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响:长胜街纪行

阳旭

<p class="ql-block">车到七里坪,已是午后。秋日的阳光斜斜地洒下来,长胜街几个繁体字映在我眼前。街口游人如织,红旗在檐角猎猎作响,那份国庆特有的热闹,几乎要溢出这小小的街口。</p> <p class="ql-block">一脚踏进青石板路,喧嚣便像被什么滤去了大半。这条六百米的长街,窄窄的,仅容数人并肩。脚下的石板被岁月磨得温润,在斜阳里泛着青光,缝隙里的青苔却还倔强地绿着。两旁屋顶上清一色的黛瓦,上面覆着一层薄绒般的苔藓。墙壁是清冷的青灰色,表面粗糙,粉刷的石灰因年代久远而开裂、剥落,形成一幅复杂而抽象的地图。木格窗,木板门,黑漆早已斑驳,露出木头的本色来。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旗幡在微风中轻摇。</p> <p class="ql-block">我走得很慢。游客的欢语,小贩的叫卖,孩子的嬉闹,都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我的目光,始终离不开那些沉默的牌匾——“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苏维埃银行”“经济公社”“革命法庭”……每一个名字,都像一块沉重的碑石。我站在这指挥部的天井里,仰头看那一方被屋檐框住的、秋日高远的天。当年,就是在这里,那些比我还要年轻得多的人,决定了千万人的命运。那墙上挂着的斗笠、蓑衣,玻璃柜里静卧着的土枪、大刀,它们都沉默着,却比任何喧嚣都更有力量。</p><p class="ql-block">街中段有一所“列宁小学”。教室里,黑板是木板的,课桌是长条的木凳。我仿佛能听见,八十多年前,那些衣衫褴褛的孩子们,用清亮的声音跟着先生诵读:“我们是新世界的主人……”声音穿透时空,与窗外今日孩童追逐泡泡的清脆笑声,奇妙地重叠在一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童年,而幸福,终究是相似的。</p> <p class="ql-block">不觉间已走到长街尽头。回望来路,夕阳正把最后的金光,慷慨地涂抹在整条街道上。飞檐翘角,黑瓦粉墙,都镶上了一道温暖的金边。游客渐渐稀疏,街道恢复了它平日里应有的宁静。那份因历史而来的沉重,此刻也仿佛被这温柔的暮色融化了,沉淀为一种踏实的、向前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来时,我带着的是一个游客的好奇;去时,带走的却是一份沉甸甸的清醒。长胜街,它不言不语,只是在那里。但每一个走进它的人,都能从青石板的缝隙里,从斑驳墙面的纹理中,读到那句话——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这或许就是此行的全部意义。</p> <p class="ql-block">主题/分类: 旅行纪念摄影</p><p class="ql-block">地点/场景: 湖北省红安七里坪镇</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 2025 10 04</p><p class="ql-block">摄影/后期: 阳 旭</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故乡的原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