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参观完圣安娜教堂和圣弗朗西斯和伯纳德教堂后,我们从老城的中间部分进入老城,前往维尔纽斯大教堂和卡济米纳斯塔楼游览。</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的老城起源于14世纪立陶宛大公盖迪米纳斯时期,现存74个街区和近1500座历史建筑,面积3.59平方公里,为北欧最大中世纪古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政府通过修复工程恢复城墙遗迹,1994年因建筑风格的完整性成为该国首个世界文化遗产,美国《国家地理》将其评为“浪漫欧洲”代表古城。其建筑群见证了立陶宛大公国对东欧文化艺术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来到老城,必访地标有黎明门(现存唯一古城门)、维尔纽斯大教堂及广场(城市核心)、格迪米纳斯塔(俯瞰全景最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格迪米纳斯塔(Kazimierza Tower)是立陶宛维尔纽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塔楼位于维尔纽斯古城的核心区域,是中欧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塔楼始建于13世纪,历经多次战乱和修复,现为三层建筑,外观朴素但极具沧桑感。它曾作为立陶宛大公国的军事防御设施,见证了国家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格迪米纳斯塔楼在14世纪由波兰国王卡济米日三世把木制改建砖石结构城堡,它从最初作为军事防御设施,后逐渐演变为城市地标。其名称反映了立陶宛与波兰的历史联系,该塔楼在16世纪曾被立陶宛大公国作为防御要塞使用。</p> <p class="ql-block">格迪米纳斯塔楼高约22米,采用红砖砌筑,融合了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尖顶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元素。其33种不同形状的红砖砌筑方式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成为维尔纽斯“哥特式建筑明珠”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这座塔楼是维尔纽斯城堡唯一留存至今的部分,不仅是维尔纽斯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立陶宛国家的重要象征,并曾出现在立陶宛的货币上。</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大教堂广场建造于19世纪,也就是维尔纽斯大教堂重建造时期,目前已经成为立陶宛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立陶宛最知名的象征和地标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是维尔纽斯城市奠基者—格迪米纳斯大公(约1275-1341年)的纪念碑。雕像展现了格迪米纳斯大公身披盔甲、手持利剑、身骑战马的英武形象,象征着立陶宛大公国昔日的强盛。</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上还有大教堂钟楼以及立陶宛大公宫殿。这座宫殿始建于15世纪,曾作为立陶宛大公国及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政治、行政和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1801年被拆毁后于2002年启动重建工程,2009年以博物馆形式重新开放。</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大教堂修建于1387-1388年,教堂正面山墙上立着三尊塑像,中间手举十字架的是圣安娜,其右是圣徒卡济米拉斯,其左是圣徒斯塔尼斯拉夫。</p> <p class="ql-block">位于教堂正立面门廊上,有4座耶稣使徒雕像,分别是圣马太(与天使)、圣马可(与狮子)、圣卢卡斯(与公牛)、圣约翰(与老鹰) 。</p> <p class="ql-block">教堂前的这双脚印据说是立陶宛政府为纪念1989年波罗的海之路(Baltic Way)这一历史事件而设立的纪念标志,当年在这座广场上,曾聚集了数万立陶宛人,他们和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一道,上演了一场名为“波罗的海之路”的联合行动,二百万人手拉手组成人链,人链之首就是这座广场,然后不间断六百公里贯穿三国,直抵塔林。行动成功表达了民族独立的诉求,被联合国记入世界记忆。这双陶瓷脚印拓模标记了人链的起点位置,代表当年第一位参与示威的老人站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重大的历史事件几乎都和这座教堂有关系。早在立陶宛信仰基督教之前,这里就是立陶宛人供奉雷神的神殿,基督教传入立陶宛后,第一座木质教堂大约是14世纪末在此建立。</p> <p class="ql-block">到了15世纪,大公爵维陶塔斯命令建造一座更为宏伟的教堂以取代原来的木教堂。经过了多次修复逐渐融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今天教堂的风格定型新古典主义,是由1783年到1801年之间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主教座堂是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旧城的核心地标,该教堂曾在苏联时期被改造为美术馆,1991年立陶宛独立后恢复宗教功能。教堂内保存14世纪末哥特式水彩壁画及14-20世纪教堂用具。</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有中殿与11座礼拜堂组成,中殿经过修复,装饰得美轮美奂,11座礼拜堂在中殿的两侧,名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大教堂内最重要看点是圣卡西米尔礼拜堂,礼拜堂内的装饰尽显了巴洛克式的繁复!教堂里面有描绘这位立陶宛圣徒生平的壁画和他的银棺。教堂下面的地宫内安葬着维陶塔斯大公和妻子,国王日吉蒙塔斯的两个妻子,还保存着国王弗拉基斯拉夫的心脏。</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主教座堂”以其大气和恢宏的建筑风格,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美。尽管手机广角镜头无法完全捕捉到它们的美,但这些照片依然能够传达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在维尔钮斯入住的是庄园式酒店,早晨当地最低温度在4°左右,当太阳升起时,在湖面上形成温差而产生雾气,让整个庄园有了一种朦胧之美。</p> <p class="ql-block">据传说12世纪时,立陶宛大公来到这里狩猎,晚上休息时梦见几只狼奔上山岗,相互厮咬,其中最强壮的一只斗败诸狼后大声嗥叫,惊动四方。</p> <p class="ql-block">解梦人说这是个吉兆,如果在此地筑城,必将名扬天下。于是立陶宛大公就在狩猎地的山岗上修筑了城堡,取名为维尔纽斯,名字来自立陶宛语“维尔卡斯”,是狼的意思。因此早餐后我们再去前往老城,探索这其中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从黎明门(Gate of Dawn)又称日出门进入,它是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古城门,建于1503年至1522年,最初主要起防御作用。这是老城仅存的一处城门,维尔纽斯市之前曾有9座城门,如今只剩下了仅存的黎明门。</p> <p class="ql-block">来到城内回望,可以看到城门上有一座精致的小礼拜堂,这是古时候的一项传统,认为在城门上修建礼拜堂可以保佑城市平安、旅者安全,类似镇宅的作用。1671年天主教士在城门上修建了一所小教堂——圣母玛利亚教堂,供奉圣母玛利亚像,它是波兰天主教最神圣的圣像之一。传说中该圣母像具有非凡的魔力,医治百病,因此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网上照片</p> <p class="ql-block">1993年9月4日,教皇若望·保禄二世在此主持《玫瑰经》祈祷仪式,此后每年11月第三周固定举办圣母玛利亚节庆活动。而由于教皇保罗二世到过这个门楼,因此瞻仰者排队无数,我们只能就比别过。</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老城是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中世纪核心区域,起源于14世纪立陶宛大公格迪米纳斯的筑城传说,1323年首见于文献记载,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北欧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古城之一,融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及新古典主义建筑。</p> <p class="ql-block">圣特蕾莎教堂位于黎明之门附近,建于1635-1650年,是一座巴罗克式建筑。教堂外表看很一般,里面非常漂亮,其装饰很华丽,是非常典型的东欧教堂装饰风格。出生于阿尔巴尼亚的特蕾莎修女(1910-1997年),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因其一生致力于解除贫困,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p> <p class="ql-block">紧挨圣特雷莎教堂的是修建于17世纪的维尔纽斯东正教圣灵教堂(Orthodox Church of theHoly Spirit),属俄罗斯东正教。穿过围墙进入教堂,教堂带有精致的圆顶,外墙刷为粉色。</p> <p class="ql-block">沿教堂主街继续往前,路右侧是圣卡西米尔教堂(St Casimir Church),教堂以立陶宛圣徒名字命名,修建于1604-1615年,是维尔纽斯最古老的巴洛克式建筑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这座圣帕拉斯科瓦东正教会,据说,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曾祖父曾在此受洗。前苏联时期,这座教堂先被改建成无神论博物馆,后又用作立陶宛民族艺术馆。1990年重归东正教。</p> <p class="ql-block">从1323年立陶宛大公在维尔纽斯定都开始,天主教一直是立陶宛的国教,但后来的每一个征服者、入侵者或者迁徙者都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所以今天的维尔纽斯城市里教派混杂,各种宗教、各种流派的教堂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犹太教。。。。甚至还有清真寺。也因此,维尔纽斯又被称为立陶宛的耶路撒冷。</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里散步,几乎随便哪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一座教堂,风格不同,教派也不一样,建筑风格也非常混杂,逛教堂,本身就是维尔纽斯旅游魅力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市政厅(Town Hall)历史上多次重建,现在的市政厅修建于1799年,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多国政要包括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都曾来访。</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大学,欧洲第三古老大学,1579年由耶稣会创建,校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学术实力:2022年QS世界排名第400位,教学质量评级位列全球前15%(第135位)。</p> <p class="ql-block">挨着维尔纽斯大学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立陶宛总统府</span>。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宫殿式建筑,作为统治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漂亮但不失庄重和威严。总统府曾经过多次重建,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4世纪,目前的建筑于1824年开始建造,1834年完工。总统府在16世纪曾为维尔纽斯主教的居住之地,故又称“主教宫”。18世纪为维尔纽斯总督的住所,1997年成为立陶宛总统官邸。</p> <p class="ql-block">阿鲁敏多庭院是维尔纽斯正教教区神学院 的所在地。这所神学院在俄罗斯帝国统治时期的19世纪,是培养东正教神职人员的重要中心。当时的建筑群包含了神学院的教室、宿舍、教堂以及相关设施。:现在它已成为维尔纽斯老城最受欢迎的休闲、文化和社交中心。</p> <p class="ql-block">维尔钮斯14世纪因格迪米纳斯大公铁狼嚎梦传说建城,17世纪成为东欧学术中心,二战后通过系统性修复重现中世纪风貌,现存建筑74%为原貌。</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