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成长是双向的奔赴 邵晓娟

邵老师心力提升陪伴训练基地

<p class="ql-block">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成长是双向的奔赴</p><p class="ql-block"> 邵晓娟</p><p class="ql-block"> 父母与孩子的缘分,从来不是一场单向的养育,而是一场彼此映照、共同成长的旅程。孩子如同降临在我们生命里的一面镜子,以最纯粹的姿态,照见我们隐藏的情绪、未愈的伤痛,以及那些被忽略的自我。他们用稚嫩的言行呈现出的“状况”,从来不是需要被修正的“问题”,而是引领我们向内探索的契机。</p><p class="ql-block"> 很多父母总在执着于“教育孩子”,却忘了先“看见自己”。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背负着生活累积的焦虑,却期望孩子能成长为阳光健康的模样,这就像从未修缮过自己的土壤,却渴望培育出茁壮的幼苗,终究是缘木求鱼。当我们不愿面对自己的功课,拒绝接纳内心的不完美,便会在养育中不自觉地传递焦虑、复制伤痛。于是,父母在焦虑中控制,孩子在压抑中反抗,最终陷入“一起沉沦、一起痛苦”的僵局,这样的场景,在现实中并不鲜见。</p><p class="ql-block"> 其实,孩子是来“渡”我们的。他们的到来,不是为了让我们完成“养育任务”,而是为了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补上那些曾经缺失的成长课。当孩子哭闹不止时,照见的或许是我们内心的烦躁与失控;当孩子怯懦退缩时,折射的可能是我们不经意间的否定与打压。唯有带着觉知去面对这些“照见”,愿意沉下心来提升自己,学会与自己的情绪相处,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们才能真正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拥有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去陪伴他们成长。</p><p class="ql-block"> 养育的本质,是父母与孩子的双向滋养。父母不必做完美的教育者,但一定要做愿意成长的同行者。先学会与自己相处,才能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先治愈自己的伤痛,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先成为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才能教会孩子从容面对世界。我们在陪伴孩子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在孩子的眼中重新认识自己;我们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路上,也在完成自我的蜕变与修复。</p><p class="ql-block"> 这场双向奔赴的成长里,没有绝对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只有彼此的照见与成就。父母放下执念,用心修缮自己的内心,孩子便会在充满爱的滋养中自然生长。当我们愿意与孩子一起面对成长的课题,一起在时光里慢慢沉淀,便会发现:最好的养育,是父母与孩子相互成就,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