的画卷,每一笔都浸透着对讲台的热爱,每一抹色彩都源自对音乐的执着。如今回望来时路,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汗水、坚持与感动,依然清晰如昨,指引着我在逐梦的路上继续坚定前行。 </p><p class="ql-block">  初登讲台时,我便与校园的文艺汇演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的晚会筹备期,是我最忙碌也最充实的时光。教室里,我手把手教孩子们编排舞蹈动作,从肢体的协调性到情感的表达,一点点打磨细节;音乐室里,我陪着他们反复练习歌伴舞的曲目,歌声与笑声交织,成了校园里最动听的旋律。而当灯光亮起,我站在舞台中央放声歌唱,或是看着孩子们自信地展现成果时,心中涌起的成就感,足以抵消所有疲惫。那时的我,以为这样与舞台、与学生相伴的日子,便是教育生涯的全部模样——平淡却温暖,简单亦充实。 日子在一届届学生的更迭中悄然流逝,当生活逐渐归于平静,一个念头却在我心中愈发清晰:我还有未完成的梦。</p><p class="ql-block">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开始思考,除了作为教师和管理者的责任,我是否还能为自己的音乐热爱多做些什么?于是,我为自己制定了全新的计划: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窗台,我便伴着鸟鸣练声,让歌声唤醒沉睡的清晨;傍晚时分,我换上运动装,在跑道上奔跑,让汗水冲刷一天的疲惫;闲暇之余,我跟着教程练习瑜伽,在一呼一吸间调整身心状态。那时的我,像一个重新启程的学生,带着满腔热忱,朝着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方向努力。</p><p class="ql-block"> 改变的契机,源于一次偶然的经历。我有幸参加了宋今老师的音乐会,当看到乌兰托娅身着精致礼服,在舞台上光彩照人时,心中既羡慕又失落——轮到我挑选演出服时,才发现因身材臃肿,竟没有一件能合身。那一刻,我暗下决心:为了音乐梦想,必须减肥。此后的日子里,我对自己更加严苛:戒掉高热量食物,将跑步与瑜伽的强度加倍,哪怕再忙再累,也从未中断。一年的坚持,换来的是40斤体重的下降,更重要的是,我终于能穿上心仪的礼服,自信地站在舞台上。 </p><p class="ql-block"> 那年初夏,建军节与建党节的晚会邀约如期而至。当我身着礼服,在璀璨的灯光下演唱雷佳老师的《锦绣前程》时,歌声里不仅有对祖国的祝福,更有对自己坚持的肯定。台下掌声雷动的瞬间,我忽然明白,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那些咬牙坚持的日夜,终将成为生命里最珍贵的勋章。 这次演出,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此后,我开始主动寻找更多与音乐相关的机会,北京的声乐活动中,总能看到我奔波的身影。 </p><p class="ql-block"> 2017年,一个重磅消息传来——我受邀参加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群众大众春晚。接到通知时,我既激动又忐忑,深知这是对我音乐水平的莫大认可。然而,出发当天,天公却仿佛故意考验我:老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水模糊了前路,也让我的信心渐渐动摇。“要不放弃吧?”一个念头在脑海中闪过,可随即又被我否决:“自己决定的事,怎能轻易退缩?”带着这份执念,我冒雨出发。令人惊喜的是,车行驶到半路,天空竟渐渐放晴,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道路上,仿佛为我照亮了前行的方向。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我将所有的情感融入歌声,演出结束后,“优秀表演艺术家”与“爱心形象大使”的荣誉称号,成了我此行最珍贵的收获。 音乐道路上的突破,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更高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我开始思考,若想在音乐教育领域走得更远,仅靠现有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2019年,我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一是考取高中音乐教师资格证,为未来进入高中或大学任教打下基础;二是自费报考中国人民大学音乐学在职研究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备考教师资格证的日子里,我白天忙着教学,晚上挑灯夜读,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点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笔记本;准备研究生考试时,我更是挤尽所有碎片时间,通勤路上背单词,午休时看专业书籍,只为离梦想更近一步。 </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第一次去人民大学报道的场景。那天北京大雾,汽车在河北境内被迫下了高速,只能沿着蜿蜒的小路缓慢行驶。抵达北京时,已是深夜十一二点,离学校附近的宾馆还有一段距离。从未独自在外订过宾馆的我,站在陌生的街头,手足无措。就在我近乎绝望时,一位女老乡主动搭话:“姐姐,要不今晚跟我住吧,我男朋友没有在家,明天我送你去地铁站。”这份突如其来的善意,像一束光,驱散了我心中的不安。第二天清晨,老乡如约将我送到地铁口,细致地告知我换乘路线。当我终于走进人民大学的校园,参加在职研究生开学典礼,见到和蔼的院长与两百多名志同道合的同学时,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那一刻,我更加坚信,只要心怀热爱,勇往直前,便总有温暖与幸运相伴。</p> <p class="ql-block">  在人民大学学习的日子,是我专业成长最快的阶段。课堂上,中央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们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理论,从古典音乐到现代音乐,从音乐创作到音乐教育,每一堂课都让我受益匪浅;课后,我与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教学经验,思想的碰撞让我对音乐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段时光,我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尽情汲取养分,只为将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让更多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p><p class="ql-block"> 2022年,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我主动申请调回方城县释之学校,担任初中音乐教师,同时兼任学校办公室工作与工会副主席。新的岗位,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挑战:白天,我要给学生上音乐课,用歌声点亮他们的课堂;办公室里,我要处理繁杂的行政事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工会活动中,我要组织老师们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忙碌成了生活的常态,有时甚至会忙到深夜才能回家,但每当看到学生们因音乐而绽放的笑容,看到同事们在活动中收获的快乐,我便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p> <p class="ql-block">  在这所学校,我还邂逅了新的成长机遇。国家大力倡导教育家思想,学校组织我们学习多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还听了姚文全站长的魏书生自育自学报告,在深入研读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开始尝试将教育家思想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并动笔记录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此前,作为学校美篇编辑,我已连续两年半撰写周工作总结,那些文字累计起来,若按半年一本书的篇幅计算,已有五六本之多,虽只是学校存档的资料,却为我的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于是,我萌生了出版个人著作的想法。从构思框架到撰写内容,从反复修改到最终定稿,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我的心血。《悟道》一书,是我对生活与教育的深度思考,记录了我在教学中的困惑与顿悟;《圈层决定人生》则聚焦人际交往与自我成长,分享了我在不同阶段的感悟;今年出版的《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人》,更是我对人生态度的诠释,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温暖与力量。这三本书,或许算不上多么厚重的著作,却是我人生成长路上最真实的见证,每一页都写满了我的热爱与坚守。 </p><p class="ql-block"> 感谢国培让我在信阳师院进行了河南省初中音乐骨干教师的培训,让我学习新的教学模式,亲身感受到专家教授的专业、专注、热爱的精神,这场培训的珍贵,远不止专业知识的填充。它让我们看到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就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对艺术传承的深耕。当我们带着教授们的指导,带着“兼收国内外优秀音乐知识”的新认知回归工作,那些关于发声、关于审美、关于学习方法的收获,便成了教学中最坚实的底气;而这份对专业的敬畏与追求,也将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在艺术与成长的道路上步履更坚。感谢这场培训给予的养分,也感谢为我们搭建平台的信阳师院及相关部门。它不仅为我们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让我们清晰了未来的方向--以更加专业的素养传递音乐之美,以更开阔的眼界追逐艺术之光,在教育中,不断成为更好的音乐传播者。 </p><p class="ql-block">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回望二十载教育与音乐之路,有过迷茫,有过艰辛,却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我依然怀揣着成为音乐家与教育家的梦想,在教学中探索,在音乐中成长。我知道,梦想的实现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愿意带着这份热爱与执着,慢慢学,慢慢修,在余下的时光里,为自己、为孩子、为更多热爱音乐的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未来的日子里,我依然会以乐为炬,逐光而行,让音乐之花在教育的土壤中绚烂绽放,让教育之路因音乐而更加精彩。</p> <p class="ql-block">  我走过的路,有礼服加身的庄重时刻,也有穿行于山野与城市的寻常步伐。每一步都未曾远离音乐,也未曾脱离课堂。那些风景或许各异,但始终不变的是——我想把音乐带进教室,带进孩子们的生活,让它成为他们生命里可触摸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  我一直相信,音乐是心灵的桥梁。它不靠说教,而是用旋律牵起情感的手;它不强求理解,却能让灵魂彼此听见。在课堂上,我努力做的,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搭建这座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音符中遇见自己,听见内心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深耕课堂,是我对“育人”的回应。每节音乐课都应有它的韵律与温度,不必千篇一律,但求各有其美。有的课如溪流潺潺,润物无声;有的课似鼓点激昂,点燃激情。我愿俯身倾听每一堂课的呼吸,让它自然舒展,真实发生。</p><p class="ql-block"> 唱歌课上,我试着让声音“活”起来。学《黄河大合唱》,不只是唱词,而是让孩子们想象浪涛奔涌;唱《让我们起舞》,也不仅是节奏练习,更是一场情绪的释放。我们模仿小鸟鸣叫、蝉声起伏,在游戏中唤醒身体的声音本能。那一刻,技巧藏在趣味里,表达生于情感中。</p><p class="ql-block"> 音乐欣赏课,是我带学生“看世界”的窗口。听《青花瓷》,我们用色彩描绘旋律的流转;听《高山流水》,我们闭眼想象知音相逢的画面。节奏可以变成脚步,情绪可以染成颜色。当《命运交响曲》的“敲门声”响起,有人说是恐惧,有人说是挑战——我欣喜于这份多元的共鸣,那是审美真正发生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乐理课不该是枯燥的符号堆砌。我把音符做成卡片,把节奏变成积木,彩虹色的图案铺满桌面。孩子们在游戏中拼出旋律,像搭积木一样理解节拍。知识不再遥远,它藏在指尖的触感里,藏在笑声中悄然发芽。</p> <p class="ql-block">  对标中招,并非只为考试。它是对专业性的尊重,是对教学方向的梳理。我以专业为笔,一笔一划勾勒备考蓝图——不是填鸭式训练,而是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音乐认知,让每一次练习都有意义,每一次进步都看得见。</p><p class="ql-block"> 夯实基础,分层突破。面对不同起点的孩子,我尝试用不同的节奏陪伴他们前行。有的需要反复练习音准,有的渴望舞台表现机会。我愿做那个蹲下来的人,看清每个人的节奏,陪他们一步步走稳、走远。</p><p class="ql-block"> 融合课堂,以考促学。音乐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可以和语文的诗意相连,与历史的回响共振。一次考试设计,可能源自一首古曲的赏析;一次课堂活动,也可能成为跨学科的起点。当知识被点亮,音乐就成了那束光。</p> <p class="ql-block">  乐润一生,是我对音乐教育最深的期待。它不仅是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更是未来某一天,当孩子在疲惫时想起某段旋律,心头泛起一丝暖意。音乐是跨越岁月的礼物,而我们,是那个默默打包礼物的人。</p><p class="ql-block"> 音乐的力量,在于它的日常渗透。它能在清晨唤醒精神,也能在深夜抚慰心房;它能在挫败时给予勇气,也能在平凡中增添诗意。它是情感的桥梁,是审美的启蒙,更是精神的栖居地。而我们的课堂,正是这份力量生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深耕课堂,让每节音乐课各展其韵。我不追求每一堂课都精彩绝伦,只愿它真实、有温度、能触动人心。有时候是一次安静的聆听,有时候是一场放肆的合唱,只要孩子们投入了、笑了、哭了、记住了,那就是成功的课。</p> <p class="ql-block">  乐理课也可以很有趣。当双手摆弄着彩色的音符积木,当彩虹扇形在眼前展开,孩子们说:“原来节奏真的可以‘玩’!”我笑了——是啊,知识不该是冰冷的规则,它应该藏在游戏里,藏在笑声里,悄悄发芽。</p> <p class="ql-block">  乐润一生。这四个字,是我心中最柔软的坚持。我不奢望每个孩子都成为音乐家,但我希望他们长大后,在某个孤独或欢喜的时刻,能自然地打开一首歌,听见内在的心声。</p><p class="ql-block"> 音乐与生活,从来不分家。它是晨起的第一缕阳光,是归家路上耳机里的老歌,是情绪低落时那一声熟悉的旋律。而旋律的力量,就在于它总能在无声处说话,在无光处照亮。</p> <p class="ql-block">  初中音乐课的意义,远不止于学会一首歌。它是心灵的滋养,是记忆的锚点。多年后,也许学生忘了课本内容,但会记得某次全班合唱时的热泪盈眶。那一刻,艺术的种子已悄然种下,只待某天开花结果。</p> <p class="ql-block">  音乐教育的使命,是以爱为基,以责为任。用音符跃动于学子之间,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今日的研讨,是为了明日的实践;此刻的分享,是为了更多课堂的改变。我们携手前行,不是为了掌声,而是为了那一双双因音乐而闪亮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艺术的教育意义:</p> <p class="ql-block">  艺术教育者,是审美火种的传递者,更是品格塑造的雕刻家。以“德”为根,我们在课堂上播撒真善美的种子,让孩子在色彩与旋律中明辨是非、涵养心性;以“艺”为翼,我们用专业点亮创造力,助学生在笔墨与音符间绽放个性、实现成长。这份“树德立艺”的使命,不仅是传授技艺的责任,更是为时代培育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艺术新人的坚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艺术教育者的每一份付出,都在践行“树德立艺”的初心。我们以德行滋养艺术的灵魂,让作品不止有技巧的惊艳,更有精神的厚度;以艺术锤炼品格的韧性,让孩子在创作的挫折与收获中,学会坚持、懂得共情。这既是教育者的使命,更是我们无愧于时代的担当。</p> <p class="ql-block">策划:校委会 教导处</p><p class="ql-block">拍照:余美颖 安晓彤</p><p class="ql-block">编辑:杨帅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