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自驾游9_ 瓦罕走廊&红其拉甫

止 戈

<p class="ql-block">  9月16日中午,惜别奥依塔克向塔什库尔干行驶,一路上遭遇指数750雾霾天,途中景区看不清楚,于是我们先直奔瓦罕走廊和红其拉甫。沿314国道,再转Z687省道,艰难行驶300多公里,雾霾逐渐消散,于下午四点半抵达瓦罕走廊景区。✌🌹</p> <p class="ql-block">  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尔,是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的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东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整个走廊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也是东亚到西亚最近的道路。走廊北边是塔吉克斯坦,南面是巴基斯坦,走廊东端为阿、塔、巴、中四国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特别!</p> <p class="ql-block">  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这也使得阿富汗成为了所有与中国接壤的国家中边境线最短的国家。瓦罕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  华夏先贤和丝路要道的开拓者,无论是汉代张骞多次西征凿空西域;还是东晋高僧法显、大唐高僧玄奘和西域佛经汉译创始人安世高都曾经过这里,去古印度(天竺)研究佛法;就连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曾途经此地。</p> <p class="ql-block">  秋天的瓦罕走廊,阳光下泛黄的草原散布河谷,零星的毡房和牛、羊群偶尔闪过车窗,远处蓝天白云里隐映山峦雪峰,大片的沙石荒漠彰显边塞的遥远而苍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站在瓦罕走廊字碑前,眺望远方起伏的山峰和河谷,用脚步行走在这条中西交流的千古要道上,感慨万千!</span></p> <p class="ql-block">《瓦罕走廊》</p><p class="ql-block">张骞凿空西域路,</p><p class="ql-block">法显三藏走天竺。</p><p class="ql-block">马可波罗行经地,</p><p class="ql-block">瓦罕走廊世界殊。</p><p class="ql-block">千年丝路贯东西,</p><p class="ql-block">万里自驾进山谷。</p><p class="ql-block">高原塔县通四国,</p><p class="ql-block">游客纷至沓此处。</p><p class="ql-block"> 止 戈 2025/9/16</p> <p class="ql-block">  惜别瓦罕走廊,前往不远处的红其拉甫国门,沿途景色美不胜收。经Z687省道转314国道,行驶约1小时,抵达我国最有名的西城边陲红其拉甫国门景区。</p> <p class="ql-block">  因为有约3小时左右的时差,下午6点多钟,仍然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在游客中心转乘景区中巴车,遇到一些边境地区的游客,在拍视频配解说词时,说他们可能是巴基斯坦游客,一位尖鼻子小姐姐立刻回应说“我们不是巴基斯坦人,是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  红其拉甫国门,位于新疆喀什市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地处中巴边境7号界碑处,是帕米尔高原的核心地标,也是中巴公路314国道终点,是中巴唯一的陆路通道,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门,兼具战略枢纽与旅游地标意义。</p> <p class="ql-block">  在国门7号界碑旁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红其拉甫是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个通外山谷,素有“血谷”之称。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50%,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其平均海拔约5000米,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属“生命禁区”,波斯语中被称为“死亡之谷”。</p><p class="ql-block"> 现在是九月中旬,游客们来到这里也必须穿着羽绒服,即便是初秋时节,大风刮起仍然感觉寒冷。</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驻有我军的边防哨所和雷达站,边防部队的官兵,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享誉神州!每逢天寒地冻的春节期间,电视新闻里,看到红其拉甫边防官兵给大家拜年的画面,十分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  江山引领,一路西行。走过瓦罕走廊和红其拉甫,此次南疆自驾游的最重要目标终于达成!游走在帕米尔高原的海拔最高处,看到有游客在景区购买和使用氧气瓶。很惊讶!笔者并没有什么高原反应,这也许与心境愉悦相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