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6日,乘上动车,前往食用菌之都——古田,与同学相聚。</p> <p class="ql-block"> 16日,先到尤溪,与同学汇合。</p> <p class="ql-block"> 尤溪的夜景最是动人。尤溪河岸,灯笼高挂,红光映在水里,随波荡漾,像是把整条河都染成了暖色。</p> <p class="ql-block"> 清晨,沿着河岸缓步而行。河水清澈,倒映着两岸的绿树与屋檐,几只水鸟轻轻划过水面,留下细碎的涟漪。远处的山峦还裹在薄雾里,像一幅未干的水墨画。这座小城安静得能听见露珠从叶尖滑落的声音,仿佛时间也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 河面如镜,几艘蓝漆小船静静停靠在岸边,船头微微翘起,像在打盹。岸边的树影婆娑,风一吹,便在水面上轻轻晃动。我坐在石阶上,看一位老人撑船离岸,桨声欸乃,惊起一只白鹭,它展翅飞向远处的山脚,消失在晨光里。</p> <p class="ql-block"> 17日上午,驱车前往洋中镇古村落,山路蜿蜒,两旁绿树成荫。路标指向“桂峰”与“天堂”,字迹清晰,像是某种隐喻。车窗外,山峦层叠,云雾缭绕,偶有几户人家藏在半山腰,炊烟袅袅。这一路,像是驶向某个被遗忘的旧梦。</p> <p class="ql-block"> 桂峰,果然名不虚传。石牌坊巍然矗立,雕龙画凤,岁月在它身上留下斑驳痕迹,却不减其庄严。走进村落,青瓦屋连绵成片,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民在门前晾晒辣椒、玉米、豆子,竹架上金红相间,像是把秋天铺展在阳光下。一位老人坐在门槛上抽烟,见我驻足,只是笑笑,也不言语,那份宁静,竟比风景更让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 村中有一棵千年古桂,树干粗壮,苔痕斑驳,铁链围护,似在守护一段活的历史。树前石碑记载它的传说,说每逢秋日,十里飘香,连山风都带着甜意。我伸手轻抚树皮,粗糙的触感里,藏着多少代人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天堂”这名字听着像传说,可它真实存在。村口一块巨石,刻着“天赐福方 堂居胜境”八个大字,红漆未褪,庄重而朴素。村里屋舍低矮,石基木墙,几只鸡在门前踱步,偶尔看见几位老人恬然自足。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山风穿过屋檐的轻响,和偶尔传来的犬吠,反倒让人觉得,这才是人间该有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午饭是在一户村民家吃的。饭后,前往古田,入住翠屏湖溪山书院。翠屏湖如其名,像一面碧绿的屏风嵌在群山之间。湖畔有溪山书院,如今成了书画院,竹林掩映,静谧非常。一块介绍牌立在路边,讲述它的前世今生——曾是学子苦读之地,如今墨香未散,只是读书人换了一代又一代。</p> <p class="ql-block"> 湖边小屋错落,玻璃窗映着天光山色,与湖水融为一体。沿湖有栈道,湖边可垂钓,偶有鱼跃,惊起一圈涟漪。夕阳西下时,云彩被染成橙黄,湖面也泛起金光,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石塔山是古田挺拔的脊梁,那么翠屏湖就是古田柔美的胸怀。它是古田县最标志性的景观,被誉为“福建的千岛湖”和“古田人民的母亲湖”。</p><p class="ql-block"> 翠屏湖,是一个人工湖泊(水库)。国家“一五计划”的101重点工程——古田溪水电站,于1958年拦截古田溪水流,淹没了有千年历史的古田旧县城,形成了这个巨大的人工湖。因此,翠屏湖底沉睡着古老的“海底街”(原古田旧城),这给湖泊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历史沧桑感。</p><p class="ql-block"> 湖区水域面积达37.1平方公里,分布着36个大小不一的岛。翠屏湖的最大魅力在于其纯净的湖水和秀美的山景。四周群山环抱,湖水清澈碧绿,岛屿点缀其间,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呈现出不同的水墨画意。</p><p class="ql-block"> 湖中岛屿成为了白鹭等鸟类的栖息地,每逢鸟类聚集的季节,想象“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景象。</p> <p class="ql-block"> 18日上午,前往屏南县。万安桥是座廊桥,木构瓦顶,横跨溪流。桥上挂满红灯笼,长椅两旁,几位村民闲坐聊天。万安桥是通往福州古道的必经之路,我走过桥面,脚下木板吱呀作响,像是在诉说百年故事。桥下流水潺潺,两岸绿意盎然,远处青山如黛,这桥,不只是过河的路,更像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 东桥头一座老屋,供奉“齐天大圣”像。庙内部木雕精美,天花板上几何图案繁复,红金相间,历经岁月仍不失华彩。一根根木梁粗壮坚实,支撑着整个空间。我仰头细看,那不仅是工艺,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敬意——他们把美,刻进了日常的屋檐下。</p> <p class="ql-block"> 桥上游约50米,有座老房子,据说曾经是解放初期屏南县公安局办公地,门口墙面上“屏南县人民政府”字样赫然在目。</p> <p class="ql-block"> 厦地村藏在更深的山里。一座石砌老屋门楣上挂着“魁文”匾额,两侧对联鲜红,门口人来人往,正办着“年味活动”。有人在晒腊味,有人在磨豆子,烟火气十足。小巷石板幽深,墙上挂着“野民宿”“美食窗口”的牌子,像是邀请你走进一段慢下来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龙潭村更显野趣。土屋沿河而建,柿子挂满阳台,橙红如灯。一条小溪穿村而过,石桥横跨,行人缓步。我坐在桥上,看水流轻绕石墩,听风穿过屋檐的缝隙。这里没有刻意的修饰,却处处是生活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 四坪村从高处俯瞰最美。一棵老树挂满果实,屋舍在山腰错落排开,瓦顶深灰,与山色融为一体。游客站在观景台拍照,笑声轻轻飘散在风里。我静静站着,看云雾在山间游走,忽然明白,所谓桃源,未必是无人之境,而是心能安处。</p> <p class="ql-block"> 18日最后一站是古田水电站。白色厂房藏在林中,写着“中南第一地下电厂”,气势内敛却庄重。展板上画着四级开发图,河流与电站的脉络清晰可见。走进厂房,这里没有诗意的风景,却有另一种力量——人类与自然共谋的智慧,在黑暗的山腹中,点亮了万家灯火。</p><p class="ql-block"> 古田溪水电工程于1946年提出梯级开发的总体构想,1951年正式动工,1956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973年流域四个梯级电站全面建成,创造了"五项新中国第一":新中国第一个兴建重点水电项目、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安装的水电站、第一座地下水电厂房、第一座梯级水电站、第一座混凝土宽缝重力坝,享有"北丰满、南古田"美誉,是我国水电人才的"摇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田溪水电工程是新中国水电建设的开篇之作,是福建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电站的全面建成奠定了福建电力工业发展坚实的基础,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也为新中国早期水电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p><p class="ql-block"> 70多年的建设发展历程,见证着新中国水电由弱到强,再到领先世界的辉煌历史,积淀了丰富的电力文化底蕴,蕴含着深厚的红色基因,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独具魅力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2015年退役的一级电站是古田溪水电厂工业遗产核心物项的典型代表,是新中国水电发展历史的"活化石",其地下厂房至今依然成体系保存着6台水电机组设备,在现已公布的全国工业遗产中极为少见,是难得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2021年11月被列入国家第五批工业遗产。</p> <p class="ql-block"> 19日上午,游览石塔山。石塔山位于古田、建瓯、闽清三县交界处,雄伟的山势,独特的高山风光,非常值得一看,山顶风大,但视野极佳。山顶海拔1629米,远眺群山如浪,村落如星。人在山峰行,雾从脚下飘,有“一脚踏两县,眼望三地市”之比喻。</p><p class="ql-block"> 山顶较为平坦,建有雷达站,山顶区域属于军事管理区。</p> <p class="ql-block"> 这一路,看过古桥、老屋、湖光、山色,也听过水声、人语、风吟、机鸣,品茗茶、尝美食、酌琼浆、叙人生,它们各自独立,却又悄然相连——原来,所谓行走,并非只为看风景,而是为了在万千景象中,找回自己内心的那份宁静、和同学的那份情谊。</p>