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召寺 清将军衙署旧址 五塔寺 大清真寺(2025年9月6日~7日)

刘畅

<p class="ql-block">大召寺,二十余载后再访故地,时光仿佛在此凝滞。这座位于呼和浩特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是内蒙古地区最早建成的黄教寺庙之一,亦是蒙古族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少数大型寺院之一,仅晚于美岱召,在草原佛教传播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尤为独特的是,大召寺是蒙古地区罕见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驻跸于此,僧众为表尊崇,遂废止活佛转世制度,以示对皇权的敬重。如今,它不仅是信仰的圣地,更是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巍峨的殿宇、珍贵的文物与精妙的艺术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厚重的历史画卷。门票35元,65岁以上老人可免票入内。</p> <p class="ql-block">主持修建大召寺的,是明代蒙古土默特部的杰出首领阿拉坦汗。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他以宏愿与虔诚奠基此寺,开启了蒙古地区大规模弘扬黄教的序幕。这座寺庙不仅是一座宗教殿堂,更是一段民族信仰转型的历史见证,承载着草原与中原文明交融的深沉回响。</p> <p class="ql-block">寺门巍然矗立,雕梁画栋间尽显庄严气象。朱漆金钉,飞檐翘角,门楣之上彩绘繁复,佛教符号与传统纹饰交织辉映,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数百年的香火传承。这扇门,不仅是进入寺院的通道,更是通往历史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古朴的转经筒静立于回廊之侧,铜身斑驳,刻满六字真言。信众缓步而过,轻抚铜筒,一圈一转,皆是祈愿与虔诚的流转。经筒低鸣,如风诵经,将尘世烦忧卷入无尽的轮回祝福之中。</p> <p class="ql-block">轻轻推动转经筒,一圈,两圈……人们笑言:“转个好运。”在这片神圣之地,每一次转动都寄托着对平安、健康与福泽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清将军衙署旧址,又称绥远城将军府,坐落于呼和浩特市中心,是清代边疆驻防体系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将军府之一,素有“漠南第一府”之美誉。三百年的风雨未曾磨灭它的威严,青砖灰瓦间仍可见当年军政中枢的肃穆气象。这里曾见证绥远和平起义的重大历史时刻,是民族团结与边疆治理的活化石。如今免费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后宅院落幽深,回廊曲折,屋舍错落有致。昔日将军家眷居于此,一砖一瓦皆浸润着岁月的静谧。如今虽人去楼空,然庭院中老树苍劲,石阶斑驳,仿佛仍能听见往昔的脚步声。</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绿意盎然,假山叠石,花木扶疏,是将军府中难得的闲适之所。春有桃李争艳,秋见黄叶纷飞,四季更迭中,这座园林不仅承载着主人的雅趣,也映照出清代边疆高官生活中的诗意与从容。</p> <p class="ql-block">五塔寺,正式名为金刚座舍利宝塔,建于清雍正五年,是一座融合宗教信仰与艺术巅峰的佛教建筑杰作。塔身上下遍布佛教题材浮雕,共镌刻佛像一千五百六十尊,每一尊皆神态庄严,线条流畅,宗教氛围浓郁而肃穆。其形制与北京大真觉寺五塔相媲美,甚至在某些细节上更显精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石雕艺术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塔座稳如磐石,雕饰繁复精美,宛如一部立体的佛教经典,静静矗立在时光之中,向世人讲述着他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大清真寺融合中国传统寺庙布局与伊斯兰建筑精髓,形成独具一格的宗教建筑风貌。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是呼和浩特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清真寺。蓝绿为主调的屋面,辅以鎏金装饰,华贵而不失典雅,庄重而富有生机。二十多年后再临此地,依旧为之惊艳,至今香火不绝,人流如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