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家先生个子不高,方方的脸,一副很憨厚诚实的样子。可是,他千好万好,就是特小气了些。</p><p class="ql-block"> 节俭是美德。我们这里的人喜欢囤东西,尤其是春节,各种肉食各种蔬菜、酒水以及糖果无所不囤。过个年仿佛要把一年没有吃的喝的全补回来。有一年春节过完,我很得意的告诉先生,今年没有放坏东西,只坏了一个萝卜。他立马说:萝卜就该坏吗?是的,萝卜不该坏的,可是对于我来说已经很努力很节约了。他每发现坏掉一样东西,就很心疼,故而常常抱怨我。从此,每次只要他一进厨房,我便快快的跟进去,然后接过他手里的厨具。</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们在外边吃饭。请客的朋友很大方,拿起菜单不停的点菜。他告诉朋友说:“你等一等,等你嫂子给你讲个故事,然后你再点菜也不迟。”因为我之前给他讲过一个浪费粮食的鬼故事。说有两个姊妹很相亲相爱,姐姐英年早逝,妹妹很想念姐姐。然后托了做法的人,去看姐姐。看到姐姐正在泔水桶边吃剩饭,姐姐说这些剩饭是我活着的时候浪费掉了呀。我把我的吃完了才能去投胎,现在吃的是你剩的,你以后千万不要再浪费粮食了。这个故事肯定是杜撰的,但是很有用(谁愿意为了面子工程死后还要去吃剩饭呀)朋友一听,赶忙停住了点菜的手。</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区的楼下有个店卖一种草本抑菌膏,对眼睛特别好。一瓶 300元,两瓶会送一个专用的眼睛框,可以把膏装上,像戴眼镜一样地使用。我要买两瓶,先生只让买一瓶,说可以手持着轮流在左右眼上使用。弄得我天天左眼换右眼地上演独眼龙。</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他从乡下集市上买了一双25元的鞋,穿回来给我看,还得意地让我猜猜多少钱。我说,你咋不舍得买双贵的,你看现在的孩子都穿一千多的。他自己挺满意的,说实用性保暖性都具备了,贵贱有什么关系。我一下子感叹万分:真的是挣钱的不花钱,花钱的不挣钱呀!</p><p class="ql-block"> 说出来我自己也不太相信,但就是真的。先生的一双袜子穿了好几年,脚指头都破了也不舍得让扔,说:缝一缝,还可以穿的。夏天的背心,已经破的磨了边,有了小洞。我说扔掉吧。他说:夏天不就是为凉快吗,这样更凉快了,还可以穿。而且穿到里面,别人也看不到,有什么打紧。</p><p class="ql-block"> 前年卧室的空调坏了,我找了师傅来维修。师傅登上放室外机的窗台,说主机的缝隙里有一个鸽子窝,还有两个未孵化的鸽子蛋。大概是鸽子毛什么的影响到了空调,需要先清理一下。说话间,两只外出觅食的鸽子飞回来,看到有人在它们窝边,惊恐地嘶鸣着,一遍又一遍盘旋着,不敢落下来。先生见了,连忙让维修师傅先停下来,说等鸽子孵化后再修,空调不能用先忍忍,正好可以省点电。塞翁失马,先生的仁慈也许感动了空调,没过两天空调竟然自己好了。电费没省多少,倒省了一笔维修费。</p><p class="ql-block"> 说到电费,我想到一桩趣事。有一次闲聊,说到家庭开支,先生开始发布新规:家里有三个人以上才可以开空调。我要笑傻,女儿在外地工作,我们家满打满算才三个人。难道为了执行新规,开空调的时候还得去借人不成?先生想想也笑,他这条新规还未实行便不了了之了。</p><p class="ql-block"> 初识他的人,难免会觉得他有些吝啬。但真正了解他之后,你才会发现,他的世界里,藏着另一种阔绰。让我怎么去说呢,就是这样的人,在有些事上却大方的不得了。2008年汶川地震,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这里也有了震感。电视上铺天盖地的信息看得人心里揪着,先生回家跟我要工资,我说怎么了?他说他要捐款,要捐一个月的工资出来,还问我他一个月多少工资。那时候工资低,大概一千多一点,我们家因为要还账,每个月都入不敷出的。我说好。在他的带动下,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要把她的零用钱全部捐上。先生被表扬了没有我不知道,只知道女儿捐了个全校第一,学校奖励她升了一次国旗。有句话说,你只管善良,上天自会安排。女儿的善良随了先生,她后来当了老师,常常心疼她的学生和家长,令我很感动。先生的“大方”,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侠义。他从不显摆,也无需回报,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世界的善意。</p><p class="ql-block"> 女儿上班了,需要一个能遮风挡雨的交通工具。先生说,给她买个车吧。我说,那就买一个几万块钱的代步好了,先生不同意,说要买就买好点的。我说不就是代步嘛,先生说那不一样,好一点的安全系数高。可是他一点也没有想到我们家的车已经老到要罢工了。我曾打趣他:“先生,您对自己是铁公鸡,对别人倒是散财童子。”他听了,只是憨厚地笑了笑,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话:“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身上的衣裳,碗里的饭食,够用就行。省下来的,若能解别人一时之困,比花在自己身上,滋味更好。”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先生的“不舍”与“大方”,并非矛盾,而是一体两面。他并非不爱自己,而是他将“自己”的定义,扩大到了他所关爱的一切人与事上。 他的生命,因这份扩大了的“自我”而变得厚重、辽阔。</p><p class="ql-block"> 我们身边,有多少这样的“先生”?他们可能是我们的父亲、师长、邻居。他们是这个物质世界里,一群“不合时宜”的守护者。他们守护的,是一种比金钱更珍贵的价值观——情义重于享受,分享优于独占。他们对自己“不舍”,是在践行一种极简的生活哲学,不让物欲成为生命的负累。他们对世界“大方”,是在履行一种深沉的社会责任,用微光去照亮他人的路途。</p><p class="ql-block"> 他们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最高的体面,不是穿在身上的绫罗绸缎,而是刻在心里的悲悯与善良;一个人真正的富有,不是银行账户上的数字,而是他能为这个世界带来多少温暖与力量。</p><p class="ql-block"> 向每一位对自己“不舍”,却对世界“大方”的先生,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